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9例患者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8例、双瓣置换术(DVR)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Bentall术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常伴多种合并症、全身脏器功能处于减退状态,手术风险较高,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中操作、严密的术后监护,老年心脏瓣膜病手术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治元  吴东信  欧斌  蓝远敏 《河北医学》2010,16(9):1084-108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对4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1例于术后第9天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7.32%。随访35例,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术后严密的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密切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电解质监护,加强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出现术后出血1例,心律失常1例,其余患者在ICU监护24-72h后,转到普通病房进行后期治疗,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术后ICU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柏海  孙健  黄利荣  邵晓敏  江燕  刘国锋 《河北医学》2004,10(12):1095-1097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症,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共为16例合并巨大心脏(CTR>0.7)的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2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死亡率为12.2%,14例生存,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围术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6例需要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护理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进行监护,同时做好引流管、术后抗凝与术后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8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只有1例死亡,其余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成功,并帮助患者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7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44.4%),死亡2例(7.4%),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切当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总结冠状静脉窦持续低流量逆行灌注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得出结论:冠状静脉窦持续低流量逆行灌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有效预防重症心脏双瓣膜病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375例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8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6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225例患者同时接受三尖瓣成形术。对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375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97例次(25.87%),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6例(12.27%),肾功能不全18例(4.80%),肺部感染17例(4.53%),低心排综合征12例(3.20%),因出血再次开胸4例(1.07%)。术后早期死亡12例(3.20%),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不全各3例,肺部感染2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期内(2~12个月)无死亡病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术前准备完善、术中操作精确迅捷、心肌保护充分及术后严格的监护室治疗等是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置换术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心脏瓣膜病变患者11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8例,双瓣置换术15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5例。结果治愈113例(97.4%),手术早期死亡3例(2.6%),死因分别为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术期手术并发症39例(33.6%);术后随访75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结论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及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取得心脏瓣膜置换术良好疗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艳艳 《大家健康》2013,(21):107-108
目的: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共5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10%,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4%。观察组共2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4%,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2%。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患者护理干预中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国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1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变类型、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因素对周术期死亡的影响。结果:110例患者治愈出院99例。共有19例(17.27%)出现并发症;死亡11例(10.00%)。术前心功能差、肺动脉高压,术中行双瓣置换,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呼吸机辅助时间长等因素增加老年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危险。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左室内径过大、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增加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发生并发症22例,并发症发生率41.5%。术后随访心胸比(CT)、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S)均较前缩小,术后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纠正三尖瓣返流及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方莉 《中外医疗》2011,30(35):151-152
目的探讨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腔扩大程度不同将其分为3种类型:左房型25例,左室型32例,全心型7例,并归纳总结各种类型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2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1%,死亡率为3.1%。结论为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提供系统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康  杨军民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788-1789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39例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2004年6月的39例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巨大左室病人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左房折叠术10例.结果治愈好转34例(87.2%),术后早期死亡5例(12.8%),术后室颤和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室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优选方法,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46例;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30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9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0例,2次开胸止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脑梗死5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例,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高危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超过50%以上狭窄)的患者,应该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合理的心肌保护,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胸心外科共收治28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并进行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AVR+MVR10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3例同时行改良三尖瓣DEVEGA法环缩。结果死亡1例(3.8%),死亡原因为心包填塞。随诊患者2月~2年,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避免手术不当引起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的120例心脏瓣膜病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单纯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10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生物瓣膜置换术18例。同期行血栓清除术15例,三尖瓣成形术2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左心房折叠术5例,房颤射频消融2例。结果术后共有5例患者死亡,11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无明显瓣膜损坏、心脑血管意外、抗凝意外等发生。结论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安全性大,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重证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7~75岁,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12例,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例,联合瓣膜置换术(DVR)10例。同时行三火瓣成形术18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左房折叠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其中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2例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注意例于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