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时机的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我院急诊科1998—08-2003—08在心肺复苏中(CPK)行气管插管213例,气管插管成功210例(98.6%),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某些疾病如胸骨后肿瘤、纵隔肿瘤等,压迫气管使之变形、成角,且气管内径变小.在使用罗伯特氏双腔支气管(RO-DLT)行气管插管时不易成功.我们将插管方法加以改进后,可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除收治危重患者外,还负责苏醒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工作,气管插管的患者比较多,用鼻塞吸氧管无法直接在气管插管处吸氧,通常我们采用将一次性鼻塞处剪去,放入气管插管的方法,但此方法由于吸氧管较硬,易打折,从而影响吸氧效果。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对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鼻塞吸氧管与一次性头皮针软管连接的方法吸氧,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能达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接诊14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操作人员不同分为急救护士组和麻醉医师组,各70例。并对气管插管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急救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脑复苏是针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再灌流过程中,所造成以大脑为主的全身各脏器损害进行治疗[1]。高压氧治疗脑复苏是心肺复苏后的重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显著,我院2000-2009年共收治254例心肺复苏后伴昏迷患者,其中32例行气管插管并急诊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高压氧时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62岁。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采用中型多人医用高压氧舱治疗。使用2~2.2ATA(绝对大气压)头盔吸氧,升压20 min,稳压60 min,患者持续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或减压20 mi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时机的不同对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急诊行心肺复苏患者86例(2005-01~2007-01),男46例,女40例,年龄18~74(平均52.3)岁。病因:呼吸衰竭21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脑出血28例,休克1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抑制9例。1.2方法86例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两组:(1)第一组48例出现呼吸衰竭,或痰液阻塞,呼吸浅表无力,心跳尚未停止时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支持通气。称为早期气管插管组。(2)第二组38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立即(<5 m in)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支持通气。称为及时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各种药物中毒、脑卒中等危重症患者常有存在自主呼吸,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现象。急需行气管插管开放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通气,防止误吸。但气管插管后的给氧问题常困扰临床工作者。普通的吸氧管头端比较粗,不容易固定,并且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让他们觉得呼吸不畅并影响氧合,另外如患者需要吸痰时,要求吸痰管外径不能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再加上鼻导管的内径势必影响患者的通气。现将一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光棒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光棒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方法 :插管困难患者 32例 ,利用气管内光技术 ,将套有气管导管的引导光棒经口咽探寻进入声门到达气管内 ,再推送导管完成气管内插管。光棒进入声门的标志是环甲膜处见清晰的光亮点。结果 :32例中有 2 9例 (90 .6 % )插管成功 ,完成气管插管时间为 (176± 118) s,插管时患者呛咳发生率较高 (5 6 % ) ,其它并发症不明显。结论 :光棒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医疗设备的研发,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内径较大,气阻力较小,吸痰较容易等优点[2],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快捷的方法。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是保证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如发生脱管或导管移位等意外,可引起呼吸困难、急性缺氧、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技术日渐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经口腔气管插管是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和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的安全固定,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保证。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此失去有效呼吸而危及生命,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对气管畸形致气管插管困难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5岁。体重65kg,身高164cm。因鼻塞伴头痛5个月于2008-06-05入院。既往体健,无心血管及肺部疾病史。有两次局部麻醉下行鼻息肉摘除手术史。入院诊断:复发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院内重症意识清醒患者在零用药急救状况下气管插管的病例分析,总结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院内重症患者20例,均于意识清醒、零用药状态下气管插管.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Ⅰ级、Ⅱ级患者均经口明视一次性插管成功,2例Ⅱ级患者借助导芯后一次性插管成功.结论 院内重症意识清醒患者零用药急救气管插管及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拔管患者50例,给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插管有效的固定,适当的肢体约束,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加强夜间巡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48例发生计划性拔管,占96%;非计划性拔管2例,占4%。结论气管插管患者自行拔管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失去有效的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则出现呼吸骤停。故应做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使拔管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内插管给氧在心肺复苏中氧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青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10):623-623
随机比较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时气管内插管给氧及气囊面罩给氧各 3 5例的氧疗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3 5例气管内插管给氧患者中男 1 9例 ,女 1 6例 ;年龄 3~ 82岁 ,平均 ( 46.5± 5.5)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2例 ,急性心肌梗死9例 ,电击伤 8例 ,异物窒息 4例 ,不明原因 2例。发现心脏停搏至施行心肺复苏的时间约 3~ 2 0分钟。另 3 5例气囊面罩给氧患者中男 2 0例 ,女 1 5例 ;年龄2~ 84岁 ,平均 ( 47.5± 6.0 )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0例 ,急性心肌梗死 1 1例 ,电击伤 8例 … 相似文献
17.
18.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新方法固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方法将5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按住院单双号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22例,使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固定方法的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新固定法在牢固度、舒适度及口腔受压状况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法,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更牢固、安全、舒适、美观,且口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牙垫固定法。评价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口腔评估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安全、有效,便于口腔护理,优于新型口导管固定器固定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