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2.
方成培与郑氏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季新安医家、曲艺家方成培与新安郑氏喉科交谊胜于“至亲密友”。郑梅涧授传方氏喉科医术,为方氏家传秘本《授医秘录》作序,为方论授运气学说。方氏参与《重楼玉钥》命名、作序、修订工作。方氏与郑枢扶合著《重楼玉钥续编》。郑枢扶将方氏家传喉科三首秘方补入《重楼玉钥》。方氏遗存医籍(含亲笔墨迹)、乐律曲谱、医用工具在郑氏宅中。方氏为郑氏喉科的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9年以来,学者在全国进行3次大范围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分别编撰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其中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书最多、最全,计13455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编撰过程中,对古籍的分类问题、书名著录、成书年著录、著者著录、出版年著录、版本著录等方面修订了前两次编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古籍的归类、书名的统一、卷数、著者朝代、成书年、版本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纰漏,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万氏女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电子古籍目录关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藏《万氏女科》的著录均存在同一版本作不同版本登记、刊刻时间错误、漏载、所载版本实际未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16家北京地区的图书馆中有6 383种中医古籍,占其著录医籍总数的48%,其中国家图书馆有1 898种。经对比,国家图书馆诸医籍的数百种版本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存在区别,究其原因或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时统计、记录不准确导致收录不全或错讹;或为国家图书馆信息逐步公开及更新导致。经考察,《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与国家图书馆实际存书,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成书年代阙如、卷数记载错讹等问题;整体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医古籍利用率较低。国家图书馆应对中医古籍进行专门的普查和著录,更正补充现在登载内容的错讹和缺失,并寻求有效方式提高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家张鹤腾的《伤暑全书》和清代医家叶霖的《增订伤暑全书》是两部比较重要的温病学著作。通过对两书作者与增订者、成书经过、学术渊源和版本传变等问题的探讨,发现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文献的记载中,存在着关于两书的成书年代、卷数变迁、版本传变等问题的误识,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新安郑氏喉科医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医、医案、谱牒等献资料,勾勒新安郑氏喉科医学的总体轮廓,初步探析郑氏喉科学术经验。新安郑氏喉科医学历传15世近500年,凡38位业医;业医学科涉及喉科(病种含咽喉口齿唇舌疾病)、大小方脉(内科、儿科),旁及外科、妇科;积累了如“养阴清肺汤”等一批验方秘方;现存《重楼玉钥》等医学作25种,医案7种;学术上强调医需深谙医理,治疗采取针药共施,内服外治并用。  相似文献   

8.
清末沪上名医金德鉴,字保三,号前释老人。下列诸书均著录此人:《清史稿·艺文志》、《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吴县志》、《中国历代医家传录》、《中医人物辞典》、《中医人名辞典》、《芥子园画谱》、《海上墨林》等。综合以上诸书所载,可知金氏为江苏元和县(今属苏州)人,精医,悬壶沪北,并工山水。因少时曾患烂喉丹痧,蒙陈莘田(清江苏吴县人,名医,外科尤精)诊治后始得痊愈,由是潜究喉科,钻研《灵枢》、《素问》、《难经》诸书,并善灵活运用。曾撰有《喉科枕秘》、《烂喉丹痧辑要》二书,又刊刻清·华岳撰《急救霍乱方》、葛可久撰《十…  相似文献   

9.
清代医家秦之桢著《伤寒大白》,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医藏》中伤寒金匮类古医籍.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考》等书所载,在国内共存8个版本.经项目组成员实地调研和考证,目前各图书馆所藏实际为6个版本,初刻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陈氏其顺堂本.  相似文献   

10.
对《喉症全科紫珍集》的作者、版本流传方面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症全科紫珍集》,又称《喉科紫珍全集》、《经验喉科紫珍集》、《七十二种绘图喉科全书》、《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青囊济世录》,为喉科专著。它以咽喉72证为主,是在明·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咽喉38证图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但在学术渊源上看,则主要是继承了西园郑尘的学术思想。1 作者考证关于作者,《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作:“原题(清)燕山窦氏撰,朱翔宇编”,马继兴的《中医文献学》作:“原题(清)朱翔宇”,张赞臣的《中医喉科集成》引用书目作“朱翔宇”,而据黄梅奚在该书前的序上曰;“予师乃三山之禅师,得授方士七十二种图像、二…  相似文献   

11.
年龄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以MAP作为效应指标时 ,年龄对丙泊酚效应位的消除速率常数 (ke0 )和 5 0 %最大效应的效应位浓度 (EC50 )的影响。方法 :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 5岁 ,n =8)和青壮年组 (<6 5岁 ,n =7) ,分别持续输注丙泊酚 6 0mL/h和 75mL/h直至病人意识消失。持续监测MAP直至两者恢复至用药前 95 %以上水平。效应室消除速率常数ke0根据Hill曲线计算。结果 :老年人和青壮年人的EC50 分别为 2 4 9μg/mL和5 32 μg/mL(P <0 0 5 ) ;ke0分别是 0 14 5min-1和 0 193min-1(P <0 0 5 )。结论 :年龄显著影响ke0和EC50 。持续输注丙泊酚对老年病人MAP的影响大且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2.
《尤氏喉科》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氏喉科》是我国清代一部有价值的喉科专著,是中医喉科书中最有价值的几部名著之一[1],乃是以尤仲仁为始至尤存隐为止的尤氏一门250余年中历代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总结。该书是被《慈云楼藏书志》誉为"深中肯綮"的具有高水平的医学著作[2]。该书以理论指导实践,既有可法可传的经验特识,也有师传秘受的特色绝技。全书条理清晰,内容精简扼要,上阐《灵》、《素》经典奥旨,下集诸家用药经验,间附己意,自成一家,在喉科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作者不揣浅陋,就该书学术思想管陈己见,以参同道。  相似文献   

13.
民国中医外科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主要集中在对《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古代医籍的承袭,以及《外科十三方》等对多种外科膏丹丸散经验的整理.张山雷《疡科纲要》在黄墙朱氏五世外科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辨证心得;丁甘仁外科辨证精到,自拟多种外科名方;梅毒、麻风出版专著;多位外科名家医案传世;医院开设中医外科和肛门病专科;广东、浙江等中医学校开设中医外科、皮肤病、花柳病课程,编写多种外科教材,都体现了近代中医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献的学术源流研究在文献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努力发掘文献的学术渊源,是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文献内容的基础工作,应该重视。《尤氏喉科》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医学专著,是中医喉科书中最有价值的几部名著之一。该书被清代《慈云楼藏书志》著者李筠嘉誉为"深中肯綮"的具有高水平的医学著作[1]。其理论价值、临床实用价值颇高,尤其是其喉科吹药方面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尤氏喉科》学术渊源有利于理清喉科传承源流,还学术之真,为喉科的向前发展提供科学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方侯氏黑散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缺血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突触体素(syna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缺血脑组织的轴突、树突、胞体以及突触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MAP-2免疫阳性树突稀疏,SYN免疫反应物明显减低,仅能看到散在点状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侯氏黑散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GAP-43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侯氏黑散组大鼠MAP-2和SYN积分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侯氏黑散能够上调GAP-43、MAP-2以及SYN的表达,可有效诱导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结构蛋白的合成,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眼科正宗原机启微》,是清代医家施世德对元末明初医家倪维德《原机启微》加以整理、发挥而编撰的一部眼科专著,是《原机启微》最值得重视的一个版本.施世德于《原机启微》上卷眼科“十八病”后,每病均加按语以阐发蕴意,还命其子施广编纂病因、证治、方药歌括100首于其后,并让其弟施世琦句读以理顺全文,以便记忆和传播.书成之后冠以“眼科正宗”,强调了《原机启微》的学术地位.《眼科正宗原机启微》的学术成就大致有四:眼科“十八病”为眼病辨证之纲领;施氏按语发挥倪氏理论精华;施广歌括助益倪氏理论之普及;倪氏“制方之宜”为眼病治疗之准绳.  相似文献   

17.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入清参加顺治八年乡试问题 ,成为评价其气节人格的一个焦点。以封建时代对异代文人的评价标准来看 ,侯方域在明季只是一介白衣秀才 ,身不受国恩 ,名不录仕籍 ,入清参加乡试 ,不存在气节问题。侯氏虽然认为白衣秀才参加新朝的乡试 ,甚至出仕为官 ,不存在失节问题 ,但他并不愿意参加清朝的考试 ,更不愿做新朝的官 ;顺治八年乡试是侯氏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 ,为保全父亲 ,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所作的违心选择 ;这次乡试 ,表面看是向新朝屈服 ,实际是一次消极迂回的抗争 ,他以不把试卷做完的方式 ,拒绝了与清朝的合作 ;但这次乡试毕竟违背了他的初衷 ,使他高傲的灵魂受到伤害 ,不三年即抑郁而死。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 ,对封建时代文人的评价 ,不能再囿于封建的道德标准 ,以“忠君”、忠于一姓王朝、大汉族主义等狭隘民族爱国思想作为评判人格的尺度 ;也不能仅局限于上个世纪学术界普遍运用的阶段分析的方法给古人站队划线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宣导术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临床病理学和证候学方面的不朽专著,在记述诸证之后多附养生法和宣导术以防治疾病。书中所载不仅保存早已失传的很多内容,并对宣导术有诸多发挥,如解释行功的具体做法,对宣导术理论阐发,对宣导基本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宣导后附有医嘱,强调调气伴咽津,宣导结合存思,导引饮食忌宜,最早明确“六字决”与脏腑配对及“辨证施功”。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早负盛名,文有奇气,性格豪迈不羁,其人与文皆备受关注。本文结合时代背景,梳理以下三个问题:侯方域的家世与其性格形成之关系;侯氏家族与东林党之渊源及其对侯方域政治人格之熏陶,侯方域的家学、师承及对其文化人格之影响等问题,以探寻侯方域人格精神的形成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