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卑率、恐惧率、孤独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意识、对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及对消毒及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80.0%。结论针对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确认的48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护理经验。其主要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口腔黏膜白斑,抗真菌、抗病毒、降颅内压、对症和全身支持疗法,注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结果隐球菌脑膜炎症状好转,颅内压降低,血CD4淋巴细胞上升,41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AIDS因后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并非临床少见,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可改变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生殖器疱疹与HIV感染有关联,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的提示性疾病,常伴发于艾滋病患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但是,HIV阳性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和生殖器疱疹还未见报道,2008年5月收治1例HIV阳性,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和生殖器疱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隐球菌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才通 《广西医学》2010,32(9):1162-116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热9例,咳痰10例,胸痛8例,呼吸困难5例,发作性头痛3例,精神异常1例,视乳头水肿6例,视网膜出血1例,克氏征阳性4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例,浸润型肺结核6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头颅CT表现为脑膜强化3例,低密度区3例,脑实质肿胀1例,脑积水1例,脑室、脑池系统轻度扩大1例,小脑半球、颞叶异常信号灶2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例,培养阳性7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临床表现多样,易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疗效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AIDS合并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将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例AIDS合并CM患者均在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40.2/mm3。27例AIDS合并CM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感染。6例死亡。在治疗初始时颅内压测定预后良好组(194.74±100.97)mmH2O与预后不良组(358.75±129.44)m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两种敏感药物抗隐球菌与单用一种敏感药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压测定可作为判断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时予HAART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0例脑脊液及血液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CD1+T淋巴细胞中位数19(4~54)个/μl;呕吐、头痛9例,脑膜刺激征4例,气促及低氧血症2例;血尿3例,蛋白尿6例;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数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9例;CT提示肺部损害8例.死亡8例.结论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呈多脏器损害,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立敏 《现代医学》2012,40(6):731-7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结果:经过对患者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38例患者因病情好转而出院,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确实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茵脑膜炎(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艾滋病合并CM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同时辅以两性霉素B加地塞米松鞘内注药;对照组21例仅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7例(68.0%);死亡4例,病死率16.0%;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1例(52.4%);死亡6例,病死率28.6%;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死亡病例CIM+T细胞计数〈100个/μ1。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后脑脊液墨汁染色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艾滋病合并CM患者病死率高,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鞘内注药的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亚急性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5.0×109/L,淋巴细胞计数均≤1.0×109/L;2例患者脑脊液中总细胞数>1 000×106/L,5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例蛋白质含量增高,氯化物均正常,2例患者葡萄糖<2.5 mmol/L;脑脊液涂片均可见大量隐球菌。影像学检查多数患者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2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后转院继续治疗,2例主动放弃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 AIDS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涂片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意义不大,采用抗真菌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应提高医院实验室诊断技术水平,做好AIDS宣传教育工作,为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性,52岁。因咳嗽、咳痰1年余,发热、盗汗、咯血半个月于1997年5月9日入院。体检:T37.2℃,P 86次/分,R 20次/分,BP 15/9 kPa。消瘦,双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底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腹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右上中肺野及左上中下肺野呈片絮状边缘模糊影,其中可见蜂窝状透光区,考虑为肺结核Ⅲ,右上中及左上中下。化验:Hb 136g/L WBC 9.0×10~9/L,N 0.846,L 0.154,血沉45mm/h,白蛋白32.2g/L,痰涂片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7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例 60岁以上患者 1 0例死亡。 2 5例急性起病者 2 1例死亡 ;45例慢性和亚急性患者 1 1例死亡。 1 9例误诊时间≥ 90天者 1 5例死亡。 1 0例长期使用激素患者 7例死亡。结论 起病急骤 ,年龄偏大 ,误诊时间长 ,有多种慢性基础病 ,长期使用激素及抗生素 ,脑脊液中压力、蛋白过高和糖过低以及细胞数以中性为主的患者 ,病死率高 ,后遗症多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616-1617
患者男,39岁,农民。因反复头痛3个月余,发热7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及头顶部明显,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有视物模糊,无复视,无发热,在外院行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头颅MRI示脑室系统扩大。予止痛药等对症处理,可暂时减轻疼痛。7d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予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对症处理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盗汗,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四肢抽搐。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病史、否认有结核病、风湿病、冶游史、饲养鸽子及其他鸟类史等,有乙型肝炎肝(乙肝)病史20年余。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孙海晨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26-1627
过去的20年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增多,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台湾的Hung等[1]报告了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10例为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为细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临床特点多无特异性,加之很多临床医生对脑脊液(CSF)的临床评估认识不足,常易误诊,病死率高。我科收治了1例被误诊的CNM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