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中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及机体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确定通过护理保温干预的方法对患者术中体温进行调整,以降低SSI的发生率.方法 50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配到两组,护理干预组(A)和对照组(B).观察术后体温与SSI的相关性,基础实验对中性粒细胞爆发实验分析观察其与SSI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和术后愈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术中核心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核心体温于手术开始后60 min后开始降低,<36 ℃,SSI发病率明显高于保温组.基础实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强度随术中体温降低而下降,其变化数值显示与SSI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增加SSI发病率.术中低体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成为术后SSI发病率增高因素之一.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SS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术期保温措施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4~26℃之间,加盖保温毯,控制输入的液体均加温至3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体温情况、低体温发生率以及S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各体温监测点无低体温发生,观察组低体温及S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围术期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可预防轻度低体温发生,降低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低体温是指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是围手术期最为常见的体温失衡现象,多因全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以及手术室环境温度较低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体温导致术后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低体温状态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本研究拟观察术中保温措施及低体温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患者、老年人尤易发生。有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有50%~70%可发生低体温[1]。患者低体温可使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影响患者凝血功能,麻醉苏醒期延长,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经尿道电切术中老年病人术前、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简述了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通过阅读60多篇文献,总结了防止术中低体温应采用的的多项护理措施;得出了综合护理措施对于经尿道电切术中低体温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手术期低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在全麻手术中,由于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诸如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抗感染能力下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1],从而影响术后恢复及预后。而年龄本身是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围术期低体温受到广泛重视。研究显示30岁后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平均每年降低1%。对于老年人,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代偿功能相对较差。且前列腺电切手术大都为老年人同时需要大量的灌洗液,而灌洗液会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因此围术期低体温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更值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前列腺电切手术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机制和不良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治疗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导致老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对围术期各种保温措施加以比较,提出综合保温是防治老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术中病人低体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当手术中体温降至36℃以下时称为低体温.低体温易致心脏病、血凝病、抵抗力降低、伤口愈合缓慢川等不良后果,加强围术期体温监测,积极防治低体温,对病人术后恢复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心内直视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连续3例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1999中可能影响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SSI的危险因素,以求为减少心脏直视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借鉴。结果3例患者自身因素和术前准备方面存在较多的感染危险因素,术中的无菌术由于涉及环节多是最易引起SSI的危险因素,病房和ICU护理中有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结论3例SSI的发生与手术前基础心脏病变严重和术前准备欠充分有关;术中无菌术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手术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预防SSI至关重要;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与交叉感染。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作为SSI的病原菌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低体温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导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体外循环低体温的综合护理措施等护理进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在围术期实施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0%,低体温发生率为7.5%,均低于对照组的16.3%、48.8%(P<0.05).体温≤36℃的患者SSI发生率为26.7%(12/45),高于体温>36℃患者的4.3%(5/115)(P<0.01).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术期低体温有关.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发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由于术中和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易导致出血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延缓机体恢复。为避免和纠正低体温,我科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8~9月共收治全麻手术后患者92例,年龄4~83岁,均用肛表测量患者进入恢复室时的体温。有36例患者体温低于36℃,22例患者体温在36~37℃,34例患者体温高于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患者开腹胆道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184例行开腹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29例)和无SSI组(155例)。对可能与SSI发现有关的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糖尿病、黄疸持续天数、手术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与胆道术后SSI的发生相关(字2=23.395、19.089、3.935、25.422、12.483、20.492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术前黄疸天数、胆汁细菌培养情况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7.235、7.386、1.818、13.999, P<0.05)。结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术前黄疸天数、胆汁细菌培养情况是开腹胆道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灵芝多糖抗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多糖因其免疫调节功能、抑制肿瘤生长且无不良反应等特点,被认为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目的的一味良好的药物。其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节机体免疫等途径实现,其中调节细胞因子、机体固有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及黏膜免疫系统等的免疫机制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在实施外科手术的病人中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1].低体温的益处早已得到临床的普遍关注,如低温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氧耗,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然而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本文将讨论导致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及危害,以便引起对低体温危害性的足够认识,加强体温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多是由于自身机体所产生的热量少于散失于环境中的热量,加之患者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在寒冷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降至35℃以下时,出现低体温的概率就会明显升高,当患者体温降至32℃以下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原因较多,除了环境因素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以及麻醉、不加温消毒等,就当前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有多种保温措施,但是单独使用效果均不甚理想。本文对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低体温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具体保温措施展开研究,以求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脊柱术后的SSI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陇中正骨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确诊行脊柱开放性手术为起点、出院为终点,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发生SSI的46例患者纳入SSI组,按照1∶2比例,根据SSI组患者的入院时间、年龄(±4岁)、性别及疾病诊断相同等信息随机选取92例未发生SSI的患者作为非SSI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统计分析脊柱术后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既往脊柱手术史、术中输血及手术时间与脊柱术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既往脊柱手术史、术中输血是脊柱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对于将行脊柱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建议患者戒烟,并重点关注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及术中进行输血的患者,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脊柱术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春霞  朱虹 《吉林医学》2011,(31):6732-6733
<正>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对体温调节系统影响或手术时间较长,可使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机体温度向环境温度偏移,易使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5℃,发生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力降低、低温寒战,使机体耗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