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U)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7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酸(B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根据尿MAU将患者分为低值蛋白尿组、高值蛋白尿组和极高值蛋白尿组,比较3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尿MAU的相关性。结果 (1)与低值蛋白尿组比较,高值蛋白尿组、极高值蛋白尿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FBG、BUA、TG、TC、LDL、脂蛋白水平更高,而G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BUA、FBG、HbA1c、TG、TC、LDL、脂蛋白均与MAU呈正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BUA、FBG是尿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BUA、FBG与DN患者尿MAU排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共295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以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检测两组年龄、病程、DBP、BMI、TG、TC、LDL-C、HDL-C、HbAlc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32例,占本组病例的44.7%,EDN组的BMI、LDL-C以及HDL-C与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LDL-C以及HDL-C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学研究》2015,(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析患者ACR比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1组患者ACR为(73.1±54.0)mg/g,观察2组患者ACR为(467.2±312.0)mg/g,对照组ACR为(13.2±9.3)mg/g;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为A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为ACR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观察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DN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55~89岁,平均66.7岁,病程2—10年。随机分治疗组40例,年龄57—86岁,对照组40例,年龄55~89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吉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96-96,10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 (DN)的影响 ,以寻求DN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应用依那普利治疗了 4 6例早期DN患者 ,并与硝苯地平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后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明显降低 (P <0 .0 1)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硝苯地平组UAE明显升高 (P <0 .0 1) ,Ccr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ACEI -依那普利能降低DN尿蛋白 ,减轻肾损害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漂移度与尿蛋白排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和血糖低漂移组,并留取尿液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糖高漂移组UAER为(85.5±30.7)μg/min,血糖低漂移组UAER为(67.5±24.5)μg/min,两组患者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标准差进入以UAER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r=0.206,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UAER与血糖漂移相关,提示血糖漂移可能为UAE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8例2型糖尿病(Dabetes Mellitus,DM)病人分为DN组和单纯2型DM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组组间隙腹血糖浓度(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ours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病程及肾功能差异均有显性意义,而以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并最具显性意义(P<0.01)。DN病人高血压(Hpertension,HT)患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DM组(P<0.01)。结论:FPG、2hPG及HbAlc是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尤以2hPG危害更大。DN与HT相互影响,DM病程长期后差。控制DN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及早发现DN高危人群,尽早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和血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DN组30例、临床DN组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胃促生长素、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1)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早期DN组、临床DN组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临床DN组患者血清胃促生长素又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中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P<0.05).(2)在DN阶段,血清胃促生长素、脂联素水平均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UAER、血肌酐水平相关.(3)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胃促生长素、脂联素受UAER、BMI的影响较大.结论 胃促生长素、脂联素与DN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DN有作用.胃促生长素、脂联素有望成为治疗DN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R)将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d)72例,微量蛋白尿组(30mg/d≤UAER<300mg/d)7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ER≥300mg/d)50例,分别测定各组身高、体重、血压、血肌酐、尿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体重指数.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而肌酐、尿素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304,P<0.01;r=-0.272,P<0.01;r=-0.278,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肾合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继续原有降糖治疗,血压高者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糖肾合方治疗;对照组则应用洛丁新治疗。30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合方能改善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脂、血糖,能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可延缓、防止DN进一步发展,是临床治疗早期DN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早期防治。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1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终末期肾病组对照比较。结果糖尿病4组间在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冠心病、胆结石病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之间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定期检测白蛋白排泄率、早期监测血脂,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好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血糖控制满意的2型糖尿病伴早期肾病且无高血压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及观察组22例。两组在观察期间均使用胰岛素或格列喹酮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于正常范围,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厄贝沙坦的患者UAE显著减少(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逆转或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且与其降压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血糖含量不超标的无高血压症状的2型糖尿病且患有早期肾病的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的血压和尿清蛋白排泄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片,对照组不服用,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于正常范围之内。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厄贝沙坦片的观察组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明显减少。结论:厄贝沙坦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缓解病情进展或是逆转的作用,治疗期间对血压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早期DN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β)、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OMA-IR、HOMA-B、UAER、FINS及2hINS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能更好地降低UAER(P〈0.05).结论 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延缓DN的进程,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同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一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能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lbum 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因素,以早期预防和指导DN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同步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按ACR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正常清蛋白尿组),男性41例ACR<22 mg/g,女性49例ACR<31 mg/g;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微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2例:ACR 22~220mg/g,女性41例:ACR 31~220 mg/g;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3例、女性42例,ACR>220mg/g。所有受检者分别记录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并做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ACR、FBG、PBG、血尿酸、FIB、TG、Hb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综合治疗方案改善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D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现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疗程2个月,第6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及第6个月随访时检测患者UAER、并于治疗2个月后及第6个月随访时评价UAER疗效及疾病综合疗效(UAER+症状改善),比较2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UAER显著减少(P<0.01),总有效率为68.42%,第6个月随访结束时,治疗组UAER总有效率为52.63%,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疗效评定,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4.39%,6月随访结束时,总有效率为52.63%,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UAER、综合临床疗效优于现有综合治疗方案,且中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护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查UAER异常按Mogensen分期法属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以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23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中药护肾方;均治疗2个疗程计8wk。结果两组同期疗程结束后复查UAER,统计显示观察组对UAER的干预作用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中药护肾方有显著减少UAER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糖肾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及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肾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糖肾通络方组25例,苯那普利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Ⅳ型胶原(Ⅳ-C)及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肾通络方组较苯那普利组显著降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糖肾通络方组为84.00%,苯那普利组为5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糖肾通络方组HbAlc、FBG、TG、TC、LDL-C、Ⅳ-C、UAER均较苯那普利组显著降低(P<0.01),血HDL-C含量较苯那普利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糖肾通络方具有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与阻止或抑制Ⅳ-C分泌,促进Ⅳ-C降解,改善肾小球基膜及系膜细胞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