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援助热线来电问题特征及随时间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4月30日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江苏省心理援助热线来电,对来电内容进行分类,对来电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该时段内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来电数为1610人次,占总来电的23.3%。来电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因疫情引发情绪行为问题;原有精神心理问题加重/复发;居家心理问题)、信息咨询和其他问题。心理问题中4月原有精神心理问题加重/复发的来电比例显著高于2月(15.7% vs.5.3%,P<0.05)。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援助热线来电问题主要为心理问题和信息咨询问题,来电量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减少。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期,北京心理援助热线针对国内"非典"与"新冠"两次重大疫情期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来电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与17年前"非典"疫情期相比,"新冠"疫情期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的知识需求减少,心理需求增多。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现代通信技术为大众提供了更多传播知识的途径,人们获取疫情常识的方式不再单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在增强,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假设,在突发且重大疫情下,心理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个体防疫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热线来电特征。方法:提取杭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记录中2020年1月22日-3月2日,共41天557人次有效来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来电量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每日确诊病例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结果: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来电量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因疫情导致情绪问题来电咨询的比例高于男性(59.7%vs.42.5%,P<0.001)。来电咨询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9岁(35.0%)、30~39岁(34.8%)。新冠来电数量高峰(2月6日)滞后于浙江省(1月29日)和杭州市(1月28日)每日确诊人数的高峰。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相关来电中,18~29岁、30~39岁两个人群比例最高,女性更容易出现疫情导致的情绪问题,且公众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具有延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反复来电者的特征。方法:运用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咨询操作系统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拨打该热线的7526例来电者的资料,在2017年拨打热线次数≥5次作为反复来电组(n=517),其他为非反复来电组(n=7009)。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求助问题类型及自杀危险因素。结果:反复来电者求助问题的前3位为精神障碍、家庭外人际关系问题、与家人关系问题,63.1%有既往精神科诊断;来电时,反复来电组与非反复来电组的自杀风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来电与害怕被攻击感、亲友有自杀行为史和高无望感有关联(AOR=1.38、1.32、1.29)。结论:热线在接听反复来电者时,应关注来电者的害怕被攻击的想法、高无望感及亲友自杀行为史。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完成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的613例来电(女性307例,男性306例;年龄13~80岁)。由不同的咨询员在预约随访来电的第7天使用自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随访评估问卷进行电话随访。结果:78.8%的来电者对热线干预服务总体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91.2%来电者对热线服务态度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7%来电者认为热线满足了他们的需求,78.3%来电者对咨询员的处理能力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73.0%的来电者认为热线咨询员帮其在面对困难时找到更多的选择,71.9%来电者认为咨询使其生活产生了积极变化,来电者的痛苦程度、绝望感、想死的程度通过电话咨询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干预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绝大多数来电者认可,起到了降低来电者自杀危险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心理热线咨询初始阶段来电者求助表达过程的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0例某大学生心理热线的来电录音作为研究对象,对录音转录文字按照每分钟进行编码,并进行文本分析。结果:心理热线咨询初始阶段多为来电前15分钟;来电者求助过程经历了问候阶段、提出问题阶段、问题描述阶段;来电者倾向于用一句话提出问题,提出时机比较早;心理热线来电者的问题表达方式分为困惑型、抱怨型,情绪型、要方法型,以及替人咨询型。结论:心理热线咨询初始阶段来电者的求助表达过程多受心理热线快捷性、隐匿性等因素影响,有其特点。对不同求助类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自杀热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在2002-2008年接听全部有效来电时,询问来电者在2周内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估其抑郁情绪,询问来电者是否有过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或依赖、有无常见精神症状、既往自杀未遂史、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希望程度等与自杀行为有关因素。结果:有22 415个来电者被纳入研究。362个(1.6%)来电者报告了2周内实施过自杀行为,女性233人,男性129人。在控制了人口学因素等变量后,既往自杀未遂史(OR=4.43,95%CI:3.37-5.83)、无望(OR=2.01,95%CI:1.52-2.67)、物质滥用(OR=1.97,95%CI:1.48-2.62)、急性生活事件(OR=1.94,95%CI:1.49-2.52)及严重抑郁情绪(OR=1.45,95%CI:1.08-1.95)与来电者实施自杀未遂行为有关联。结论: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较高,对该群体的自杀干预要注重既往自杀未遂史、物质使用及生活事件的应对。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来电,符合高危随访条件来电共856例,其中预约随访来电586例。应用适合非精神科医师使用的抑郁症诊断筛选量表,对来电者近两周的抑郁情绪及自杀危险进行评估。对评估出的高危来电者进行24小时、1周及1月三次随访。结果:586例来电中,女性350例,男性236例;平均年龄(29±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4)年;已婚133例,未婚354例;学生98例,无业或退休245例,在业243例;既往有明确的精神科诊断者353例,其中抑郁症225例;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289例;亲友有过自杀行为者234例。来电咨询问题前三位为:精神心理问题,家庭关系问题、恋爱及与朋友同事矛盾问题。即刻及随后三次随访结果显示,来电者的自杀危险程度显著降低,每次干预自杀危险程度均较前次显著降低。结论: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自杀高危者的危险程度,并提示热线应提供后续的干预服务,以保证自杀的干预效果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非典”流行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 SCL-90 ,SAS和 SDS对 1 0 4名大学生在非典流行期间被隔离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并与非典流行 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 大学生在非典期间 SCL-90躯体化、偏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非典流行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焦虑和抑郁情绪在非典流行被隔离时非常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结论 大学生在“非典”流行期间被隔离时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所开展的团体督导中的重要议题和督导焦点。方法:对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21名咨询师进行访谈,询问督导中发生的令人深受启发的重要督导片段,之后基于督导区辨模型分析重要督导片段的议题和焦点。结果:在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所参与的团体督导中,议题主要分为应对疑难个案、处理咨询师个人议题和讨论心理援助基本设置3类;督导中最关注的督导焦点是历程化技能;不同议题下督导焦点不同,应对疑难个案的督导更关注历程化技能和概念化技能,处理咨询师个人议题的督导更关注个人化技能,而讨论心理援助设置的督导对3个督导焦点的关注较平均。结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心理援助热线团体督导的议题主要分为3类,不同议题的督导焦点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SARS疫情中的16名北京市民访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SARS疫情中的市民心态。方法: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对16名北京市民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在SARS疫情中市民的心态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从恐慌到平静;2)在疫情中精神境界的升华;3)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4)在疫情中对改革的思索。结论:疫情不仅使人们处在危机之中。并产生危机感,也帮助人们在危机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 ,北京人的应对行为、认知评价和情绪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方法 :自编《关于非典型肺炎 (SARS)的调查问卷》 ,通过E -mail和网页填写问卷的方式 ,共得到北京的有效问卷 473份 ,使用SPSS10 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面对非典型肺炎 ,北京人感到了比较多的环境压力 ,他们对非典型肺炎的信息比较关注 ,同时采取了注意个人卫生、作息习惯、出门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措施进行预防 ,部分人也出现了一些储存现金和食品、过多测体温等非理性的行为。在认知上 ,人们认为应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在非典型肺炎与人们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减少时 ,人们越来越多的体会到紧张、恐惧、愤怒、悲观、无助的负性情绪 ,兴奋、平静和麻木的情绪在随之减少。随着疫情的发展 ,人们的认知、行为和对非典型肺炎的关注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SARS一线医护人员SCL-90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非典型肺炎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方法:对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SCL-90量表评定,并将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医护组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医护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SCL-90的所有9个因子医护组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显示在一线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与社会其它群体相比,有着较高的心理痛苦水平。结论:提示在关注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状况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模式及疗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北京解放军小汤山医院SARS患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和影响因素 ,探索对封闭环境下急性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 :总共 680名SARS患者 (其中男性 3 79名 ,女性 3 0 1名 ) ,对 483名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 ,包括电话心理咨询 (主动和被动 )、文字材料自我调适以及面对面危机干预 (临床医务人员和心理医生 )。采用SCL -90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并采用自编的“心理干预效果评定表”对干预对象进行干预效果评定。结果 :患者入院时SCL -9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地方常模的分值 ,差异有显著性。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CL -90各因子均分没有明显差异 ,而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CL -90各因子均分相比 ,在多个因子上干预组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 1~ 5 7,P <0 0 1~ 0 0 5 )。其中患者主动电话咨询的有效率最高 ( 95 7% ) ,文字材料的有效率最低 ( 19 5 % ) ,临床主管医生经过培训后进行临床心理干预的效果和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有效率都很高 ,均高达 80 %以上。主动求助、被动求助以及文字干预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效果要低于文化程度较高者 ,但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其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SARS患者在接受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富士康深圳工厂外来劳务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利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富士康深圳工厂两个厂区1891名外来劳务工,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自编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利用调查表,调查外来劳务工最近1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方式利用情况。结果:富士康深圳工厂外来劳务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1年总利用率为33.2%。最近1年利用程度较高的前5位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方式分别为心理宣传手册/资料、心理热线、心理专题讲座、心理黑板报/专栏和小组讨论与座谈;较愿意接受的前5位方式分别为心理宣传手册/资料、心理专题讲座、心理热线、心理课程教育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发生心理问题时首选方式是心理热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OR=1.09,P0.01)和掌握较全面心理保健知识(OR=1.31,P0.01)的外来劳务工更易于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结论:富士康深圳工厂外来劳务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意愿较高,但利用程度较低;加强外来劳务工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培养个体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为其面向全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建立了一套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建立既使热线咨询服务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使标准化监控、评估和科学管理咨询员的服务质量成为现实,并为开展系统热线心理咨询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源。本文介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操作系统8个功能模块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995-2005(1999、2000年资料缺失)4057人次深圳市义工联合会"义工热线"求助电话的分析,探讨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移民城市中,求助公益性电话热线的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来电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检验。结果:在9年的来电中,来电频率最高的是家庭/婚恋(42.56%,n=1699),第二位是生存/发展问题(33.41%,n=1334),并在后5年明显上升(P<0.01);心理障碍在后5年上升为第三位(5.45%,n=53),取代了法律问题(4.77%,n=144)。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者的来电内容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文揭示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深圳义工热线求助者及其社会心理问题的特征,为将要和正在经历相应社会变迁地区的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SARS病房内护士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在SARS病房直接抢救、治疗SARS患者的护士们的心理应激状况。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 (BDI)、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 (STAI)和SCL -90于 2 0 0 3年 5月 5日——— 12日对工作在SARS病房内的护士和社区 /大学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出现抑郁情绪的护士占所有受试者的 5 2 % ( 5 3 /10 1) ;其中 17% ( 17/ 10 1)达到中度至严重抑郁 ,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护士组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两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ARS一线护理人员在SARS应激事件下其焦虑体验与处于外部环境中的正常人群在SARS应激下的焦虑体验不存在差别 ,该样本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与一般人群间亦没有差别。SARS一线护理人员出现的抑郁的比例显著增高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