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UD)与子宫内膜癌变及其他病理改变的关系,探讨IUD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月,10年间取环及诊刮346例分为4组,A组:带环20年以上;B组:带环10-20年;C组:带环5-10年;D组:未带环(对照组)。对所有病例均作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结果:A、B、C、D4组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正常、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部分呈单纯性或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炎。均未见不典型增生及恶变。4组之间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IUD5-20年未增加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及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使用带尾丝IUD使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软胶囊对盆腔炎大鼠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阴道深部注入苯酚胶浆,建立大鼠盆腔炎模型.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妇科千金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给药组灌胃给药治疗12d,治疗结束次日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妇科千金软胶囊组子宫内膜病变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结论:妇科千金软胶囊可有效治疗大鼠实验性盆腔炎.  相似文献   

3.
病理学包括组织病理学与器官病理学 (大体改变或称脏器改变 )。组织病理学是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 ,经不同的方法将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 ,从而大大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病变的认识 ,结合脏器改变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此种传统的方法仍然是学习、研究和诊断疾病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组织病理学是器官病理学的基础 ,是病理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基础。初学者常感到组织病理学难学难记 ,病理课结束后最先遗忘的是组织病理学 ,从事医学工作后很少有人复习组织病理学。原因是多数人对组织病…  相似文献   

4.
鼻咽血管纤维瘤25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本质,方法25例患者肿物切作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肿瘤组织中血管成分均由两类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组成,有时见畸形血管。纤维组织成分系反应性间质,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本质上是血管性错构瘤。  相似文献   

5.
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与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以12周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吸烟法,取被动吸烟3、6、9周的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大鼠支气管肺组织内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纤毛脱落,杯状上皮细胞化生。吸烟6周时出现部分肺泡壁破裂,肺泡腔扩大。吸烟9周大鼠与同龄对照组大鼠比较,其平均肺泡数减少(P<0.05),肺泡内衬间隔增加(P<0.05),呈现轻度肺气肿样改变。VEGF表达下降与肺泡数减少呈正相关(P<0.05),与肺泡间隔数增加呈负相关(P<0.05)。结论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肺气肿样改变,且与VEGF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VEGF可能是吸烟致大鼠肺气肿发病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血清生化,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角度分析拉米夫定(LM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给予口服LMD100 mg/d,连用1 a,动态观察服药0,24和48 wk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通过肝组织穿刺活检,观察用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LMD治疗48 wk,可显著抑制HBV-DNA(copy/L)复制(6.13×109±4.03×105 vs 9.01×105±4.89×103,P<0.01),使大多数患者肝功能(nkat/L,ALT:1697±907 vs550±503;AST:1787±717 vs 498±430)恢复正常(P<0.01),显著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P<0.01).减轻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LMD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为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血压症患者内脏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研究门脉高压症和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①脾动脉壁的内弹性膜和弹力纤维断裂裂和变性,平滑肌细胞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iNOS呈阳性表达,其活性较非肝硬变患者明显提高(P〈0.01)。②胃冠状静脉和脾静脉  相似文献   

8.
早期梅毒误诊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梅毒误诊情况及原因 ,探讨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首诊误诊的 3 0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 ,其中 1 0例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男性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等 ,女性易误诊为女阴溃疡、软下疳等 ;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 ;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 ;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 ,而斑疹呈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宫颈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所做的新柏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病例共381例.结果 TCT技术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依次为: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2.9%(144/155)、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85.4%(41/48)、鳞癌(SCC)100%(5/5)、腺癌(ACA)100%(1/1).结论 TCT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极高,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该病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对8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5例,胸壁1例,颌下1例,腋下1例,淋巴结直径1.8~4.0cm,平均3.1cm.组织病理基本病变是,①闭塞性血管内膜炎;②血管周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③被膜及淋巴结周围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被膜显著增厚是梅毒性淋巴结炎相对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淋巴滤泡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伴有肉芽肿改变;散在小灶性坏死是诊断的参考性指标.结论 梅毒性淋巴结炎的组织病理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多种多样,极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或者淋巴结结核等病变,其最终诊断仍需结合梅毒血清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症患者内脏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研究门脉高压症和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①脾动脉壁的内弹性膜和弹力纤维断裂和变性,平滑肌细胞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iNOS呈阳性表达,其活性较非肝硬变患者明显提高(P<0.01)。②胃冠状静脉和脾静脉壁内膜增生,形成新内膜,广泛的附壁血栓形成,有类粥样硬化样斑块,伴有平滑肌细胞肥大。静脉的中膜平滑肌纤维明显增粗、变厚,伴细胞外基质聚积。提示:门脉高压症时合并有内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病变。门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和内脏血管病变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韩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4,(16):F0004-F0004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或血源性感染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均可引起眼部病变,5%10%的二期梅毒患者发生葡萄膜炎[1]。眼部常见葡萄膜炎,当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时,受累视网膜血管,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炎或动脉周围炎,通常还可并发视神经炎、继发视神经萎缩[2]。现将本人在临床中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左眼疼痛伴视物不清20d余,在当地卫生所治疗(药物不详),效果欠佳并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甲真菌病的诊断率、弥补真菌学检查的不足。方法:采用30%硝酸水溶液浸泡病甲标椟3-7d的改良组织病理学方法。结果:X两全是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为86%,真菌培养为58%,直接镜检为68%。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组织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明显高于真菌学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误诊情况。结果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中年人群发病,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以间质型为主,脑膜血管梅毒多见;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阳性;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阳性,其中2例有白细胞增高;早期均有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分型有关,误诊率高。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结合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16例、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疹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性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建立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NTM淋巴结炎的病理学改变与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改变不完全相同,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①淋巴结内可见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呈结节状,中央为凝固性坏死,非干酪样坏死,坏死区域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外围为纤维组织包裹;肉芽肿外可见朗汉斯巨细胞。②淋巴结内可见长条状匐形坏死,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并可见坏死组织脱落后遗留的条状空腔,坏死区域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外围可见纤维组织包绕。结论:匐形性坏死是NTM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甲真菌病的诊断率,弥补真菌学检查的不足。方法:采用30%硝酸水溶液浸泡病甲标本3~7d的改良组织病理学方法。结果:组织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为86%,真菌培养为58%,直接镜检为68%。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组织清理切片的甲真菌病诊断率明显高于真菌学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学诊断及预后等生物学特性及组织起源.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2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组织形态主要为:增生活跃的梭形细胞,细胞核肥胖淡染,核仁明显,可以见到核分裂;偶见多核巨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的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伴有水肿和黏液变;有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有异质性,多数细胞Vimentin, actin, SMA表达阳性,部分细胞S-100,CD34表达阳性.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否是来源于软组织的多潜能间叶细胞的同一类肿瘤,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皮肤纤维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和分析了32例皮肤纤维瘤的组织病理变化,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单发的皮肤结节,发生于真皮中层,表皮改变多为棘层肥厚,部分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及形成幼稚的毛囊-皮脂腺样结构,肿瘤成分以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和幼稚的胶原纤维为主,有些病例可见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多数瘤体内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增生,不同病例中细胞和纤维的比例不同,作者对本病的分类及其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结节性筋膜炎的鉴别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建立过程中肝功能及病理学改变,采用CCl4,苯巴比妥和无水酒精喂养小型猪共12头,辅以高脂,低蛋白和低胆碱饮食,动态检测猪的肝功能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4个月后,12头小猪成功诱导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按Madden分级,7头达到Ⅲ级,5头达到Ⅳ级,结果提示,CCl4,苯巴比妥和无水酒精喂养辅以高脂低蛋白低胆碱饮食的多因素诱导小型猪肝硬化,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死亡率低,病理学改变分期界限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