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胶原网络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及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胰激肽原酶腹腔注射(7.2 U•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给药(10 mg•kg-1•d-1),SHR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2 mL•kg-1•d-1)。实验4周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然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左室肌TGF-β1的表达。结果:SHR组收缩压(SBP)、LVMI、CVF、 PVCA增高(P<0.05),TGF-β1的表达量增加,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4周后,胰激肽原酶组SBP、LVMI、CVF、PVCA及TGF-β1均较SHR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胰激肽原酶组SBP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减轻SHR心肌胶原网络破坏及反应性胶原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贝那普利组)及PQDS低、高剂量组。PQDS按50、100 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6周,假手术组及重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d-1,阳性药物组灌胃贝那普利10 mg•kg-1•d-1。给药6周后测定心肌形态学参数,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血浆和心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与重构模型组比较,PQDS 100 mg•kg-1组大鼠的心室重量及心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血浆AngⅡ及TXA2含量下降,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血浆和心肌ET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浆NO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PQDS 50、100 mg•kg-1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DS对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肌的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Chel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细胞周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Ⅰ)、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Ena抗CFb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AngⅡ组、Chele+AngⅡ+Ena组和AngⅡ+Ena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 Ⅰ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Chele和Ena组及Chele+AngⅡ+Ena组CFb增殖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collagen Ⅰ含量降低(P<0.05或P<0.01),CFb 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 或P<0.01),PKC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Ena和Chele能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cyclinD1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396-400
目的:探讨异丙酚(Propofol)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的机制。方法:用AngⅡ建立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异丙酚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量;用免疫细胞化学化法测定各组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经典型蛋白激酶Cα亚型(cPKCα)的表达。结果:100μmol/L的异丙酚对AngⅡ诱导的大鼠CFb的增殖抑制效果最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细胞G_0/G_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S期和G_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异丙酚组细胞的G_0/G_1期细胞百分率高于AngⅡ组(P<0.01),S期和G_2/M期细胞百分率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的CFbⅠ、Ⅲ型胶原含量增加(P<0.01);异丙酚组大鼠的CFbⅠ、Ⅲ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CFb中TGF-β1的蛋表达升高(P<0.01),异丙酚组大鼠CFb中TGF-β1的表达低于AngⅡ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CFb中ERK1/2和cPKCα的表达增加(P<0.01);异丙酚组大鼠CFb中ERK1/2和cPKCα的表达低于AngⅡ组。结论:异丙酚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CFb的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增加,其机制与降低细胞中TGF-β1的蛋白表达和抑制ERK1/2、cPKCα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清心Ⅱ号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内皮素1(E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及抗病毒作用。方法 150只清洁级体重1416 g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140只作为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含不同浓度柯萨奇病毒B3(CVB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为10-5的病毒液3次,每次每只2 mL,首次1:2000浓度CVB3病毒液,2周后腹腔接种1:1600浓度CVB3病毒液,4周后腹腔注射1:800浓度CVB3病毒液。60 d后模型构建成功,存活小鼠94只。随机选取90只,分为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实验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采集心脏组织液氮速冻。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含量,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浆ET-1含量,RT-PCR技术检测CVB3 RNA,VG染色观察各组纤维化形成情况,并检测胶原阳性面积占测量面积的百分比,即容积分数。结果 VG染色后正常组含少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血管周围;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增生明显(P<0.05);TGF-β1、ET-1、CVB3 RNA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胶原纤维较模型组减少(P<0.05),清心Ⅱ号各治疗组随剂量增加胶原纤维逐渐减少;各治疗组TGF-β1、ET-1、CVB3 RNA与模型组比较均相应减低(P<0.05),清心Ⅱ号高剂量组TGF-β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减少ET-1,清心Ⅱ号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 血浆ET-1与TGF-β1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具有抗病毒、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增殖及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5、25.0、50.0及100.0 mg•L-1的黄芩总黄酮,采用四氮唑盐衍生物(XTT)、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将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CTX)阳性药对照组(30 mg•kg-1,隔日给药)、黄芩总黄酮大(200 mg•kg-1•d -1)、中(1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50 mg•kg-1•d-1),连续给药15 d后剥离肿瘤,称取瘤重,计算其 肿瘤生长的抑制率。观察各给药组Hep-A-22荷瘤小鼠连续用药10 d后生命延长率。结果: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其IC50值分别为16.04、17.74和9.05 mg•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总黄酮大、中、小剂量组S180、Hep-A-22荷瘤小鼠的肿瘤重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肿瘤抑制率增加(P<0.05或P<0.01)。黄芩总黄酮大、中、小剂量组的Hep-A-22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天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其生命延长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黄芩总黄酮对S180、Hep-A-22和Bcap-37肿瘤细胞的增殖及S180和Hep-A-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各分7个染氟组(0、0.0001、0.001、0.1、1、10和20 mg•L-1),在5个染氟时间段(2 、4、24、48 和72 h) 采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GF-β和Smad2/3含量,应用RT-P CR方法检测染氟48 h细胞 TGF-β mRNA 的表达。结果:与染氟0 mg•L-1组 比较,氟作用2 h的0.001、0.1、1、10 和20 mg•L-1组和氟作用4 h的0.0001、0.001、0.1、10 和20 mg•L-1组成 纤维细胞TGF-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染氟48 h 时1和20 mg•L-1组成纤维细胞TGF-β mRNA表达有所增强,染氟2~24 h时Smad2/3表达多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 显著性(P>0.05);成骨细胞染氟48 h时0.0001、0.001和1 mg•L-1组TGF- β蛋白表达增强 (P<0.01或P<0.05),TGF-β mRNA的表达呈增强趋势;染氟成骨细胞Smad2/3表达多呈上升趋势,其中染氟48 h 的20 mg•L-1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染氟对 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TGF-β表达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TGF-β在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转换过程中可 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五味子酚(Sa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及转 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al 抗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 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纯化的CFb ;利用免疫荧光法鉴定CFb ;采用MTT 法检测Sal 对CFb 增殖的 影响;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CFb 的TGF-β1 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al 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CFb 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 <0.05);Sal 能抑制TGF-β1 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与Ang 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al 能抑制CFb 增殖及降低Ⅰ、Ⅲ 型胶原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体外高糖培养大鼠肾MC,分为5组:对照组及不同浓度UⅡ(10-7、10-8、10-9和10-10 mol•L-1)组,37℃孵育24 h,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的MC比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BrdU-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结果:MTT实验,UⅡ10-9及10-8 mol•L-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Ⅱ10-10及10-7 mol•L-1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UⅡ10-9及10-8 mol•L-1组MC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UⅡ10-10及10-7 mol•L-1组MC细胞周期中S期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rdU-ELISA实验,UⅡ10-9及10-8 mol•L-1组MC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Ⅱ10-10及10-7 mol•L-1组MC培养上清中Brd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0-9及10-8 mol•L-1浓度的UⅡ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及其对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NOS/NO)的影响,探讨Ena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初步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剂量Ena给药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b培养液中NOS/NO活性。结果:Ena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Ena 3个剂量组作用24、48和72 h时间点的MTT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na能提高细胞周期G0/G1百分率,降低S期百分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 Ena能够提高CFb上清液中NOS/NO 水平,且随着用药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Ena抗CFb增殖的作用与提高CFb NOS/NO 系统活性,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模型组以及H2O2损伤加药物治疗组:阳性药川芎嗪(Lig)组及Tau大、中、小(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预先24 h给予治疗药物后使用0.5 mmol·L-1 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观察Tau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MTT法测定反映心肌细胞存活力的A值以及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0、10、20、40、80、160及320 mmol·L-1 Tau,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au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后,Tau(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A值分别为0.479±0.055、0.437±0.052及0.421±0.062,与H2O2组(0.304±0.050)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或P<0.01);Tau(80及40 mmol·L-1)剂量组使H2O2损伤的心肌细胞LDH释放减少、SOD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与H2O2损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40~320 mmol·L-1 Tau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或P<0.001)。结论:Tau可通过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达到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牛磺酸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将新鲜分离的大鼠HSC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含25及50 mmol•L-1牛磺酸的培养基中孵育培养,检测三种培养基上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羟脯氨酸的表达水平及三种培养基培养的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利用BrdU法检测牛磺酸对HSC增殖的影响。结果:HSC活化后,各培养液上清中LPO浓度均较活化前明显上升(P<0.05);在含25及50 mmol•L-1牛磺酸培养基中培养的HSC与普通培养基培养的HSC相比, LPO及羟脯氨酸的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普通培养基相比,两组牛磺酸培养基培养的HSC表达TGF-β1明显减少(P<0.05); 50 mmol•L-1牛磺酸可以明显抑制HSC的增殖(P<0.05)。 结论:牛磺酸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LPO及羟脯氨酸的合成,并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SC增殖的作用,提示牛磺酸可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为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在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其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及注射Iso后12 h、24 h、1周和3周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皮下多点注射Iso(15 mg·kg-1)复制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分别检测心肌p53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注射Iso后12和24 h心肌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注射1和3周后p53蛋白表达增加更明显(P<0.01)。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Iso后12 h心肌组织中p53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注射Iso后24 h p53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P<0.01),而注射Iso后1周心肌p53 mRNA表达较注射后24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P53蛋白在大鼠损伤心肌中呈持续高表达,p53基因表达上调,提示p53在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参碱 (matrine)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cardialfibrob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 ,采用MTT法检测Mat对CFb增殖的影响 ;羟脯氨酸测定检测CFB胶原合成量 ;RT PCR检测Mat作用下CFb的Ⅰ型胶原、间质胶原酶 (MMP 13)、组织金属白酶抑制因子 1(TIMP 1)、TGFβ 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①在一定范围内 ,苦参碱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诱导C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 (P <0 .0 1) ,②苦参碱可以降低Ⅰ型胶原和TGFβ 1基因mRNA表达 ,③苦参碱可以提高MMP 13基因mRNA表达。结论 :苦参碱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 ,从而发挥有效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人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 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TGF-β1活化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信号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加入TGF-β1或Sal B)、 Sal B(10 μmol•L-1)组、 TGF-β1(10 μg•L-1)组和TGF-β1(10 μg•L-1)+ Sal B(10μmol•L-1)组。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细胞内p-Smad2、p-Smad3、TGF-βⅠ型受体(TβRⅠ)和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内p-Smad2、p-Smad3和TβR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 Sal B组细胞内p-Smad2、p-Smad3、TβRⅠ和 Smad7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 + Sal B组细胞内p-Smad2、p-Smad3和TβRⅠ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Smad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Sal B能够通过抑制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抑制TGF-β1活化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苯乙酸(PA)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0.25、0.50、1.00、2.00和4.00 mmol·L-1)PA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细胞周期的细胞百分比。结果:BXP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大鼠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的作用,探讨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法构建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给药组动物术前1周始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红景天(150mg.kg-1.d-1或300mg.kg-1.d-1)直至术后4周。给药第5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和心脏质量指数(HMI);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结果:红景天给药组动物的血压、HMI、光镜下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和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较单纯手术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红景天可有效的缓解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通过降低左室心肌TGF-β1表达,影响TGF-β信号转导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介导的非经典通路的关系。  方法  22只Wistar大鼠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动员组(GT组),GT组大鼠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4周后,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大鼠心肌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质量浓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Ⅰ型胶原、TGF-β、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 TAK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K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蛋白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T组大鼠血清BNP质量浓度降低(P<0.01);Masson染色胶原沉积减少,胶原面积比值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TGF-β、TAK1、MKK3、p38MAPK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  结论  骨髓干细胞动员可改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这种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与抑制TGF-β/TAK1/MKK/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 (8.00、16.00、32.00、64.00和128.00 mmol•L-1 )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2.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24 h和8.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 P< 0.01),以72 h、128.00 mmol•L-1氯喹抑制作用最强(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氯喹处理组(32.00~128.00 mmol•L-1)G2/M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 P< 0.01),以128.00 mmol•L-1组最为明显。结论:氯喹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并可使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抑制细胞活性,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