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D.pedicellata中分离出三个新化合物,一个查尔酮,isodidymocarpin-A(Ⅰ)和两个黄酮,didymocarpin(Ⅱ)和didymocar-pin-A(Ⅲ)。其结构已经确定。本文介绍有关Ⅰ和Ⅱ转变成Ⅲ的工作。将Ⅰ用硝酸氧化得2′,5′-二甲氧基-4′-羟基-3′,6′-喹啉并查尔酮(Ⅳ),再经二氯化锡还原得6-甲氧基-5,7,8-三羟基黄酮(Ⅴ),后者甲基化得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Ⅵ),经硝酸氧化成6,7-二甲氧基-5,8-喹啉并黄酮(Ⅶ),后者用亚硫酸钠还原得Ⅲ。Ⅱ甲基化得5,6,7,8-四甲氧基黄酮(Ⅷ),经硝酸氧化得Ⅶ,后者再经亚硫酸钠还原得Ⅲ。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可改变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分布,使多数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抗炎作用,并从影响一氧化氮生成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抗炎作用;观察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的影响。结果: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在50μM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结论: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具有抗炎作用,对抑制炎性因子一氧化氮的产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可知其可能是通过其他机制产生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尔泰柴胡Bupleurum krylovianum Schischk.ex Kryl.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①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4′-dimethoxy-flavone),②槲皮素(quercetin),③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④金丝桃苷(hyperoside),⑤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5,2′,4′-trihydroxy-6,7,5′-trimethoxyflavone),⑥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⑦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⑧山萘酚(kaemferol)。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均首次从阿尔泰柴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报道采用I_2-DMSO-H_2SO_4系统由2′,4′-二羟基双查尔酮类化合物一步合成2,8-取代芳基苯并二吡喃-4,6-二酮类化合物(又称双黄酮)。本文报道使用该系统分别由6-取代桂皮酰基二氢黄酮Ⅱ_(a~s)和双查尔酮Ⅱ_(d~e)直接合成双黄酮类似物Ⅲ_(a~e),收率达71~90%。  相似文献   

6.
由于3,4′,7-三羟基和4′-7-二羟基黄酮为心血管药舒管通的主要成分,4′-羟基醚化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抗缺氧活性增强,为此本文用查尔酮法,酰氯法,和选择性的醚化法合成了4′-β-羟基乙氧基黄酮和3-β,γ-二羟基丙氧基黄酮醇和它们的中间体,共10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经查尔酮法合成以下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胡柚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揭示常山胡柚Citrus changshan-huyouY.B.Chang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对胡柚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我们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反复硅胶柱层析,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橙皮苷(hysperetin-7-P0rutonoside,Ⅰ);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Ⅱ);川陈皮素(3′,4′,5,6,7,8-hexamethoxyyflavone,Ⅲ),柑橘黄酮(4′,5,6,7,8-pen-tamethoxyflavone,Ⅳ),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8-pentamethoxyflavone,V),5-羟基-3′,4′,3,6,7,8-六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8-haxamethoxyflavone,Ⅵ)。结论 这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漆姑草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漆姑草中分得9个酚性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Ⅰ)、伞形花内酯(Ⅱ)、7-甲氧基香豆素(Ⅲ)、5,7-二羟基香豆素(Ⅳ)、5,7-二甲氧基香豆素(Ⅴ)、7-O-β-D-葡萄吡喃糖-6-C-β-D-木糖吡喃糖-5,4′-二羟基黄酮(Ⅵ)、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Ⅷ)、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5)、5, 7-二羟基-6, 3′, 4′-三甲氧基黄酮(6)、5, 7, 4′-三羟基-6, 3′-二甲氧基黄酮(7)、5, 7, 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 7, 3′, 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 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 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从灰苞蒿Artemisiaraxbughiana地上部分的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醚-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成分:N-苯基-2-萘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喷杜素),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quercetin3,3′,4′-三甲基酸),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在寻找对癌症有治疗作用的天然产物的过程中,作者从番荔枝科紫玉盘属植物 U.hamiltonii Hook.f et th.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个具有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得到一个△~5-四氢呫吨的高度取代的同系物。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amiltone A(6-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1);hamiltoneB(3′,4′-二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Peperomiadindygu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蝉草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酮(Ⅰ)、草胡椒素B(peperomin B,Ⅱ)、草胡椒素C(peperomin C,Ⅲ)、5-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3′,4′,7,8-四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Ⅵ)、β-谷甾醇(Ⅶ)、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石蝉草素(dindygulensin)。除化合物Ⅴ外,其余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溃疡活性。方法采用溶剂提取、重结晶和硅胶、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氢谱、碳谱、质谱以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幽门结扎大鼠模型进行抗溃疡活性筛选。结果从金龙胆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5,8,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Ⅰ)、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Ⅱ)、β-谷甾醇(Ⅲ)、菠甾醇(Ⅳ)、正二十六烷酸(Ⅴ)、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Ⅵ)、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Ⅶ)和苦蒿素(Ⅷ)。苦蒿素能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胃溃疡面积,明显减少胃黏膜组织中的MDA的水平。结论化合物Ⅰ~Ⅲ和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苦蒿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与抑制胃黏膜组织中MDA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1,2,3,6,2′,3′,4′,6′-八-O-乙酰基-β-麦芽糖与二甲基对甲氧基苯通过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形成稳定的碳糖苷,经硝酸铈氨(CAN)氧化、低亚硫酸钠还原、无水氯化锌催化分子内醚化反应,合成了两类结构稳定且保留抗氧活性基团的新型VE麦芽糖碳糖苷类似物——包括ε-VE类的8-(2′, 3′, 6′, 2″, 3″, 4″, 6″-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6-羟基-2, 2, 5, 7-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10)和8-(2′, 3′, 6′, 2″, 3″, 4″, 6″-  相似文献   

16.
东北裂叶荆芥中的4种黄酮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裂叶荆芥花穗70%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4种黄酮成分,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分别确定为(Ⅰ)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5,-dihydroxy 1-4’,6-dimethoxyflavone,I);(Ⅱ)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e, Ⅱ);(Ⅲ) 3’羟基-4’,6,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3’-hydroxyl-4’,6,8-trimethoxydi- hydroflavon-7-O-rutinose,Ⅲ);(Ⅳ)5-甲基-3’-羟基-4’,6-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5-methyl-3′-hydroxyl-4′,6-dimethoxydihydroflavone-7-O-rutinose,Ⅳ)。  相似文献   

17.
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叶中分离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UV,MS,HNMR)数据分析,分别确定结构为3,5,7,3′,4′-五羟基-5′-异戊烯基黄酮(Ⅰ),3,6,7,3′,4′-五羟基-2′-异戊烯基黄酮(Ⅱ),5,7,3′,4′-四羟基-5′-异戊烯基二氢黄酮(Ⅲ)和槲皮素-3,3′-二甲醚(Ⅳ).其中,Ⅰ,Ⅱ和Ⅲ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泰国产栀子属植物G.thailandi-ca Tirveng叶和技中分离得到4个环阿屯烷类化合物(1~4)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5~8),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HIV活性。将干燥、粉碎的该植物叶和枝用甲醇提取,提取物悬浮于水中,以氯仿和正丁醇分配。氯仿部位经硅胶柱层析,依次以丙酮-己烷和甲醇-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根据TLC特征将洗脱液合并至8个部位A1~A8。从部位A5分得5-羟基-7,2′,3′,4′,5′,6′-六甲氧基黄酮(5)、5-羟基-7,2′,3′,4′,5′-五甲氧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氯仿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运用各种波谱法和标准品对照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Ⅰ)、木犀草素(Ⅱ)、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Ⅲ)、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Ⅳ)、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Ⅵ)、对甲基苯酚(Ⅶ)、7-羟基香豆素(Ⅷ)、7-甲氧基香豆素(Ⅸ)、咖啡酸(Ⅹ)、β-谷甾醇(Ⅺ)、6,7-二羟基香豆素(ⅩⅡ)、7-羟基-5,6-二甲氧基香豆素(ⅩⅢ)。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根茎8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NMR等光谱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射干根茎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tectoridin,Ⅰ),香草乙酮(acetovanillone,Ⅱ),对羟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Ⅴ),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l-3′,5′-dimethoxyflavone,Ⅵ),木犀草素(luteolin,Ⅶ),芹菜素(apigenin,Ⅷ),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7,4′-trihydroxyflavanones,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Ⅹ)。结论化合物Ⅵ、Ⅶ、Ⅷ、Ⅸ为首次从射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