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实时超声导航系统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应用术中实时超声解决脑移位、指导病灶切除的经验.方法 应用Vector Vision Compact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术中实时超声对15例脑深部病灶行手术治疗.术中应用超卢指示病灶位置,在脑组织移位时利用实时超声对病灶进行手术中再定位、导向,并监测残余病灶的切除.结果 术中经超声探查和术前导航影像对比,发现有11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在实时超声的引导下纠正脑移位及切除病灶,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2例,1例炎性病灶行活组织检查证实为慢性肉芽肿.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能进行病灶的实时定位引导,监测病灶深度,确定切除范围,避开功能区皮质和深部重要结构,对手术残余进行判断和指导再次切除,故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Brain Lab整体超声导航实时监测并切除脑深部肿瘤,探讨术中超声结合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Brain Lab整体超声导航系统对30例脑深部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合导航图像,术中超声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实时显示病变边界,进行移位后病灶的全切除.结果 术中实时超声证实在30例导航手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灶移位,在超声引导下,探寻残余肿瘤并在监测下进一步全切除,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术中整体超声导航不仅可以在移位情况下重新准确定位肿瘤边界,而且可以在实时超声监测下进一步切除肿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了全切除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施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入路、传统椎板切除术,利用超声影像对病变部位进行术中定位,并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病变。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了椎管内病变及其范围。对于24例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3例,病理诊断包括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3例、骶管囊肿3例、结核瘤1例。另有12例脊髓空洞症无病理报告。术后2周症状体征改善者22例,稳定者11例,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或者加重者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椎管内病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实时超声可以实现实时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椎管内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变定位,指引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手术切除程度.蛛网膜囊肿3例,脑膜瘤2例,胶质瘤6例,椎管内占位3例,脑脓肿3例,脑出血16例,脑血管性病变3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果 所有病变均得到全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额外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附2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变定位。指引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手术切除程度。蛛网膜囊肿6例,脑膜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胶质瘤2例,转移瘤5例,脑内血肿8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4例,脑脓肿1例。结果所有病变均得到全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神经功能保存完好,无额外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颅内小病灶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中纠正脑移位的意义、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技巧。结果颅内小病变18例患者,12例术中发现单纯神经导航脑移位2~8mm,平均4.3mm。术中应用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准确性100%。18例患者,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并经原切口入路清除。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可以纠正神经导航的脑移位,术中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和钙化病变边界最好。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对于寻找定位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磁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电磁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手术13例。术前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设计出最佳手术途径,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准确定位并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手术全过程在导航系统引导与监视下进行。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垂体腺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38±0.45mm。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肿瘤全切10例占77%,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2例。结论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垂体腺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术者依据术前影像学信息(CT、MRI、和DSA等)设计开颅,术中则依据局部脑组织的颜色异常、形状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质地变化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难以精准定位和全切除肿瘤,并容易损伤脑功能区(中央区、丘脑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偏瘫、失语等)较多.近些年,国内外将术中超声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并结合神经导航,部位涉及幕上和幕下肿瘤.特别探讨了在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6].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一、术中超声的应用 众所周知,神经导航因便于术前定位和设计开颅切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但是,术中脑脊液丢失等导致了脑移位,术前导航影像(CT或MRI)无法实时准确的定位肿瘤.引入术中超声、术中MRI或术中CT可以解决脑移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5例(32个病灶)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 术中B超均完整、清晰显示32个病灶,其中29个皮层功能区病灶,术中B超定位与MRI神经导航定位无偏差;而3个深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位移,最大误差约为1 cm。术后MRI显示,22例病变全切除,2例高级别胶质瘤次全切除,1例多发脑结核瘤切除80%。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及新增副损伤4例。随访截至2021年3月,25例中,失随访2例,其余23例平均随访13.3个月,14例非恶性肿瘤症状明显缓解,3例胶质瘤术后复发、无进展生存期平均13个月,2例肺腺癌转移瘤及另4例胶质瘤未复发。结论 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可辅助精准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但对脑恶性肿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附38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应用.方法 总结了2004年9月~2006年6月我科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病变389例的导航定位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389例手术机显定位误差0.8~3.1mm,寻找病灶成功率100%;299例脑肿瘤全切除279例,占93.3%,46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脑AVM4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郊.  相似文献   

11.
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4-2005 年导航引导与非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患者57例,对所有病例分别统计术前年龄、肿瘤大小、手术麻醉时间、切除肿瘤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程度,结果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中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麻醉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及术后3 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全切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高了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的全切率,缩短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引导对毗邻运动功能区致(癎)病变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导航引导手术的14例癫(癎)病人,其中10例采用术中MRI.术前MRI扫描,融合影像,设计病变切除范围及入路,三维计划输入导航系统并投射至手术显微镜辅助手术.术中复查MRI,对残余病变重新定位,实施手术切除.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病人均成功实施了功能神经导航,致(癎)病变、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投射在手术显微镜下,精确切除病变,同时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获得有效保护;术中MRI末次扫描提示致(癎)灶病变的切除范围达到术前计划.术后随访6~24个月,癫(癎)发作控制达Engel Ⅰ级12例,Engel Ⅱ级2例.未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结论 对于毗邻运动功能区的致(癎)病变,通过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精准定位病灶和功能区,可以达到精准切除病变并保护正常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存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 同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CTA指导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出血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21例脑AVM患者均行血肿清除及脑AVM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畸形血管伞切15例.部分切除5例,1例延髓血管畸形未能切除.痊愈6例(皮层下非功能区血肿5例,小脑血管畸形1例),好转14例(皮层下功能区血肿7例,小脑血肿4例,基底节区血管畸形3例),死亡1例(延髓血管畸形).结论 CTA可完成脑AVM的诊断,指导脑AVM出血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导航辅助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在18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MRI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鞍底开窗的范围、进入鞍内的深度及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其中8例最后用神经内镜辅助,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18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4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必要时须用神经内镜辅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mm,平均2.8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脑内致痫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脑内致癫痫小病灶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和病灶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探讨立体定向开放微创手术,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脑内致痫小病灶的手术方法。方法53例症状性癫痫病例,CT、MR I检查有脑内小病灶(直径在0.5~3.0 cm),24 h视频脑电图确认致痫灶为脑内单发病灶。ASA 601S型立体定向仪CT引导辅助全麻环钻开颅,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切除病灶,皮层脑电图确认将致痫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率达96.2%,术后5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3个月,癫痫消失45例,脑电图检查记录到癫痫波11例,临床癫痫发作5例。因肺癌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致痫小病灶,术中皮层电极确认将致痫灶切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外侧裂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该区域重要血管、功能组织损伤,有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收治的35例外侧裂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无死亡,全切23例,次全切除12例。术后肢体肌力下降8例,其中6例经治疗6个月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外侧裂区胶质瘤在手术显微镜下可以及时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脑干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42例脑干占位性病变均行显微手术,采取颞下入路8例,枕下幕上入路8例,乙状窦后入路11例,后正中入路15例。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27例,变化不明显者9例,加重5例,1例桥-延髓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术后呼吸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国产神经导航设备对27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引导下的显微手术,其中肿瘤26例,炎性病变2例,病变体积为0.13cm^3-150.25cm^3,平均45.05cm^3。结果:病变全切18例(66.66%),次全切除3例(11.11%),大部切除4例(14.81%),部分切除2例(7.41%),无手术死亡。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3.7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深部微小的病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