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危薇  罗华  董南丁 《四川医学》2010,31(5):581-582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特点。方法对86例已确诊为TLE的患者均作EEG和视频脑电图(V ideo-EEG,VEEG)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EEG正常39例,异常47例。VEEG正常5例,异常81例。其中左侧颞叶痫样放电30例,右侧颞叶痫样放电27例,双侧颞叶痫样放电18例,6例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癫痫波。临床症状中以强直-阵挛发作占TLE最多;TLE患者的EEG癫痫波多分布于一侧或两侧颞区。结论颞区的癫痫波对诊断TLE有重要作用;VEEG对提高TLE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脑电图中不同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探索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38例癫痫患儿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资料. 结果 238例患儿的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其中额叶区域出现棘波或尖波等痫样放电31例;颞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6例;中央-颞区出现痫样放电85例;顶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7例;枕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3例;某侧半球两处或两处以上区域出现痫样放电13例;双侧半球不同区域出现多灶性痫样放电放电6例;双侧半球全部区域都出现痫样放电47例.有 46例患儿在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或动态脑电图监测中出现临床发作,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 结论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能够为癫痫的临床诊断与发作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如果能够捕捉到发作期的波形则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儿童期局灶性癫痫非常多见,近半数的儿童期局灶性癫痫可能继发全面性发作,脑电图能够帮助与全面性癫痫相鉴别,而全面性癫痫中的强直-阵挛发作较少,很多被描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病例最终被脑电图证实属于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2种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0例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检测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的痫样发作并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情况下的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组、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组、CPS-GTCS组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CS组、CPS组、CPS-GTCS组分别服用丙戊酸钠或拉莫三嗪药物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不同发作类型以及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痫样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监测结果。结果 147例癫痫患者中V-EEG出现痫性放电者121例,占82.3%(121/147),未监测到痫性放电者26例(17.7%,26/147),有临床发作者62例(51.2%,62/121)。59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12例,儿童失神性癫痫10例,west综合征7例,额叶癫痫4例,颞叶癫痫19例,枕叶癫痫7例。62例患者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其中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失神发作10例,肌阵挛发作4例,强直发作9例,失张力发作5例,简单部分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发作期脑电形式多样,在各种发作表现形式中,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的30例,其中额区起源6例、颞区起源11例、额颞区起源8例、枕颞后起源3例、额中央起源2例。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与癫痫综合征及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患者单次痫性发作后不同时段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及其与大脑神经元的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息者分别于间歇期、单次痫性发作第1、2、3、5、10天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检测,并检测50名正常人的血清NSE含量作为对照。结果t60例患者痫性发作间歇期、发作第1、2、3、5、10天的脑电图阳性率分别为46.7%、51.7%、55.0%、76.7%、68.3%、48.3%。第3、5天脑电图阳性率与间歇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3天最高。与间歇期比较,血清NSE含量以发作第2天最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5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单次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对大脑神经元有损伤,痫性发作后第3、5天脑电图异常率较间歇期增高,可能是由于受损脑神经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兴奋性增强、膜电位不稳定,导致异常放电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继发癫痫3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EEG)改变及与临床关系。方法:对32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EEG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早期发作占68。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31.2%,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继发癫痫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以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发作间期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将19例颞叶癫痫患者根据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分为2组:右侧痫性放电组9例,双侧痫性放电组10例,2组患者均在发作间期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每例患者双侧颞叶脑血流量(CBF)以及2组CBF的不对称指数(AI)。结果19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无异常。右侧痫性放电组发病年龄与AI无明显相关性(r=-0.611,P=0.081);病程与AI呈负相关(r=-0.780,P=0.013);双侧性放电组酸发病年龄和病程与AI均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316;r=-0.542,P=0.106)。结论右侧痫性放电的颞叶癫痫患者发病年龄对脑血流低灌注程度的影响不大,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呈正相关;双侧性放电患者发病年龄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3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和可疑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并对常规电极脑电图与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比常规电极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明显提高,经SAS统计软件χ2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显著性差异更明显(P〈0.01)。此外发现:毫针蝶骨电极可对部分颞叶癫痫致痫灶作出准确定位。前颞棘波易使耳极活化导致耳极一侧各导出现高波幅正性尖波。结论:毫针蝶骨电极能对常规头皮电极不易探及的颞叶底部和内侧面的电活动进行较为满意的记录。而这些部位是常见的颞叶致痫灶,癫痫发病率高,因此毫针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癫痫波的检出率,尤其提高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波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毫针蝶骨电极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可作为短时间常规脑电图检查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时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107次临床发作,平均2.4次/例,其中睡眠期间发作78次(72.9%),清醒期发作29次(27.1%),临床表现的发作类型主要有:过度自动运动症、全身强直阵挛、口咽自动症、偏转性强直、发声发作、失张力发作等,其中发作次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额叶癫的脑电图特征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占到80.00%,发作频率主要是偶发/阵发,占88.89%,节律主要以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占62.22%。结论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较常见,多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以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监测结果。结果 147例癫痫患者中V-EEG出现痫性放电者121例,占82.3%(121/147),未监测到痫性放电者26例(17.7%,26/147),有临床发作者62例(51.2%,62/121)。59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12例,儿童失神性癫痫10例,west综合征7例,额叶癫痫4例,颞叶癫痫19例,枕叶癫痫7例。62例患者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其中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失神发作10例,肌阵挛发作4例,强直发作9例,失张力发作5例,简单部分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发作期脑电形式多样,在各种发作表现形式中,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的30例,其中额区起源6例、颞区起源11例、额颞区起源8例、枕颞后起源3例、额中央起源2例。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与癫痫综合征及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诊断为颞叶癫痫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中有18例有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21例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其中5例合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患常规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共记录到18次临床发作,均为CPS。VEEG除一例正常外,8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单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的棘波。常规脑电图3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均有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波、尖慢波发放,19例蝶骨电极14例为阳性。2例患服丙戊酸钠,其余患停服原抗癫痫药,改为卡马西平(得理多),发作控制出院。结论:颞叶癫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病因多为血管畸形、良性肿瘤、海马硬化。EEG常见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卡马西平(得理多)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正确的诊断可以提高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46例儿童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额叶癫痫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6例儿童额叶癫痫病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VEEG及神经影像学等特征。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5岁。46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258次,明确临床发作34例,14.7%仅于清醒期发作,61.8%仅在睡眠期发作,23.5%在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包括额叶失神、局部阵挛发作、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口咽自动症、发声、发笑发作、临床下放电和自主神经性发作等。73.9%患儿记录到发作间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63.0%患儿记录到发作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结论儿童额叶癫痫临床发作频繁、短暂,以睡眠期发作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长程VEEG可监测到儿童额叶癫痫发作期临床及异常脑电图表现,可提供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30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和抗痫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VEEG变化和抗痫治疗效果。结果 额叶癫痫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发作较频繁,发作间歇期有时VEEG可无阳性所见,典型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时VEEG记录到的额部或以额部为主的继发同步暴发节律有助于诊断。抗痫治疗有效率为86,7%。结论 额叶癫痫是一种具有临床特征性表现的癫痫综合征,易与假性抽搐相混淆。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灰质异位病理学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分析17例灰质异位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及临床资料,辅以免疫组化方法,计数灰质异位灶中神经元的数量和类型。结果本组病例中灰质异位术前MRI确诊为3例,其余14例(82.4%,14/17)均依靠镜下诊断。大体改变有三型:(1)白质中孤立的皮质样结节;(2)位于皮质下、呈结节状或舌状与皮质相连;(3)大脑皮层增厚,皮白质分界不清。镜下部分灰质异位结节边界清,结节中神经元排列紊乱,无极向,无正常皮质分层结构;神经元可表现退变、坏死、形态不成熟;免疫组化GFAP 可显示部分灰质异位结节的轮廓,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Ne鄄u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染色显示神经元数量减少且其中不成熟神经元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66,P<0.01)。结论灰质异位病变范围广泛时可于影像学检测中发现,但多数的灰质异位诊断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确诊,免疫组化GFAP有利于观察灰质异位灶形态, NeuN和Map-2强阳性细胞计数能为灰质异位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灰质异位症(gray matter heterotopia,GMH)伴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我院临床确诊的14例GMH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部分性发作9例,其中继发全面性发作6例;全面性发作5例.3例智力低下.脑电图结果显示重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8例,轻度异常5例.CT和(或)MRI显示:室管膜下GMH(subependymal GMH,SEH)4例,皮质下GMH(subcortical GMH,SCH)7例,带状GMH(band GMH,BH)1例,混合型GMH 2例.结论 GMH患者的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多见.脑电图结果与影像学检查部位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皮质发育不良(MCD)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经头颅MRI诊断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8例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年龄为(12.29±5.65)岁;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占57.1%(16例);伴认知功能障碍占28.6%(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占53.6%(15例),其中25%(7例)有节律性放电;78.6%(22例)对3种或以上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结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多见,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GTCS为主,部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作间期异常脑电检出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认识功能的因素。方法对71例颞叶癫痫患儿的脑电图、影像学、认识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电图提示单侧颞叶41例,双侧颞叶同步或交替放电20例,额颞叶放电,以颞叶放电为著者8例,颞叶放电传到枕叶2例。头颅影像学检查中29例(40.8%)显示有颞叶结构异常。智力缺陷的发生率为56.3%(40/71)。智力与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类密切相关。结论颞叶癫痫临床表现多样化,但结合临床、脑电图、影像学结果可以作出诊断。发作频率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联合用药种类多的颞叶癫痫患儿智力容易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灰质异位症的临床及CT、MRI资料,5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CT、MRI共同检查4例。结果脑灰质异位症的CT、MRI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区、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检查平均与正常灰质信号(密度)相同。结论CT、MRI是诊断灰质异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5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90 min~24 h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97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568例,期中同时伴异常放电者为443例,975例检出异常放电741例,确诊的443例中403例明确了发作类型,其中125例修正了发作类型,55例更换了药物治疗,16例适时停用了药物,76例难治性癫痫监测到发作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确定了致痫灶的位置,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及术前致痫灶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