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以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及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远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9 cm×9 cm,最小5 cm×4 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时间2~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远端为蒂的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需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4.5 cm~12.0 cm×7.0 cm.6例均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略臃肿,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 腓动脉比目鱼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1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8~52岁,平均34.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伤2例,慢性溃疡1例,烫伤1例.在患肢小腿外侧区沿腓动脉轴线设计皮瓣,术中游离包含于皮瓣内的1~3支腓动脉穿支,于腓动脉穿支近端结扎切断腓动脉及静脉,向远端游离至外踝尖上约5 cm并以此为旋转点,连同皮瓣向远端逆行转移覆盖足踝软组织缺损区.切取皮瓣范围为10 cm×5 cm~25 cm×15 cm,血管蒂长6~17 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获5~14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行走正常.结论 腓动脉及穿支血管蒂营养皮瓣血管蒂长,蒂部细小易转移而不易受压,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皮肤质地良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8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6 ~48岁,平均35.6岁.根据手指皮肤缺损形状和面积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5 cm~4.0 cm×8.0 cm;皮瓣血管蒂分别与受区指动脉及浅静脉做端端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成活.所有患者术后获6 ~ 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l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具有皮瓣切取方便、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且损伤小、术后患指外形和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5cm,1例皮缘部分坏死,余全部成活。结论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1月,对17例(58指)应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结果17例58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皮瓣感觉恢复:S0级5块,S1级49块,S2级4块。手功能评定:优13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达88.2%。结论应用分指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供区损伤小,对手外伤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足踝部创面共11例,其中皮瓣修复9例,肌皮瓣修复2例.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3~9个月.皮瓣部分坏死1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3例,经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3例,在术后6~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11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主干血管、损伤小、肢体功能及外观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在修复老年患者创面时应注意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谭斌  陆文林 《中国骨伤》2009,22(2):108-108
严重的小腿外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修复比较困难。传统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瓣或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但两种皮瓣各有优缺点。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8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6例,其中缝合皮神经4例.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5年.皮瓣与供区皮肤外观基本一致,厚薄适中,弹性、质地好,外观满意;4例缝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以上,余2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 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分离腓动脉穿支最低肌间隔穿支或外踝后血管穿支,跟外侧血管穿支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的血管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组成联合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共16处。修补足部较远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远端做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结果 16例16处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5(12~39)个月,无并发症。14例皮瓣外形满意,2例皮瓣外形臃肿,予二期整形手术修薄皮瓣。所有移植皮瓣均无溃疡发生;有痛触觉,两点辨别觉4~9 mm;患肢步行正常。结论通过把穿支血管汇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最低点作为皮瓣联合蒂的皮瓣逆行转位,完成转移点下移,皮瓣仍能完好成活而且功能良好;同时满足了修复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需要;该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吻合血管,是修复足踝跟部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11 cm×6 cm)-(20 cm×11 cm)。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平均12(6-18)月。6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感觉恢复较差。皮瓣外观均显臃肿,3例经二期修整后改善,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U-Ⅰ型血管蒂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14指)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为(2.0 cm×1.0 cm)^(4.0 cm×2.5 cm),取带掌背动脉的U-Ⅰ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供区原位缝合。结果本组切取筋膜瓣范围为(2.2 cm×1.2 cm)^(4.5 cm×2.8 cm)。13例筋膜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4例,平均8(3~18)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供区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平均8.5(7~11)mm;手指运动功能评价:优10例,良4例。结论 U-Ⅰ型掌背动脉筋膜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较大,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示、中、环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食指7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瓣蒂部不经皮下隧道穿过,而由刃厚皮片包裹后置于皮肤之外。结果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12月,外形及屈伸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与传统掌背动脉皮瓣比较,改良掌背动脉皮瓣可减少蒂部压迫,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运用整形技术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6例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直接拉拢缝合12例,分次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5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法术11例,植皮术14例,邻近皮瓣转移加植皮联合修复术6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术37例,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游离皮片移植修复1例。结果扩张器外露1例;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创面延期愈合;1例游离移植的大网膜坏死后重新植皮修复;移植的皮片小部分表皮坏死或水疱形成2例,换药后延期愈合,余均一期愈合。植皮成活率为85%-100%。24例随访3个月-10年:2例皮瓣蒂部“猫耳”再次手术矫正;3例植皮周边疤痕增生,经再次手术后平整;3例死亡(肺部转移2例,脑溢血1例);16例功能、外形均满意,头发生长良好。结论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尽量选用质地相配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膝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共13侧)膝周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8例,左侧3例,双侧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1 d,平均(5.4±3.8)d。本组患者的膝周缺损面积为(3 cm×4 cm)~(6 cm×8 cm)。均采用膝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膝周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例,行游离皮片移植10例。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本组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11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5 d出现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游离植皮的10例患者皮片均成活良好,直接拉拢缝合的2例创口愈合形成不明显的线性瘢痕。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4±0.8)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均活动良好,下蹲及行走均恢复良好。结论膝降动脉岛状皮瓣可有效保全膝关节活动,是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7年6月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29例。该皮瓣以第一掌背动脉在第二掌骨背侧的纵轴为轴线,以筋膜为蒂,蒂部设计在皮瓣的远侧,供血动脉为示指桡侧指动脉。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2.0-3.0)cm×(1.5-3.0)cm。手术时间平均75(60-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5-40)ml。5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2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部分缝线及水疱穿刺抽吸后皮瓣颜色恢复红润。15例平均随访13.5(6-18)个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正常,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7 mm,温、痛觉恢复良好,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均满意。结论切取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安全可行,是修复示指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2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包括胫前下段创面8例,内、外踝创面11例,足跟部创面7例。皮瓣面积5cm×6cm~8cm×12cm。结果除2例远端部分皮缘坏死外,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皮瓣切取方便,且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可吻合神经恢复皮瓣感觉,为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适合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缺损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方法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缺损共29例,其中膝部创面3例,小腿10例,足、踝部15例,膝下至足背严重撕脱1例;背阔肌瓣移植16例,股前外侧瓣8例,肩胛皮瓣4例,腹直肌瓣1例。用作受区的血管有旋股外侧血管(2例)、膝降血管(1例)、胫前血管(11例)、胫后血管(10例)、腓血管(2例)、足背血管(1例)和腓肠肌内、外侧血管(各1例)。结果术后3例发生血管危象,行血管探查后,2例解除危象、移植组织成活,1例失败。23例患者平均随访13(6~24)个月,下肢均恢复行走功能,除3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而二期行皮瓣修薄术外,其余皮瓣外形基本满意。结论下肢受区血管选择对皮瓣游离移植成功修复相当重要,必要时伤肢腓肠肌内、外侧血管或旋股外侧血管、膝降血管可作受区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