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久以来 ,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 ,都输注全血。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如为了控制出血 (血中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 )或控制感染 (血中粒细胞缺乏 )而输注全血 ,但由于全血中所含凝血因子、血小板或白细胞数量有限 ,输注全血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除非用大量全血 ,而输入大量全血会增加血容量 ,增加心脏负担 ,甚至引起心衰、肺水肿 ,严重者导致死亡。此外 ,由于全血中有许多机体并不需要的成份若输注后反而会导致不良反应 ,如同种免疫引起的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等。所谓成份输血 ,就是把全血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术中输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按 15ml kg输注 6 %羟乙基淀粉 ,分别于输液前、输液后 30min、手术结束时采静脉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HC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结果 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延长 (P <0 .0 5 ) ,术中未有异常出血发生。结论 输注 15ml/kg 6 %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 ,减轻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治疗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燕  张建耕  宋昕梅  张文利 《医学争鸣》2006,27(21):1993-1995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手术期成分输血及血液保护的经验. 方法:所有肝移植患者依据基础疾病分为五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评估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 结果:不同基础疾病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乙肝合并肝硬化组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增多,与其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基础疾病对血小板和全血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 应用血液保护措施,可减少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总量. 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不同时期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可有效降低输血总量,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格尔木地区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为1.32%全血为5.88%;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0.54%,去白细胞全血为0.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在肝硬化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拟行肝硬化脾切除断流术患者40例,年龄28-60岁,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丙泊酚持续输注组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MAP、HR及BIS值的变化、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 结果 闭环靶控输注组手术中MAP与HR均无明显变化(P>0.05).持续输注组在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高于闭环靶控输注组(P<0.05),气管插管后BIS值高于闭环靶控输注组(P<0.05).闭环靶控输注组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持续输注组(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持续输注组(P<0.05). 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促进麻醉后恢复时间,使麻醉过程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参麦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参麦组病人在麻醉时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50 ml.全部病人在麻醉前后用LBY血流动力测试仪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TK检测,比较参麦用药前后及参麦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病人用参麦后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明显降低(P<0.01),血浆粘度值、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也有所降低(0.01<P<0.05).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变主要指标的差值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参麦对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调节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围手术期在TEG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凝血指导下输注血液成分,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主要参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TEG组术后R、K值明显降低(P<0.01);Plt、α角、MA、CI、FIB值均显著增大(P< 0.01).输注血小板29例(47.5%),输注冷沉淀17例(27.9%),联合输注6例(9.8%).术后PT、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lt、FIB值显著增大(P<0.01).术后PT、PTA、INR、APT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血小板23例,占46.0%,输注冷沉淀6例,占12.0%,联合输注6例,占12.0%.2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TEG组AST降低,ALB升高(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TEG相比常规凝血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肝硬化脾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TEG证实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再平衡现象.TEG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和指导调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临床合理用血现状.方法 抽取银川地区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3家、民营医院1家2007-2009年上半年住院并有输血治疗的病历1353份,依据2000年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为标准,对临床1353份输血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次输血治疗中,不合理输注占49%,其中手术科室(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不合理输注占54%,非手术科室(血液科、肿瘤科、ICU、消化内科)占25%,P<0.05.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全血不合理输注分别为38%、75%、78%、93%;非手术科室分别为8%、45%、57%、100%.结论 不合理用血在医院用血科室普遍存在,主要是医生对成分输血的认识不足,输血适应证和输血风险的意识欠缺.  相似文献   

10.
非4℃条件保存血液的临床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 4 ℃条件下保存血液进行临床输注的可行性,为野战条件下血液保存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 9 名健康志愿者的全血,用CPDA保存液 28 ℃保存 3 d,经检测符合输注质量要求后回输,观察输注效果和对志愿者有无不良影响.结果:志愿者临床输注达到提高血红蛋白(P<0 01)的目的,并且没有不良反应.结论:非 4 ℃条件保存的血液可以进行临床输注.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2000年10月~2001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定安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30例择期胆囊手术病人静脉输入血定安500ml、1000ml和1500ml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升高(P<0.05或P<0.01).而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血浆粘度在大剂量(1500ml)输注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定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利又有弊,尤其是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20例)及林格组(20例),术中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及林格氏液1000ml,采血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等,以观察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6%羟乙基淀粉组全血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输注后较输注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可降低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明显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减轻围术期血凝状态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预计出血量大于500 mL的外科手术病人,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和回输(试验组);相同或类似手术100例单纯输注异体血(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失血量、血液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输血费用、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结果 试验组手术失血量(1 615.0±69.6)mL,血液回收输注量(823.3±67.6)mL,异体血输注量(316.3±58.4)mL;对照组手术失血量(1 628.0±715)mL,异体血输注量(803.5±77.4)mL,2组异体血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输血反应发生率、输血费用和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安全可靠,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 肠道手术麻醉处理 1.1 术前准备 择期手术多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急诊手术多存在水和电解质紊乱、出血等,因此术前应纠正营养不良,输注全血或补充白蛋白,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纠正休克,解除疼痛,以利于围术期的麻醉平稳和手术病人肠胃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晏日秀 《吉林医学》2004,25(5):37-38
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血糖变化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512例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2例老年手术患者中血糖升高者106例,68例愈后血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输注葡萄糖,输注葡萄糖剂量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γ=0.216,P<0.01).106例血糖升高者合并肝功能损害28例,406例血糖正常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31例,两组间肝功能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可能因应激、大剂量输注葡萄糖液诱发糖尿病,肝功能损害可能是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34例胸部手术患者输注成分输血,于手术前后连续6次测定血球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测定结果与17例输全血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少浆血的临床推广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脐带血血浆输注治疗肾性贫血的特点。方法 将40例规律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输注普通成人血浆(A组)同型脐血血浆(B组)不同型脐血血浆(C组)和全血(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组治疗后贫血加重(P<0.01);B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贫血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C组治疗后贫血改善(P<0.01)。输注普通成人血浆贫血加重与对照组(输注全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注同型脐血血浆贫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不同型脐血血浆贫血情况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同型脐血血浆和血型不同的混合脐血血浆,均能刺激人体造血祖细胞造血功能,但血型不同的混合脐血血浆的刺激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6%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前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 min内给2组患者分别输注10 mL·kg-1HES溶液(HES组)或乳酸钠林格(Ringer's lactated,RL)溶液(RL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抽取静脉血,同时选1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ES组、RL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均增加(P<0.05).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这对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复苏效果.方法 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羟乙基淀粉(LR+HES),Ⅱ组输注LR+HES+自身全血,Ⅲ组输注LR+HES+自体红细胞.观察休克前、休克1 h、复苏2 h各时间点血常规、心率(HR)、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存活时间.结果 血常规指标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时间Ⅱ、Ⅲ组显著长于Ⅰ组(P<0.01);HR、LVSP和±dp/dtmax 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急性失血45%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输注自身红细胞纠正贫血可以有效复苏,没有发生凝血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