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院应激性高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_(1c),HbA_(1c))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中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452例行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血糖(admission glucose,AG)及HbA_(1c)浓度被分为4组:A组(AG120 mg/dL+HbA_(1c)5.1%,n=113);B组(AG120 mg/dL+HbA_(1c)≥5.1%,n=114);C组(AG≥120 mg/dL+HbA_(1c)5.1%,n=108);D组(AG≥120 mg/dL+HbA_(1c)≥5.1%,n=117)。主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并对比各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及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7%。与其他3组相比,D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15.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8%)及其他MACE事件发生率(8.6%)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_(1c)浓度可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2.65;95%CI:1.17~6.58,P=0.02)。结论入院高血糖合并高HbA_(1c)浓度可明显增加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术后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其他MACE事件的发生率,并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DPN患者159例,根据HbA_1c水平分为HbA_1c≤7%组,HbA_1 c7%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无高血压病组。检测患者的FPG、HbA_1 c,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胫神经的F波最短潜伏期(Fmin),F波最长潜伏期(Fmax),F波平均潜伏期(F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并进行比较。结果159例DPN患者的FPG、HbA_1 c与Fmin、Fmax、Fmean均呈正相关(P0.01)。与无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病组Fmin延长[(44.52±7.17)vs(46.90±6.49)ms,P0.01]。与HbA_1 c≤7%组比较,HbA_1 c7%组Fmin延长[(44.10±5.12)vs(46.82±7.15)ms,P0.05],Fmax延长[(50.68土5.46)vs(55.09±6.19)ms,P0.01],Fmean延长[(46.92±5.33)vs(50.96±5.58)ms,P0.01]。结论高血糖状态及高血压合并症均可加剧DPN患者F波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HbA_1c是T2DM诊断和管理的重要指标,是评价T2DM患者血糖管理达标的"金标准",也是临床调整降糖方案的主要依据。HbA_1c检测值不仅取决于平均血糖水平,还受红细胞寿命影响。高血糖可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而红细胞寿命变异导致HbA_1c检测值偏离真实水平。校正红细胞寿命变异对HbA_1c水平的影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红细胞寿命变异影响HbA_1c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1 228例。按照糖代谢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糖代谢组(HbA_(1c)≤5.6%,n=415)、糖尿病前期组(HbA_(1c) 5.7%~6.4%,n=285)及糖尿病组(已知或新诊断,n=528)。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远期预后。同时分析基线HbA_(1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终点为PCI后5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计划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基线HbA_(1c)水平越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显著。糖尿病组MACE的发生率(16.8%)显著高于正常糖代谢组(6.7%)及糖尿病前期组(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正常糖代谢组为参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MACE的发生风险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34,95%CI:0.69~2.58,P=0.382),而糖尿病组风险显著增加(HR=2.24,95%CI:1.31~3.85,P=0.003)。在所有患者中,MACE事件风险随HbA_(1c)的升高有上升趋势,多因素校正后,HbA_(1c)升高是STEMI患者PCI后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95%CI:1.03~1.34,P=0.005)。结论:糖尿病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以HbA_(1c)界定的糖尿病前期并非该人群的独立预测因子。基线HbA_(1c)水平对于评估该人群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免疫抑制比浊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的实验效果. 方法 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的EDTA-K_2全血标本,使用Roche MODULAR PPI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HbA_1c 9对HbA_1c检测方法进行批内、批间变异及线性范围进行研究,并与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 结果 该方法的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和3.7%,HbA_1c在3.5%~21.0%范围内线性良好.与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方法学比较,回归方程为y=0.991x-0.06,r=0.989. 结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准确性、精密度高,适合临床开展,可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后提供准确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和血清HbA_(1c)水平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B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C组(未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6、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因性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组(P0.017)。3组患者术后24个月心因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组(P0.017)。结论糖尿病和血清HbA_(1c)水平升高可增加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T_2DN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根据HbA_(1c)水平将观察组分为高值组(12例,HbA_(1c)10.0%)、中值组(19例,7.0%≤HbA_(1c)≤10.0%)及低值组(8例,HbA_(1c)7.0%)。结果观察组HbA_(1c)和u-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着HbA_(1c)水平提高,u-ALB水平上升。结论 HbA_(1c)联合u-ALB水平检测可于早期诊断出2型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道的13例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例1行G6PD基因检测,采用酶活性直接比值法检测G6PD酶活性。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特点及糖代谢评价指标。结果例1 G6PD基因检测结果为c.95AG(p.His32Arg),G6PD酶活性为0.8,较正常下限下降30%;14例患者根据HbA_1c计算的平均血糖值(AG)为(7.95±0.76)mmol/L,低于根据糖化白蛋白(GA)计算的AG值(9.90±0.59)mmol/L(P0.01);磺脲类药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溶血。结论 G6PD缺乏症患者HbA_1c与实际血糖值不符,临床上需慎用HbA_1c来评价其糖代谢状态;G6PD缺乏症患者不宜使用磺脲类降糖药。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DM患者,作为DM组,共92例,在同一时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共92例。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HbA_(1c)联合FPG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DM组FPG和HbA_(1c)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与FPG≥7.0mmol/L联合HbA_(1c)≥6.5%作为诊断标准,比单FPG≥7.0mmol/L或HbA_(1c)≥6.5%作为诊断标准确诊率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HbA_(1c)联合FPG检测可以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HbA_1c的关系。方法选取387例T2DM患者,根据HbA_1c水平分为HbA_1c≤6.0%组68例、6.0%HbA_1c≤7.0%组165例和HbA1c7.0%组154例,比较3组间HbA_1c与NLR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NLR随HbA_1c水平升高而增高[(2.09±0.57)vs(2.17±0.51)vs(2.68±0.48),P0.01]。NLR与HbA_1c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HbA_1c水平的危险因素为NLR及FPG。结论 NLR、FPG与T2DM患者HbA_1c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