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益处。方法:7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ACS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8例(ACS常规治疗)。随访1年。结果:通心络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9.7%与68.4%),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有效率分别为58.9%与39.5%);通心络组降低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半年,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随访1年中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PTCA/CABG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通心络安全有效,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男性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与血清尿酸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18例维吾尔组男性冠心病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三组,LVEF≥50%组(对照组,72例)、40%〈LVEF〈50%组(71例)、LvEF≤40%组(75例),比较三组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所有患者心功能再参照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37例)、Ⅱ级组(80例)、Ⅲ级组(67例)、Ⅳ级组(34例),比较四组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按冠脉粥样斑块的稳定型再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1例)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117例)组,比较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及血尿酸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LVEF≥50%组、40%〈LVEF〈50%组、LVEF≤40%组三组血清尿酸浓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尿酸与LVEF呈负相关(r=-0.408,P〈0.01)。按NYHA分级分组,心功能Ⅳ级组血尿酸高于其余三组.心功能Ⅲ级组血尿酸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心功能Ⅱ级组与心功Ⅰ级组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P=0.62);ACS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LVEF呈负相关(r=-0.408,P〈0.01)。结论:血清尿酸增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也是心血管急性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的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2例高龄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分为IABP组(28例)及对照组(34例),IABP组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单纯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两组心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IABP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IABP组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28.6%;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64.7%,其中4例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8例术中死亡。结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高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率仍然高的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与主要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住院进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1556例,服药前、术后24小时、28天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有402例患者[男178例,女224例,平均年龄(57.34±6.47)岁]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仍然高,其24小时的血小板聚集度与基线(服药前)的绝对值〈30%。把这部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1)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治疗组(n=201)除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加西洛他唑200mg,分两次服用。连续应用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靶血管重建、脑卒中)以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8天血小板聚集的抑制〈30%患者对照组有89.6%(180/201),治疗组有9.4%(19/2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急性血栓发生;亚急性血栓对照组有3.0%(6/201),治疗组有0.5%(1/2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死亡,治疗组无死亡;两组均未发生脑卒中;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1.5%(3/201),治疗组0.5%(1/2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重建对照组有15.9%(32/201),治疗组6.5%(13/2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的发生率对照组4.0%(8/201),治疗组6.0%(12/2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脏事件的累计危险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聚集率经治疗后仍然高(即血小板聚集抑制〈30%)的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累计危险率,而没有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相关病因。方法收集240例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SDHVD分为对照组122例及SDHVD组118例,观察SDHVD组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分析其相关病因。结果 SDHVD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硬化、左室松弛性降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瓣膜病变部位以单纯主动脉瓣最多(54.2%),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33.1%);瓣膜功能障碍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检出率最高。结论老年患者SDHVD主要发生于主动脉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合并存在,是导致或加重老年人瓣膜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是SDHV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肌球蛋白重链(MHC)、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2(HSP22)mRNA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SDHVD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单纯主动脉瓣钙化组(AVC组,n=25)、单纯二尖瓣钙化组(MVC组,n=19)、主动脉瓣钙化合并二尖瓣钙化组(AVC+MVC组,n=21),24例心脏瓣膜无钙化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NV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入选者血清MHC、IRF-4、HSP70、HSP22mRNA的表达。结呆SDHVD组与对照组相比MHC和IRF-4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HSP70和HSP22mRNA表达量则明显增高(P〈0.01),不同瓣膜钙化损伤间无明显差异(P〉0.05)。SDHVD患者血清MHCmRNA、IRF-4mR—NA表达与LVEF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4、0.427,P〈0.05),HSP70mRNA、HSP22mRNA表达量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9、-0.422,P〈0.05)。结S-g-SDHVD患者血清MHC、IRF-4、HS1070、HSP22mRNA表达及心功能较心脏瓣膜无钙化者有明显变化,提示免疫炎性损伤参与SDHV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1),观察组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治疗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2.0±0.4)级vs.(2.5±0.4)级,P〈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8.7%±5.2%眠43.0%±5.7%,P〈0.01)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4)级vs.(2.4±0.4)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5.3%vs.40.9%±6.3%,P=0.052)。结论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该类患者左心室重构与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还13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的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2.9%:80.0%(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合并心力衰竭(HF)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8例SDHVD合并HF的患者(SDHVD+HF组)与同期收治的无瓣膜钙化的老年HF患者62例(HF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与HF对照组比较,SDHVD+HF组严重心功能不全比例(Ⅲ级:19.35%比38.24%,Ⅳ级:35.49%比55.88%)及房性早搏(17.74%比38.24%)、窦房传导阻滞(22.58%比50.00%)、心房纤颤(27.42%比52.9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0.65%比48.53%)、房室传导阻滞(33.87%比52.94%)、束支传导阻滞(25.81%比48.53%)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其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美 《山东医药》2009,49(49):36-3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42例、Ⅳ级48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给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另选择健康查体者11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LVEDD及LVEF分别为(456.43±202.70)pg/ml、(59.24±9.20)mm、(32.26±7.18)%,对照组分别为(25.23±7.30)pg/ml、(41.56±6.74)mm、(58.85±9.75)%。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BNP水平分别为(188.32±66.36)、(432.26±102.82)、(1236.31±620.58)pg/ml。两组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浆BNP浓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率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SDHVD)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改变。 方法 对SDHVD组5 1例 ,健康老年人组 5 0例进行HRV时域分析。 结果 与健康老年人比较 ,SDNN、SDANN ,RMSSD ,PNN5 0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结论 HRV可作为评估SDHVD患者预后的手段。HRV降低的SDHVD患者易发生心脏事件 ,应及时检查并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者血清中免疫炎症因子的增龄性变化,探讨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将所有SDHVD患者按年龄分为60~70岁组、70~80岁组、>80岁组,同时选择60岁以上无瓣膜钙化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入选者血清肌球蛋白重链(MHC)、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2(HSP22)mRNA的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SDHVD患者血清中MHCmRNA、IRF-4 mRN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与年龄呈负相关(r=-0.49、-0.51,P<0.05)。HSP70 mRNA、HSP22 mRNA、TNF-α、IL-1β、IL-6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0.44、0.40、0.39、0.65,P<0.05)。结论:免疫炎症因子参与了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展,其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具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光  赵明  于影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30-1330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氯沙坦钾50mgqd口服和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中有效21例,有效率91%。对照组有效15例,有效率6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观察组52例,服用厄贝沙坦,平均(75±15)mg╱d,对照组37例。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6min步行试验及心肌耗氧量。结果其相关参数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P<0.025)。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SDHVD患者(sDHVD组)和95例无SDHVD者(非SDHVD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SDHVD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DHVD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动脉斑块相同,下肢动脉粥样斑块亦与SDHVD密切相关,临床上对SDHVD患者及时行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0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10天后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麦注射液进行干预,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共10 d。10 d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BNP)、APACHEⅡ评分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0 d后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能有效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温肾活血汤治疗冠心痛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肾活血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疗效、心电图变化,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0%(P〈0.05),治疗组在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肾活血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性抗生素,扩血管、强心利尿,止咳化痰,低流量持续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2次/d,腹部皮下注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出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