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将我省自然行政村范围内随机2所小学1~6年级留守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6~11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少儿心理健康量表(MHS-CA)编制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对回收有效问卷共558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问卷中家庭组成填写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单亲留守组(n=270)和双亲留守组(n=288),单亲留守组儿童父母仅有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抚养儿童,双亲留守组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儿童;再根据教育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学校教育组(n=317)和家庭教育组(n=241),学校教育组儿童仅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儿童接受学校及家庭教育。根据问卷填写结果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双亲留守组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亲留守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单亲留守组(P<0.05);学校教育组儿童CBCL量表问题行为检出率明显高于家庭教育组,CBCL量表社交问题得分及MHS-CA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家庭教育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的1 11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在本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见面时间长短不同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之间呈负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照顾人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父母和照顾人文化程度偏低及与父母见面时间间隔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湖南省株洲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调查结果。结果调查中有260(42.62%)名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具有明显较高的抑郁障碍量表得分及消极情感发生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调查对象;学习成绩的优劣及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对儿童情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具有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应加强关注,以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程汇  刘婕妤  陈孜  +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3):515-518+523
目的 了解留守因素、家庭关系对留守中学生人格的影响。方法 于2019-2022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眉山市某县级中学1 42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纳入的受访者中,616名为留守中学生(占43.26%)。除了人格的精神质维度外,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在人格的其余维度及家庭关系的亲密度、适应性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在留守初中生中,母亲外出时个体年龄对家庭亲密度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69;家庭亲密度对精神质与神经质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10、0.296;父亲在外时间长短对神经质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46(P<0.05)。在留守高中生中,父亲外出时个体年龄对人格中的内外向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11;母亲外出时个体年龄对精神质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25;父亲在外时间长短对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46、-0.163;家庭亲密度对精神质、神经质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3、0.266;家庭适应性对内外向有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41(P<0.05)。结论 留守经历会影响中学生的人格和家庭关系,但留守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留守因素、家庭关系对人格特征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 < 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854名,非留守儿童14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明显低于男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得分均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留守儿童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注意.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国内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这就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PTSD提供实证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PTSD 17项筛查问卷(PCI-C量表)对甘肃省舟曲县四、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共596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52份,其中留守儿童251人。结果留守儿童PCL-C量表平均得分为34.34±10.2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平均得分31.49±10.43;留守儿童中存在轻微PTSD症状和存在重度PTSD症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对留守儿童的PCL-C量表总分、再体验维度、回避与麻木维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警觉性增高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留守儿童的PTSD患病风险较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创伤及康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卫生服务公平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皖北地区2所农村小学437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并对248名监护人和部分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60.6%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患病后未采取任何措施占9.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6.5%(P<0.05)。生病未就诊原因中:14.6%的单亲留守儿童选择经济原因,高于双亲和非留守儿童(P<0.01);双亲和单亲留守儿童选择"无人陪同"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参加医保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卫生利用情况产生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卫生需求差别不大,他们的实际就医行为比例相对较低,故应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农村特殊家庭(包括单亲、父母双亡、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丧失劳动力、养父母家庭等)留守儿童及普通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幼年)、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某乡中心校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7~15岁儿童)进行测量,发放问卷231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88%).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研究组)49人,普通留守儿童(对照1组)79人,非留守儿童(对照2组)75人,并将3组测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者41人(83.67%),对照1组56人(70.89%),对照2组21人(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偏于内倾、情绪不稳,在行为、合群性及幸福感方面差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和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应该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情况,掌握农村儿童身体生长规律。方法本研究从体质测试的方向着手,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掌握留守幼儿的健康问题。结果农村留守幼儿的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均存在差异,值得引起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结论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儿童身体健康情况的普遍问题,值得引起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全社会应该从关心孩子、关爱孩子的角度出发,提高留守幼儿的体质,保障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河北北部偏远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阐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北部偏远地区留守学生超过在校学生50%的5所中学和2所小学中的2 040名10~16岁中小学生,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北部偏远农村中小学生留守率为65.69%,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4.50%,非留守学生检出率为1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小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8.2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单方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留守中小学生易发生心理问题,提示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朱瓒  李荐中  王蓓 《海南医学》2016,(6):957-960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与社区学院合作,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鼓楼社区200名社区女性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社区女性家庭亲密度平均分为(70.01±8.0)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64.9±8.4)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适应性平均分为(50.0±6.4)分,与全国常模的(49.9±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女性心理健康处于正常水平,躯体化、强迫状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数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社区女性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社区女性家庭亲密度水平高,家庭适应性较好,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促进社区女性的家庭亲密度提高社区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小学阶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和制订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 H RS P )对永川区4所小学4987名在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其中非留守儿童3482人(69.82%),留守儿童为1505人(30.18%)。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为4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1%。留守儿童M H RS P总分偏离检出率为13.98%,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M H RS P总分偏离检出率(6.33%);留守儿童学习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4.90%,情绪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6.81%,性格缺陷的偏离检出率为12.36%,社会适应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3.91%,品德缺陷的偏离检出率为14.27%,不良习惯的偏离检出率为15.61%,行为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6.53%,特种障碍的偏离检出率为11.72%,与非留守儿童相比,除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5项检出率及评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不良习惯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分量表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较非留守儿童问题更为严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