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112例,治疗组55例在综合疗法(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过3mg)以及胸腺肽.对照组57例仅采用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55例中死亡17例,病死率44%,对照组57例中死亡42例,病死率74%(P<0.01).而肝肾综合征、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不上升反而下降(P<0.01).结论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PE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1)。结论:PE为重型肝炎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治疗肝性脑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常规综合疗法加用γ-氨基丁酸(GABA)治疗肝性脑病70例.对照组50例.亚急性及慢性重症肝炎并发Ⅰ-Ⅱ级肝性脑病治疗组总有效率56%,校对照组20%为优(P<0.005).临床分析表明,GABA在肝性脑病早期尤其是以兴奋症状为主者,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症肝炎50例,与未用者5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50%、30.43%,35.29%,而对照组分别为70%,54.55%,55.56%。各种并发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症肝炎50 例,与未用者50 例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50 % 、30 .43 % ,35 .29 % ,而对照组分别为70 % ,54 .55 % ,55 .56 % 。各种并发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5) 。  相似文献   

6.
重症肝炎死亡率较高,达70~90%。近年来我们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配合西药治疗重症肝炎6例,其中5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结果存活5例,死亡1例(为亚急性重症肝炎)。经二年随访,存活5例情况均甚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1年至1996年应用空军广州医院生产的肝细胞生长素(HCF)治疗重症肝炎36例,设对照组对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文观察66例病人均为同期住院病人,按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早期指具有急性肝表的基本特征,中期指已出现D度以上肝性脑病或重度黄疽或腹水者,晚期指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组36例,男34例,女2例。平均年龄488岁。其中急性重肝3例,亚急性重肝13例,慢性重肝20例。对照组刀例,男%例,女2例,平均年龄471岁…  相似文献   

8.
朱海燕  李靖  王伯莹 《吉林医学》2008,29(10):815-816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和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治疗组57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乏力减轻,消化道症状得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治疗组总好转率为57.9%,其中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好转率为59.3%;慢性重症肝炎早、中、晚各期好转率分别为87.5%、69.2%、1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手段,及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延缓病情进展。同时,认真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各项护理工作,对于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小儿重症肝炎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5例小儿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病例急性重症肝炎15例(60%)、亚急性重症肝炎10例(40%);住院期抢救治疗存活7例(28%),死亡18例(72%).病因分析显示:病因不明重症肝炎12例(48%),乙型肝炎6例(24%),巨细胞病毒肝炎3例(12%),EB病毒肝炎3例(12%),甲型肝炎1例(4%).并发症:肝性脑病18例(72%).存活组患者脑水肿的发生率、重症肝炎类型、外周血白细胞、ALT、AST、TB、GLOB、PT、APTT及TT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肝炎以急性重症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肝性脑病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脑水肿、重症肝炎类型等因素对预后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本院自1992年8月~1993年10月间对所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肝炎32例在使用传统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为治疗组。选与1991~1992年间收治的30例重症肝炎仅使用传统的疗法为对照组。现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按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型。治疗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1~35岁31例,53岁1例,其中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1例,慢性重症肝炎10例。对照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均在21~35岁间,急性重症肝炎2例,亚急性重肝23例,慢重5例。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76至1982年共收治重症肝炎和肝硬化375例,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80例,占21%。本文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诊断标准一、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7例,占同期住院重症肝炎95例的18%,全部符合1978年杭州会议亚急性重症肝炎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老年人亚急性重型戊肝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来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间收治的29例老年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的血液生化学检查、并发症和死亡率等资料与39例中青年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组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而且在入院化验检查方面,白细胞计数(W13(2)、y-谷氨酰转肽酶(y-GGT)、血清白蛋白(ALB)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在老年患者中的死亡率明显升高,临床上应重视老年戊型肝炎的重症化倾向,予以严密观察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各种相关因素,提高重症肝炎病人的成治率,今对1991年至1994年收治的57例重症肝炎病例的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照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7例重症肝炎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2例合并甲型肝炎,1例合并丙型肝炎。男性52例,女性5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 1.2 临床类型与发病率(见附表1)57例重症肝炎中急性重症者占21%,亚急性重症者占35%,慢性重症者占44%。 1.3 临床类型与年龄构成(见附表1)急性重症肝炎多见于16~25岁年龄组,占50%;亚急性重症多见于26~35岁组占40%和36~45岁年龄组占30%;慢性重症肝炎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现。  相似文献   

14.
促肝细胞生长素综合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基础综合治疗对各型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5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8例,慢性重症肝炎15例。对照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平均40,5岁,其中,急性重症肝炎4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1例,慢性重症肝炎15例。诊断均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对照组给基础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支链氨基酸、利尿剂、菌扼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谷氨酸钠、白蛋白、新鲜血等。治疗组在以上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商品名威佳,由威海赛洛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0μg(4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持续4周(有些用到6—8周)。治疗中未发现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50%(13/26);有效34.6%(9/26):无效15.4%(4/26)。对照组显效16.6%(5/30);有效40%(12/30),无效43.3%(13/30)。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8例。两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促肝细胞生产素(威佳)是从乳猪肝脏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由15种氨基酸组成,含有肝再生因子,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肝细胞再生,使受损肝细胞加强摄取氨基酸的能力,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消除内毒素,降低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瘤坏死因子的作用,抗肝纤维化。临床证明促肝细胞生长素配合综合治疗,可使重症肝炎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重症肝炎给予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其他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基础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总有效率(62.5%),与对照组(42.9%和29.4%)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注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治疗重症肝炎能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6氨基酸-400治疗81例肝硬化肝昏迷(Ⅰ组)及27例重症肝炎引起的肝昏迷(Ⅱ组),并以常规方法洽疗 46例肝硬化肝昏迷及11例重症肝炎引起的肝昏迷分别作力对照。Ⅰ组苏醒率82.75%,对照组63.04%(P<0.01)苏醒时间19.729±20.354h,对照组40.8±23.404h(P<0.01);支/芳比由1.111±0.414增至2.082±1.582(P<0.01);血氨由153.19±59.225μg%降至95.215±51.974μg%(P<0.011)。Ⅱ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5例H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及口服非诺贝特治疗,14d为1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首疗程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非诺贝特治疗HSAP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HSAP常规治疗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重症肝炎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共15例住院病人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_1治疗观察,治疗后60%以上病例食欲增加,黄疸减轻,腹水消退,血小板上升;80%病例谷丙转氨酶下降,患肝性脑病2例意识转清。重症肝炎病人存活率为87.5%(7/8),慢活肝及肝硬化病人治疗好转率为71.0%(5/7)。并对前列腺素E,治疗肝炎多方面肝保肝作用及治疗副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Ortho抗-HCV C100-3试剂检测了61例重症乙型肝炎,66例轻型慢性乙肝和22例多次受血治疗的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CV C100-3抗体。重症肝炎中,抗-HCV检出率(36.07%)不仅明显高于轻型慢性乙肝组(4.55%),也高于受血治疗组(13.64%);对比分析重症肝炎HBV/HCV双重感染组与单纯HBV感染组的总胆红素、AST/ALT比值及病死率的结果,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由于多次受血治疗及肝脏本身的严重病变,因而对HCV的易感性较高;HBV/HCV双重感染可能加剧了肝脏的损害,加速了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89年10月至1991年10月用广州空军医院从乳猪肝中提取的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56例(治疗组),另有28例为对照组。这84例中,急性重型肝炎36例,亚急性重型48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定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即小牛胸腺肽(20mg/d),六合氨基酸或肝胺注射液(250ml/d),中药针剂清开灵及丹参注射液等静滴,输入新鲜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