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PRFA)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PRFA联合TACE治疗组19例,单纯TACE治疗组24例和单纯PRFA治疗组23例。比较3组的肿瘤坏死率、局部复发率、平均生存期。结果PRFA联合TACE治疗组的肿瘤坏死率为73.68%,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的50.00%及单纯PRFA组的52.17%(Pl〈O.01及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32%、37.50%和30.4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A联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3个月,明显高于TACE组的13.6个月与单纯PRFA组的21.7个月(氏O.01及P〈O.05)。结论PRFA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与两种单纯用药方式疗效相比,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的意义和疗效。方法 269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分为TACE组(217例)和对照组(52例)。比较不同癌栓分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TACE治疗对Ⅰ型癌栓治疗效果明显,Ⅱ型、Ⅲ型有效,Ⅳ型无效。TACE治疗可延长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期(P〈0.01),门脉癌栓分型程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Ⅰ~Ⅲ型适宜TACE治疗.Ⅳ型不宜行TACE治疗。门脉癌栓分型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癌栓对原发性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附7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小玲  苏红  王连源 《新医学》2002,33(12):714-715,726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PVTT)对原发性肝癌(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3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门静脉是否有癌栓,分为门静脉癌栓组与非门静脉癌栓组,分别统计确诊时两组肿瘤的大小、分布、有无远处转移,肝功能状况、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及治疗并作分析。结果:310例肝癌患者中门静脉癌栓组76例(24.5%),非门静脉癌栓组234例(75.5%)。与非门静脉癌栓组比较,门静脉癌栓组的平均年龄小(P<0.05),肿瘤往往侵犯多个肝叶(P<0.01),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均为P<0.005),肝功能损害更明显(P<0.05),肿瘤切除率低(P<0.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的大小、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及远处转移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VTT与肝癌的大小、远处转移无直接关系;伴有PVTT的肝癌易肝内播散,累及多个肝叶,门静脉高压明显,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因此,PVTT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及TACE序贯HIFU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细胞治疗组(综合组,26例),TACE序贯HIFU治疗组(联合组,40例),单纯HIFU组40例。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测各组肿瘤的大小、血供,有无肝内转移;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CD3^+、CD8^+、CD56^+、AgNORS,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综合组治疗后,肿瘤血供、肿瘤体积变化、有无肝内转移、AFP下降水平、生存质量等临床疗效指标,以及CD3^+、CD8^+、CD56^+、AgNORS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和单纯HIFU组(P〈0.05)。结论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HIFU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的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癌(PHC)安全而疗效又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单纯行TACE治疗的PH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3-DCRT组在近期疗效(原发肿瘤有效率、癌栓有效率)、甲胎蛋白(AFP)定量变化和远期疗效等方面优于TACE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合并PVTT能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造影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胰腺癌患者分成两组,接受单纯HIFU治疗(HIFU组)18例,给予CIK与HIFU联合治疗(联合组)18例。以生存期为观察指标,采用随机对照,评价HIFU组与联合组的疗效和生存期差异。结果联合组的生活质量、肿瘤血供、腹腔转移率、1年生存率、免疫学指标均好于单纯HIFU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作为HIFU治疗胰腺癌疗效判断的指标;HIFU联合CIK细胞疗法较单纯HIFU有可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2例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IL-18、IL-10和VEGF浓度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IL-18与VEG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HCC组TACE治疗前IL-18、IL-10和VEGF浓度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肿瘤直径≥5C/19者IL-18浓度明显高于〈5cm者(P〈0.05),门静脉癌栓形成者明显高于无癌栓者(P〈0.05);TACE术后患者血清IL-18和IL-10浓度均降低,而VEGF浓度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IL-18与VEGF浓度具有正相关性(r=0.540,P〈0.05),TACE术后二者不具备相关性。结论TACE对机体免疫状态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纠正患者体内免疫失衡状态,且治疗后VEGF的升高可能成为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TACE、PVC、PEI三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生存率及门脉癌栓的消失率。结果:对照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7%(17/30)、40%(12/30)、20%(6/30)、6.7%(2/30),门脉癌栓消失率43.75%(7/16)。而治疗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36.7%(11/30)、16.7%(5/30),门脉癌栓消失率为64.7%(11/17)。两组间生存率及门脉癌栓消失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介入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灌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经导管动脉内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且不能经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66例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华蟾素门静脉持续灌注治疗,随访2组的生存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半年生存率为61.76%(21/34),1年生存率为34.38%(11/3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半年生存率为11.76%(4/34),1年生存率为6.25%(2/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华蟾素门静脉灌注、癌栓分型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门静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手段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1例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都接受至少近全切的手术。其中7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0例行术后单纯放疗,12例行术后尼莫司汀化疗+放疗,12例行术后替莫唑胺化疗+放疗。利用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比较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经过4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生存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41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经过不同的放化疗,总体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都为11个月(2—27个月)。单纯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期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个月,6个月生存率57.1%;术后单纯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个月,6个月生存率90.0%,12个月生存率50.0%;术后尼莫司汀+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个月,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66.7%;术后替莫唑胺+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个月,6个月生存率66.7%,12个月生存率58.3%。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纯手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术后放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期(P〈0.05);术后单放疗组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术后尼莫司汀+放疗组(P=0.039)和替莫唑胺+放疗组(P=0.049),术后替莫唑胺+放疗组与尼莫司汀+放疗组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化疗组较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单纯放疗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术后替莫唑胺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延长(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辅助放化疗可以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影响因素,肝功能(B=0.5472,Exp(B)=1.6874)、门脉癌栓[B=0.6313,Exp(B)=1.833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等,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2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原发肿瘤有效率为55.6%(20/36),门静脉癌栓(PVTT)消失率为2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27.8%(10/36)、13.9%(5/36),B组原发肿瘤有效率为77.8%(28/36),PVTT消失率为50.0%(18/36),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8%(19/36)、44.4%(1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放射性肝脏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治疗PHC并PVTT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PHC并PVTT治疗有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 B 超联合 CT 下和在 CT 下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1周41例患者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治疗组),余41例在 CT 下行 RFA 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率和0.5、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和80.49%(33/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 <0.05)。治疗组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1/41)、82.9%(34/41)和73.2%(30/41);对照组分别为100%(41/41)、70.7%(29/41)和51.2%(21/41),两组治疗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6、5.07,P 均<0.05)。结论在 B 超联合 CT 下行 RFA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CT 下行 RFA 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与前期单纯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在显效率、显效时间、截肢率、严重出血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经导管溶栓组( A组)14例,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 B组)18例。与A组相比,B组显效率明显提高(88.89% vs 78.57%),显效时间明显缩短[(8.4&#177;6.8)h vs(13.6&#177;8.5)h],截肢率明显减少(5.56% vs 14.29%)。另外,A组肌筋膜综合征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对介入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兔肝VX2模型建立方法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消融治疗实验的意义。方法:40只家兔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开腹后肝穿刺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B组行开腹后肝组织内包埋法。2周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及腹腔情况,后处死家兔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及腹腔转移情况,并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确定是否为肿瘤组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A、B两组家兔术中出血情况及接种用时情况无明显差异;接种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1例,B组发现19例,肝脏病变发现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处死家兔后,家兔仅肝脏种植部位有肿瘤灶生长A组10例,B组16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肝脏成功种植A组17例,B组19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后肝组织内瘤组织块包埋与瘤组织块悬液注入法相比,接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肝内外转移灶少于后者,较适合TACE和经皮超声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MV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表达,观察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和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42例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定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本组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VEGF阳性表达率自术前的67%(28/42)降至35%(15/42),同时其MVD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此方法可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减少术后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治疗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癌9例,治疗病灶总计31个,TAE治疗后1周内行HIFU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增强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CEUS观察31个病灶治疗覆盖区,19个(61.3%)在各期均为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2个(38.7%)病灶边缘或中央局部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提示为肿瘤残存。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0.3%,增强MRI为93.5%,彩色多普勒超声为48.4%。CEUS与增强MRI在评价肿瘤灭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 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HIFU联合TAE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可为肝癌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茜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10-51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轻度宫颈糜烂或单纯型糜烂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中度和重度宫颈糜烂或颗粒型和乳突型宫颈糜烂,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中度和重度宫颈糜烂或颗粒型和乳突型宫颈糜烂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