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学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9-7479
重症创伤往往伴有休克、严重的颅脑或胸部损伤,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使得伤情熏,病死率高。为改善组织氧供,我科从2008—03—2010—03对急诊创伤外科救治的66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现予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为危重患者治疗原发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各种侵入性操作、环境、精神因素等多方面的原由,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等,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通过使用镇静剂,使患者能够适应机械通气治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艳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25-802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时机。方法对36例采用多种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吸痰。结果适时吸痰可将患者气管内的痰液及时、充分吸出。结论适时吸痰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减少患者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相似文献   

4.
交通伤是指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组织连续破坏和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因此院前急救显的尤为重要,往往影响创伤的转归。2006-01-2009-01我科出诊救护交通伤患者212例,年龄2~69(平均30)岁。其中颅脑损伤为主73例,胸外伤为主15例,腹外伤为主22例,四肢骨折为主52例,复合伤40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气管导管的刺激及并发肺部感染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排出困难.直接影响通气效果。因此及时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2004-07~2005-08行机械通气抢救了7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现就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ICU中,为防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一次性医疗用具被广泛使用。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一次性乳胶手套,它具有成本低、无需清洗消毒、省时省力、一次性使用等特点。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一次性乳胶手套除了固有的作用外,在其他方面亦有其重要作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陆玉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40-894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颅脑手术越来越普及。颅脑手术术后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心肺负担,改善术后循环呼吸功能。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尤为重要。笔者于2007-01-2009-12共护理58例颅脑术后给予呼吸辅助通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曾宪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73-8873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10-2008-11对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运用专业方法和用具进行的口腔护理,对照组患者自行进行刷牙、漱口等口腔清洁,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从而分析口腔护理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试验组患者8.3%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1.7%。结论机械通气伴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科学、规范的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李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72-5572
我科2010-10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刷洗和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异味、口腔感染、口唇干裂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探讨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自2010年起对相关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喉气管损伤、意外脱管、肺不张、气胸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前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43.8%;实施风险管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实施风险管理后机械通气并发症显著下降(P=0.005).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通气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护理及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例ARDS患者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制定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各管道、皮肤及组织的护理,采取俯卧位每次1~4h,每日2~3次,疗程2~5d,定时改变体位。[结果]3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 P <0.05),最终撤离呼吸机,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熟练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体位,是保证治疗安全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达到使其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的目标,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现对机械通气治疗56例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新生儿机械通气进行有效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新生儿呼吸衰竭36例,26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通气情况显著改善,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治愈26例,未愈6例,自动放弃4例。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生儿的存活率,而正确的呼吸机管理及有效的吸痰护理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6-01~2006-06对我科符合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15例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制定有效的计划,效果显,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心脏手术后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肺全切术后1例,脑膜瘤术后1例。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最终撤机成功。  相似文献   

15.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易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57-4458
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往往会危及患的生命.因此,我们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患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为患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在患机械通气期间,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并发症,使患顺利接受机械通气,促进患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与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及护理。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结论: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及合理护理是进一步提高危重患儿的存活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2-08~2004-08我院呼吸科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方法救治呼吸衰竭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ICU病房2004—01/2007—06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236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心胸外科130例,神经外科100例,其他6例。发生肺部感染72例,其中心胸外科23例,神经外科47例,其他1例。机械通气时间2~744h。1.2临床表现发热,气管及支气管脓性分泌物,肺部干湿啰音,WBC 11×10^9~15×10^9,胸部平片提示肺不张或肺部浸润性阴影。  相似文献   

20.
刘礼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8013-8013
我科自2009—01通过对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封闭式吸痰管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实行机械通气并使用封闭式吸痰管患者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3±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