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菌栀黄口服液对降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等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童分院20、10-09—2011-09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光疗及口服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并暂停母乳喂养3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菌栀黄口服液,对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短、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3例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3组,观察组(93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洗剂外洗;对照组1(59例):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2(51例):常规西医治疗+退黄口服液,比较3组退黄时间及退黄效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结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退黄时间在观察组虽不及对照组2(P<0.05)但明显优于对照组1(P<0.05)。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尤其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治疗、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9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TBI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颇佳,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疗程,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科住院母乳性黄疸的早期新生儿随机抽样足月儿5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哺乳及排便次数和治疗后黄疸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消退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生儿黄疽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及黄疸持续时间,我们把1994~1997年因黄疽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144例新生儿黄疸中发病年龄小于7天占病人总数的2/3(66.67%)。其黄疽病因的排位比为:1.感染性疾病占43.06%,2.母乳性黄疸占18.06%,3.生理性黄疸占15.28%,4.ABO血型不合溶血占6.94%.5.其他原因共占16.66%。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总胆红素(BT)值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仅依据胆红素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临床。此外,还发现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大于14天)。  相似文献   

6.
周建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92-4193
新生儿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较高,但临床工作中,很多家属不愿意暂停母乳,医从性相对差,同时母乳性黄疸为一排除性诊断,有一部分初诊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后来被诊断为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本文就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血清胆红素增高新生儿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血清胆红素增高病因母乳性黄疽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5例,生理性黄疸5例,ABO溶血4例,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各2例,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6例,1~5d出现53例,5~14 d出现黄疸4例,>14d出现黄疸4例.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34例,205~342μmol/L30例,>342μmol/L 3例.本组经综合治疗66例痊愈,1例需换血治疗转上级医院.结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感染因素次之;非感染性因素中母乳性黄疸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现象,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病理性黄疸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就住本院新生儿黄疸的535例,其中病理性黄疸354例,感染性黄疸(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123例,溶血性黄疸30例,母乳性黄疸28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母乳性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黄疸之一,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而且临床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国内有报道其发病率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首位,可引起机体多脏器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母乳性黄疸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密切,故深入开展母乳性黄疸免疫机制研究,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尤其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推广,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已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已经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目的在于观察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湘萍  李庆麟 《护理研究》2003,17(4):219-221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中 ,围产因素占病因之首位 ,感染因素占第 2位 ,母乳性黄疸占第 3位。近年来临床上溶血性黄疸病儿增加 ,原因不明的黄疸比例也有所增加。分析其临床特征 ,围产因素引起的黄疸偏多 ;溶血因素引起的黄疸出现早 ,重度黄染较多 ,但其黄疸下降快 ,病程短 ;感染所致的黄疸出现时间和下降速度不等 ,与感染早晚、程度轻重和治疗早晚有关 ;母乳性黄疸发病时间相对较晚 ,持续时间长 ;还有部分为原因不明的黄疸。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1] ,故对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相似文献   

12.
周高良  吕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62-276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尤其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由于近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既往认为此病不会损害新生儿,可不给予治疗.近年来有学者对该观点产生不同看法,认为母乳性黄疸有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2],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更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科对2005年1-10月份共1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进行干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儿生后3~4d即发生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呈现黄疸过早过重。运用干预的手段:如增加新生儿(生后24h内)母乳摄入量,以减轻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情况,现实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齐玉敏  王友军 《临床荟萃》2022,37(12):1117-112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109例,同时选取母乳性黄疸患儿68例,健康新生儿80例。检测3组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粪便标准肠道菌群,对比3组门水平优势菌群和属水平优势菌群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 胆汁淤积症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水平和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Ⅱ度菌群失调和Ⅲ度菌群失调占比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水平显著高于母乳性黄疸组和健康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变形菌门水平显著低于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中放线菌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均<0.05);胆汁淤积症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P<0.05),胆汁淤积症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母乳性黄疸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蒙脱石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84例,分为蒙脱石治疗组、蓝光照射治疗组、苯巴比妥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 蒙脱石治疗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平均每日胆红素降低值为(38.43±10.24)μmol/L,与蓝光治疗组(48.87±13.11)μmol/L及苯巴比妥治疗组(26.07±7.92)μmol/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蒙脱石组平均疗程为(4.25±1.20)d,与蓝光治疗组(3.86±0.85)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苯巴比妥治疗组(6.93±1.7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干预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增加新生儿早早期母乳摄入量对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24h内排便次数、排便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新生儿第一次排黄色素粪便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日龄新生儿经皮测黄疸比色换算成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实验组在12mg%以下(正常值范围内);目测两组新生儿肤色差异显著。提示应用增加新生儿早早期母乳摄入量的方法,可有效干预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成为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原因[1]。高胆红素有导致中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故有必要早期干预,以利于优生优育。现将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因母乳喂养而发生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上并不少见。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报导,特别近几年中有增多趋势。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5例,其中确诊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34例,母乳性黄疸的占29.56%,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成为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原因[1]。胆红素具有潜在的毒性,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脏器的损害是客观存在,并可造成永久的损害,如对肝脏、肾脏、心肌、听力及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影响,引[]  相似文献   

20.
母乳性黄疸是一组病因不明引起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是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