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应用人T单克隆抗体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检测了44例宫颈癌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30例进行放疗前后比较,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总T细胞(T3)明显减少(P<0.001),辅助性T细胞(T4)改变不大,抑制/杀伤性T细胞(T8)显著上升(P<0.001),T4/T8比值明显下降(P<0.001)。放疗后T3、T4均略上升,T8稍有下降,T4/T8比值回升(P<0.001)。该研究提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后随着肿瘤消退免疫细胞虽有好转趋势,但免疫功能尚未能同步恢复,认为在治疗杀伤癌细胞同时乃至疾病恢复期如用免疫调节剂,有利于提高宫颈癌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WuT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健康女性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3,T4,T8),并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作一比较。结果 患者术前与正常人相比T3,T4,T8以及T4/T8均有显著差别(P<0.001);患者术前术后各T细胞亚群也有显著差别。结论 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乳腺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克隆抗体(CD)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提示:CD_3、CD_4、CD_8较正常组低,说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单核细胞白血病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检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朱凤元关键词:单克隆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糖尿病本文报道一组应用OKT单克隆抗体技术对16例病程在1.5年以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和47例病程在半年以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APAAP法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慢性丙肝患者OKT_3 ̄+细胞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而OKT_4 ̄+、OKT_8 ̄+细胞及OKT_4/OKT_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结果还表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细胞和OKT_4/OKT_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OKT_8 ̄+细胞差别不显著。合并HBsAg阳性的丙肝患者OKT_4 ̄+、OKT_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而OKT_4/OKT_8比值的差异则不显著,OKT_8 ̄+细胞还显著低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提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合并HBsAg阳性对OKT_8 ̄+细胞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组应用OKT单克隆抗体技术对16例病程在15年以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和47例病程在半年以上非胰岛素依赖型塘尿病(NIDDM)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33例原发性肺癌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提示: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明显有别于正常人,主要表现为T_H细胞降低和T_S细胞升高以及T_H/T_S比值明显倒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病人外周血中T_S细胞持续升高和T_H/T_S比值持续降低者,预后不良。临床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状态、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借助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2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艾灸治疗2个月后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CD3^ 、CD4^ T细胞数量较艾灸前有明显增加(P<0.01),而CD8^ T细胞数量下降,差异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CD3^ 、CD4^ T细胞数量下降,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别观察了CD4^ /CD8^ T细胞的比值,艾灸治疗组明显上升(P<0.05),而空白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改良的微量细胞毒试验,应用OKT单克隆抗体系统,对46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和3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MG患者的OKT_3~+、OKT_4~+、OKT_3~+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OKT_4/OKT_3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情及是否用激素治疗,其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OKT系列McAb借助SPA-Ig花环法,对1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发现,瘤灶切除后OKT_4细胞及OKT_4/OKT_8比值较术前明显回升;化疗第1疗程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2~6疗程后,OKT_4细胞明显减少,OKT_8细胞显著增加,OKT_4/OKT_8比值倒置。本文提示:清除肿瘤负荷有利于机体恢复免疫功能,而化疗可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槐耳颗粒对30例晚期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聪  孙秀华 《医学综述》2013,19(7):1292-1293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金克牌)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在抗胃恶性肿瘤免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AM化疗方案,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同时口服槐耳颗粒(每次20 g,每日3次,持续12周),对照组不用槐耳颗粒。治疗1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对所有患者进行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服用槐耳颗粒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然  李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5-116,1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但未治疗的白血病患者30例为初治组;确诊并经系统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30例为复治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APAAP法检测初治组、复治组及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CD4 /CD8 的比值。结果初治组的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CD4 /CD8 的比值较复治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细胞免疫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 0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 ,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3 、CD4 、CD8 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4 细胞百分数 ,CD8 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 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SARS患者各病程CD3 、CD4 、CD8 ,于病程第一至第三周较第四周下降明显 (P <0 .0 5 ) ,病程第一至第三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用APAAP法检测32例IB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二者进行比较观察.结果IBS患者外周血CD3值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别(P>0.05),CD4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结论IBS的腹泻型可能与免疫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了23例癌症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PWM 和LPS研究了4例癌症病人的淋巴细胞功能.结果发现癌症病人血中OKT_4~+细胞显著少于正常人,Leu—7~+细胞多于正常人,OKT_(?)~+细胞和HI_(?)~+细胞与正常人差异不显著.癌症病人PWM 和LPS 诱导的淋巴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低于正常人.提示癌症病人存在T 辅助细胞数量与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4例膀胱癌术前患者应用单抗ELISA夹心法检测血清SIL-2R,APAAP桥联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组比较,CD_4,细胞显著降低,CD_8细胞则显著增高.CD_4/CD_8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如以正常人血清SIL-2R含量(-x±2s)482u/ml为上限阈值及CD_4/CD_8比值1.24为下限阈值,其中的任何一项升高或降低确立为免疫异常,34例膀胱癌患者免疫异常为79.4%(27/34例)。  相似文献   

19.
肺癌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国盛  洪志鹏 《医学综述》2008,14(7):1000-1002
大量证据显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正常的免疫系统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中T细胞及其亚群起了重要作用,当T细胞亚群在数量上和功能上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出现一些病理现象。现就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参照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乌司他丁。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天两组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上升,术后3天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下降,而术后乌司他丁组患者炎性因子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均降低,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乌司他丁组对比参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以及CD4+/CD8+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大,可有效促进机体炎性介质释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抵抗力,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和功能性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