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评价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面罩吸氧组(组Ⅰ);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组(组Ⅱ);喉罩(LMA)通气组(组Ⅲ)。术中维持熵指数40~60,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5min(T3)、手术开始后10min(T4)、手术开始后15min(T5)、手术结束(T6)及术后30min(T7)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组Ⅰ中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2组。与T0相比,3组T1~T6时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T2~T6时组Ⅰ的PetCO2和PaCO2显著高于组Ⅱ和组Ⅲ。与T0相比,3组T2~T5时PH显著降低,T6时组Ⅰ的PH显著低于组Ⅱ和组Ⅲ。T1~T6时组Ⅲ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结论: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存在发生急性高碳酸血症的可能。LMA是更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麻插管诱导前传统吸氧去氮法与30s深呼吸4次法的差别。方法:20例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为吸氧去氮组(3min组)与30s深呼吸4次组(4DB组),所有病人入手术室后在呼吸空气情况下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做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值作为基础值。3min组采用完全密闭面罩,氧流量10L,麻醉机活瓣旋开以15次/min频率吸氧3min。4DB组在相同条件下在30s内深呼吸4次。吸氧结束后即刻记录SpO2和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随后两组在相同条件下快诱导插管,插管后保持病人无呼吸状态下保持气管导管开放,记录各例病人SpO2降至97%、95%、93%的时间,并在SpO2降至93%时采集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气分析。结果:SpO2降至97%、95%、93%各时点的时间3min组均明显长于4DB组(P<0.05)。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3min组明显高于4DB组(P<0.05)。吸氧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两组相近,但SpO2降至93%时3min组PaCO2值明显高于4DB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的给氧方法中,传统吸氧去氮法较30s深呼吸4次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不同给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麻醉苏醒室发生低氧血症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双孔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观察两组病人入苏醒室后即刻(T1)、入苏醒室30min(T2)2个时间点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调查两组病人对T2时间点的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恶心呕吐及胸闷不适的满意度;观察病人在T1、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病人组内吸氧前后PaO_2、SPO_2比较,吸氧后T2时间点PaO_2、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心率减慢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鼻腔干燥不适、吸氧异味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病人采取非重复式呼吸面罩吸氧能有效改善氧分压和生命体征,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口给氧方法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我科ICU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2例,先采用经鼻吸氧,30 min后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改用经口吸氧,观察采用不同吸氧途径后患者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口吸氧30 min后患者的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气分压(PaO2)显著高于经鼻吸氧,呼吸频率(RR)、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经鼻吸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吸氧后,患者1h、2h的HR、RR、SpO2、PaO2、PaC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经口途径给氧能有效提高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减慢心率和呼吸,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超声雾化吸入时采用面罩吸氧以及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面罩吸氧,B组给予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观察两组在雾化吸入前与雾化时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在雾化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单鼻塞和面罩联合吸氧组与面罩吸氧组比较,SpO2、RR、胸闷、气促、呛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和单鼻塞联合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缓解不适症状,使痰液稀薄,适合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并对其脉搏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寻找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预检进抢救室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的患者,每月上旬为对照组共计150例,吸氧方式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每月下旬为观察组共计150例,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双腔鼻导管吸(SpO_290%~95%、氧流量2~4L/min)、简易面罩吸氧(SpO_280%~90%、氧流量6~10L/min)、贮氧气囊面罩吸氧(SpO_280%、氧流量6~10L/min);两组患者均在30min后分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不同吸氧方式(SpO_2≥95%)的有效率、平均耗时情况。结果与氧疗前相比,氧疗后30min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脉搏氧饱和度在90%~95%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脉搏氧饱和度在80%~90%和80%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不同吸氧方式可行,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可为护士灵活掌握氧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建议可将之推广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20院前急救中应用,为临床及转运患者提供医疗救护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来我院行择期或急诊手术且存在困难气道的1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面罩吸入8%七氟烷复合氧气(4~6L/min)诱导插管,观察在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3min(T4)及四个不同时段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全组惠儿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低氧血症,麻醉诱导平稳,呼吸、心率、血压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采用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可以减少小儿困难气管插管中气管插管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能诱使脑血管收缩,导致脑低灌流和氧供需失衡.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严重颅脑伤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7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16例进行观察.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调节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30 mm Hg并维持15 min,然后提高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5 mm Hg亦维持15 min,再降低呼吸频率以使二氧化碳分压恢复至30 mm Hg同样维持15 min,改变吸入氧浓度以使血氧分压稳定在100~150 mm Hg,并于上述二氧化碳分压改变并维持15 min后,分别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球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调高吸入氧浓度将血氧分压增至200~250 mm Hg,再重复上述通气调节依此将二氧化碳分压改变为30→25→30mm Hg,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及脑静动脉血乳酸差.主要观察指标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符合标准并完成数据采集.当动脉血氧分压为100~150 mm Hg及200~25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从30 mm Hg降至25 mm Hg时,可使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升高,但血氧分压200~250mm Hg与血氧分压100~150mm Hg相比,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绝对值均明显较高,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绝对值明显较低.与基础值相比,血氧分压100~1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0 m Hg及25mmHg和血氧分压200~2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25 mm Hg时,脑静动脉血乳酸差均明显升高.结论较高动脉血氧水平(血氧分压200~250 mm Hg)和中度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30mm Hg)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科护理学     
072274不同卧位对新生儿重症呼吸疾病氧合的影响/孙云…//护理管理杂志.-2007,7(6).-15~17选择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0例需吸氧重症呼吸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交替采用仰、俯卧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仰卧位,分别观察吸氧浓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在俯卧位时吸氧浓度降低,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气分析值中氧分压改善;实验组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仰、俯卧位时两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及二氧化碳分压无差异。提示: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置鼻咽通气管联合头高位预吸氧,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肺氧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拟行择期腹腔镜减重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头高25°位+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和B组(头高25°位+不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各50例。两组患者预吸氧3 min后,行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呼吸空气(T0)、面罩人工正压通气3 min (T1)和气管插管后3 min (T2)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记录T1时点、T2时点和气腹后5 min (T3)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记录气管插管后不同人工通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