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下肢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下肢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DLASO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加下肢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本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的患者进行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将5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人,均给予患者降糖、降压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行走距离来判断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搜集后,进行统计,得出:试验组,治疗好转78.5%,有效11.7%,无效9.8%。对照组:治疗好转69.4%,有效16.1%,无效14.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本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闭塞的患者进行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将5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人,均给予患者降糖、降压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行走距离来判断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搜集后,进行统计,得出:试验组,治疗好转78.5%,有效11.7%,无效9.8%。对照组:治疗好转69.4%,有效16.1%,无效14.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奥蚓激酶联合前列地尔(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7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日口服百奥蚓激酶180万单位联合PGE1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PGE1,同时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患肢冷感、静息痛、下肢间歇性跛行等相关指征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纽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血流变学指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奥蚓激酶联合PGE,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的治疗疗效显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疏血通注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21例中,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21例中,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秀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18-21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4)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34)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间歇性跛行、麻木等症状改善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余渊  陈晓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04-4205
目的:观察脉管复康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脉管复康片、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治疗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管复康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疏血通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数分别为28例和2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以同期就诊的2型糖尿病且无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午、晚三餐后2h血糖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早餐后血糖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和体重指数的下降,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风险增高。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病程较长,血糖控制较差,且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同时收缩压增高更加明显,高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预防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需要降糖、降压及调节血脂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配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浴足配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浴足配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疗效优于常规治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浴足配合前列地尔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CD).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9 cases suffering from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on and CD was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less than 50 years old and the most were females (8/9). Arterial occlusions occurred in either active (5/9) or inactive (4/9) stage of CD. Besides the arteries of lower extremities, other arteries could also be involved such as aorta, iliac artery, renal artery or mesentery artery. Seven cases had atherosclerotic imaging findings (4 had aortic plaques and 6 had iliac artery stenoses). Embolectomy or thromboendarterectomy were mostly performed. Four (44.4%) cases had recurrent lower limb ischemia. Conclusions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is a rare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of CD. A thorough inspection of aorta is necessary. Embolectomy is mostly preferred.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highly recommended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两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L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一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方法 选取2002~201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并以同期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且不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为对照组,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3餐后2h及平均血糖差异,并比较有动脉闭塞症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基线时两组的血压和血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共纳入有下肢动脉闭塞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8.9岁 vs 63.0±10.0岁),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病程较长(12.2±7.1 vs 7.7±5.9年),下肢动脉闭塞组与对照组术前血糖相比两组空腹血糖(8.3±2.7 vs 7.7±2.3mmo/L)、早、午餐后(10.7±2.9 vs 9.0±2.4mmol/L、10.6±3.1 vs 8.9±4.1mmol/L)和平均血糖闭塞组(9.7±2.1 vs 7.6±3.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8.9±2.3 vs 9.9±3.2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肢动脉闭塞组手术前后所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空腹血糖(7.7±2.1 vs 6.8±2.8mmol/L)、早餐后血糖(10.5±2.5 vs 8.5±3.4mmol/L)、午餐后血糖(10.5±3.1 vs 8.7±3.8mmol/L)和平均血糖(9.6±1.8 vs 8.2±2.9mmol/L)有明显下降,晚餐后血糖(9.8±3.1 vs 9.0±4.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的病程相对较长,血糖控制较差。在治疗不变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可使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改善。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应寻找病因,及时处理合并症,可使血糖控制得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D)的突出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合并LEASOD的51例作为病例组,NLEASOD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收集与LEASOD发病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BU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表现出与LEASOD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在随后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FPG,LDL-C,Lpα,ApoA1,ApoB作为相关影响因素被选入(P<0.05).结论 ApoB,L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LEASOD发病的突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应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60例健康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中内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确定中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2)超声检查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分为5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的IMT正常参考范围≤0.6 mm;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为0型19例(17.8%),Ⅰ型21例(19.6%),Ⅱa型23例(21.5%),Ⅱb型25例(23.4%),Ⅲ型19例(17.8%);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伴高血压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与无高血压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0.6 mm作为提示末梢动脉IMT增厚的标准,有利于T2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的判断. 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程、伴发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变化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踝肱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很好疗效,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寒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2例DM患者及126例非DM患者进行对照观察,观察其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以股浅动脉及胫后动脉最常见,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LEA)程度与骨密度(BMD)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219例T2-DM患者,运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的LEA评分及病变程度将T2-DM患者分为无病变(65例)、轻度病变(62例)、中度病变(56例)和重度病变(36例)4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的BMD,观察分析不同组间的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探讨LEA改变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随着LEA程度的加重,HBAlc、FBG、2HPBG、TC、TG、LDL逐渐升高,HDL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LEA程度评分与所检查的腰椎和股骨的BMD均呈负相关(P<0.05); (3)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D改变、HBAlc、TC是T2-DM患者LEA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LEA程度越严重,其BMD下降越明显,BMD的下降是LEA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