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超产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超产β-内酰胺酶(EsBb)细菌耐药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的3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及临床分析。结果药敏试验显示产FN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性,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达100%。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依据药敏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1年65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住院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儿中,≤3个月小婴儿37例(57%),4个月~ 17例(26%),7个月~ 7例(11%),13~24个月4例(6%)。患儿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特点与其他细菌性肺炎无明显差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40株,检出率为6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但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普遍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常见于3个月内的小婴儿。产ESBLs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中非常流行,其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行ESBLs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17.91%;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对青霉素及头孢霉素敏感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部分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着第3代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引 起院内感染的流行。该研究旨在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儿产ESBLs菌的产生、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及对产ESBLs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协同试验对HAP患儿痰液分离的革兰阴性杆 菌进行ESBLs检测,比较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菌组对亚胺培南等12种抗生素体外耐药情况,对HAP产ESBLs 菌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43株,总检出率 为39.4%,分别为:大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菌9.2%,阴沟肠杆菌8.3%,其它克雷伯菌4.6%,其它肠杆菌 3.7%。产ESBLs菌组对第1,2,3代头孢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两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0~11%),对 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大多在40%以下。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第3代头孢使用≥3d、气管插管、留置鼻 饲管、反复吸痰、住ICU。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可用亚胺培南或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加强消毒隔离、合 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侵入性操作有助于减少ESBLs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儿童支气管肺炎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分离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的272株革兰阴性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52.9%。除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以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的革兰阴性菌株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仅为0.7%,其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科较高的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率,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确诊的42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或低体温、呼吸道症状及喂养不耐受多见,95%的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病死率为21%。早发型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晚发型仅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高达92%,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100% vs 70%,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CRP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0-703]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克雷伯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和医院感染情况,以及与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关系。方法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对临床检出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用双纸片法对分离的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同时对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和ESBLs检测前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4704份标本共检出克雷伯菌30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82株。305株克雷伯菌中医院感染51株(16.7%);产ESBLs菌111株(36.4%)。新生儿科和ICU病房产ESBLs菌的比率和医院感染比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病房,同时发生二重感染的克雷伯菌产ESBLs比率显著高于无二重感染菌。在11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环丙沙星。产ESBLs菌患儿检测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比率分别为90.1%(100/111)、71.2%(79/111),感染但未产ESBLs菌的患者检测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比率分别为67.5%(131/194)、18.6%(36/19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05)。结论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与产ESBLs菌在临床的分布有关,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是ESBLs菌产生的危险因素,抗生素与酶抑制的复方制剂和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产ESBLs克雷伯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产生、AmpC酶的耐药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选药参考.方法 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接合试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135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30.37%和15.56%,其中,单产AmpC酶、同产AmpC酶+ESBLs、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8.15%、7.41%和22.96%;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19株为DHA-1型,2株为ACT-1型.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与非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几乎达100%.结论 台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以DHA-1基因型为主.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限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减少产酶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9例院内感染新生儿,采集脐分泌物、眼分泌物、血液及皮肤脓点作为检测标本,采用MIC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共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共测试标本1613份,分离出细菌1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要致病菌,依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2.6%,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21%,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20%。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耐药率0)、克林霉素(8.5%)、环丙沙星(12.2%);对革兰阴性杆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耐药率4.4%)、环丙沙星(5.3%)、阿米卡星(12.7%)。结论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感染的防控工作.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结局,以及其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收治的7986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09例(3.9%),326例次,死亡6例(1.9%).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42.3%),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27.6%)和大肠埃希菌(14.7%),均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最为敏感,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