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第2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抗抑郁药的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氯氮平不宜作为首选的抗精神病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氯氮平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但我们认为该药不宜作为首选的抗精神病药.因为: (1)疗效:Wahlbeck等[1]分析2 530份病历,表明氯氮平在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比传统抗精神病药好,但在改善总体功能上并无优势.至今还不能证明氯氮平在病人痊愈出院后的表现及恢复工作的状况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4.
精神疾病呈现高发、低龄趋势[1].其中,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发年龄段为25~35周岁,这一年龄段正好与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重合"[2].据加拿大1项回顾性调查显示,1989年因服第1代抗精神病药而接受妊娠咨询者占普通咨询群体的2.4%,2001年因服第2代抗精神病药而接受妊娠咨询者为7.5%,较12年前上升了3倍"[3].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50万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患有精神疾病,其中1/3需要在孕期使用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
洛沙平——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化学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洛沙平 (loxapine ,国外商品名为克噻平 ,国内商品名为为丁二酸洛沙平 ,由浙江海正药业公司生产 )是三环的二苯氧氮平类抗精神病药 ,具有复杂的药理学、药物动力学。洛沙平可阻断D4受体、α1、M1受体 ,抑制NE转运 ,这些特性类似其他二苯氧氮平衍生物 ,如氯氮平、奥氮平。洛沙平与D2 受体、5 HT2A受体的亲合力介于氟哌啶醇与较高剂量的利培酮之间 ,与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类似 ,并在PET研究中得到证实。Kapur等[1] (1996 )的研究发现洛沙平与 5 HT2A受体的结合超过与D2…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精神科医生对使用氯氮平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慎逊  陆峥 《上海精神医学》1999,11(2):112-113,80
目的:了解各级精神医生对氯氮是否作为第一线药物的看法及其对氯氮的平的评价,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上海市、区、县各级 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完成问卷的317位医生中,93%的医生认氯氮平不能作为首发病人的首选药物,但是70%的医生认为氯氮平可以作为常和抗精神病药,近46%的医生认为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效果最好,结论: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不宜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所致流涎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与第1代抗精神病药相比具有较好的疗效[1];然而由于可能导致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癫痫发作等严重不良反应,其应用受到限制.流涎反应是继镇静作用后第2大常见副反应,多数病人在服用氯氮平的早期即可出现,晚上更加明显[2],并可导致睡眠障碍、吸入性肺炎以及羞耻感伴随的人际关系不良、职业机会受限等,很多病人因此而终止服药.顾牛范等[3]汇总国内20篇有详情统计氯氮平不良反应的报道,共计829例,其中流涎占第1位,为64.3%.卢卫红等[4]对196例服用氯氮平的住院病人依据副反应量表(TESS)作副反应比较,发现服用氯氮平1年内唾液增多的发生率为83.8%,1年以上69.8%.国外各种文献报道服用氯氮平出现流涎的发生率从10%到80%不等,但大部分在30%~50%左右[5].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306)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抗抑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治疗抑郁和焦虑的作用 ,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1] ,而且还对伴发的妄想、幻觉有效[2 ] ,因此 ,已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有利于抑郁、躁狂症状的消失 ,而且还可以预防发作、中断转相。1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1 .1 氯氮平 :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 ,近期和远期的自杀率都明显少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这主要与氯氮平减少抑郁、明显缓解精神病理学和改善认知功能有关 [3 ]。Melzter的研究发现 ,自杀的成功率降低 85% ,提示氯氮平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4 ]。1…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德国医生Leucht在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为31项(共2 320例)抗精神病药双盲试验作了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说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不一定优于老药.2008年,他在世界著名的美国临床精神药理学家戴维斯(J.M. Davis)教授的指导下,作为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的课题,做了一项大规模的双盲试验荟萃分析[详见Lancet,2009,373(9657):31-41].这项研究分析,包括150项合乎标准的双盲试验,共计21 533例.  相似文献   

11.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会成瘾,但如果长期应用后骤停或撤药过快也可发生撤药反应[1],尤其是氯氮平药理机制复杂,抗胆碱能作用较强,出现撤药反应的机率极高,且撤药反应症状繁多而严重,这在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为了提高对氯氮平撤药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和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综合文献作一系统复习.  相似文献   

12.
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服药情况1年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首次发作(以下简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方法 对13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进行问卷式跟踪随访调查1年,并比较服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患者(64例)和第2代抗精神病药患者(73例)的差异.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延逐渐降低,与所服药物类型无关.第1代抗精神病药组出院后第1、3、6、12个月的停药率分别为0%、7%、18%、50%,第2代抗精神病药组的停药率依次为3%、11%、21%、55%,2组各时点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代抗精神病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多于第2代抗精神病药,随访第12个月时分别为30%、7%, χ2=12.310,P<0.01.而后者在随访第12个月时出现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比例(40%)高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5%)(χ2=13.433,P<0.05).结论 如何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是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米氮平(美国默沙东公司;商品名:瑞美隆)是第一个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5-HT)能抗抑郁药(NaSSA)[1],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于2010年10月正式发布的第3版《抑郁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0版指南》)中,将米氮平推荐为不同抑郁症治疗阶段以及多种特殊人群的治疗首选[2],米氮平的治疗学效果源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征. 一、米氮平的特点 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米氮平的药理学特点有[1]:(1)药学特征米氮平是一种哌嗪-氮(苫)类化合物,结构中没有初级侧链,这种初级侧链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产生抗胆碱能作用的原因,因此米氮平的药理机制中与胆碱能受体的亲和性极小,临床中表现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少.(2)药代动力学特征:单次或多次口服后,米氮平在胃肠道能够被快速完全吸收,不受胃内食物的影响,体内代谢过程呈线性药代动力学(15 ~ 80 mg剂量范围内)特点,不抑制或诱导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并且有多条代谢途径,因此临床上患者可以每天一次方便服用,极少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精神药理学时代开始后不久,精神科医生已注意到抗抑郁剂能引起分裂症症状发作或加重,但同时有些患者用这类药物治疗却获得效果。据研究,三甲替林与其他抗抑郁剂相反,对D_2受体有明显的结合力,该药与氯氮平对D_2受体同样有较强的阻断作用,两药对H_1和毒蕈乙酰胆碱受体亦有高度亲和力。基于对受体的作用相似,可假定三甲替林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并可作为氯氮平的取代剂(氯氮平虽然较少锥外系反应,但因其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而致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5.
正氯氮平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少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使其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之一,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中约有50%对氯氮平敏感,氯氮平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约为30%,被公认为抗精神病药中疗效最佳者~([1])。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氯氮平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接受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氨磺必利: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乎所有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疗效都与多巴胺D_2受体有关。如果药物能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D_3、D_4受体亚型,则能提高抗精神病药疗效、减少副反应。氯氮平就是针对D_4受体的药物典范。氨磺必利(Amisulpride,AMI)对D_2/D_3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和双向抗精神病作用已受到众多精神科医生的关注。该药在欧洲较为常用。 作者复习了近年来有关AMI的文献,现综述如下。 1 化学结构 AMI是苯甲酰胺的衍生物,化学名称是:4-氨基-N-1-((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5-乙基磺酰-2-甲氧苯甲酰胺。结构式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无效?     
1 前言长期以来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以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失败来定界的 ,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难治定义为 :经标准抗精神病药足够疗程而无明显效果的 ,病情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 。更有的作者以是否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来划分。如Turkelson和Rosser于 1987~ 1988年在纽约州医院开展了 3组大样本研究 ,发现 18%的住院患者和 2 4 %的门诊患者是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 ,需要进行氯氮平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 ] 。美国各县、州精神病医院中 ,符合难治性标准并适合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约 4万名[1] 。国内对难…  相似文献   

18.
我们观察比较了2种第2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与第1代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激素(PRL)及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司天梅舒良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但其确切的药理机制一直未能搞清。目前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问世,大大推动了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现将其进展介绍于下。一、氯氮平对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氯氮平对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亲和性。强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个省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的现状,并初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5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抗精神病药治疗现况调查.结果 (1)4306例(73.0%)患者单独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其中74例(1.2%)单独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1237例(21.0%)患者单独使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2995例(50.8%)患者单独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1541例(26.1%)患者联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用药患者中,291例(4.9%)联用长效抗精神病药与非长效抗精神病药,1250例(21.2%)联用≥2种非长效抗精神病药,其中159例(2.7%)联用≥2种第1代非长效抗精神病药,741例(12.6%)联用第1代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350例(5.9%)联用≥2种第2代抗精神病药.(2)联合用药组震颤、静坐不能、嗜睡、便秘、流涎、口干、体位性低血压、体质量改变、肝功能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或住院治疗、所在地区、年龄、病程(总病程和本次病程)、就诊次数、阴性症状、情感症状、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攻击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使用联合用药方式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当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以单一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应当掌握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联合用药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