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布洛芬注射液对婴幼儿腭裂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拟行腭裂修补术治疗的患儿,按照是否接受布洛芬注射液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3例。采用8%七氟醚合并8 L/min氧气吸入麻醉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芬太尼2 μ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肌松效果满意后插入气管导管。调节七氟醚浓度,维持麻醉深度在1~2 MAC值。麻醉诱导后,A组立即静脉泵注布洛芬10 mg/kg,B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2组静脉泵注时间均设置为10 min。术毕停用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出气管内导管,转运至麻醉复苏室(PACU)。记录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记录患儿入PACU即刻(T0)、10 min(T1)、20 min(T2)、30 min(T3)的FLACC疼痛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对重度疼痛患儿或严重躁动持续5 min的患儿,采用芬太尼1 μg/kg缓慢注射治疗,记录围术期不良事件。采用SAS 9.1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FLACC疼痛评分在T0、T1及T2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2组PAED躁动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4例患儿接受芬太尼治疗(18%),B组9例(43%)患儿接受芬太尼治疗,差异显著(P<0.05);B组1例患儿使用芬太尼治疗后出现SpO2<93%,持续吸氧后情况改善,未延长PACU留观时间。结论: 麻醉诱导后使用布洛芬注射液,不影响婴幼儿术毕自主呼吸恢复与拔管,可降低其PACU内疼痛与躁动水平,改善麻醉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患有颌面部血管畸形的婴幼儿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后使用气管插管或喉罩的观察比较,明确此类患儿接受全麻手术时采用的安全合理的通气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施行颌面部血管畸形介入手术的患儿80例,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40例。采用七氟烷诱导麻醉,比较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T4)、拔管后1 min(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统计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麻醉给药到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观察2组患儿躁动、呛咳、误吸、恶心、呕吐、声嘶、咽喉痛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各个时间点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插管后、拔管后HR和MAP显著高于诱导前,且显著高于A组患儿相应时间点(P<0.05)。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躁动、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或进行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小儿舌系带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6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B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C组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对3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术中呼吸、心率、氧饱和度、颞下颌关节松弛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3组麻醉方式中,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麻醉诱导时间高于B组与C组,C组清醒时间低于A组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喉肌痉挛不良反应高于B组与C组,A组颞下颌关节松弛度欠满意,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成形术简单、安全,但应注意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敏  许辛夷 《口腔医学》2012,32(10):635-636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患者,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结果 2组病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平均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较P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能快速苏醒,S组与P组的停药到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可以安全、有效的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安氟醚在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方法:116例ASAⅠ~Ⅱ级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靶控组和恒速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期间机械通气,靶控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异丙酚,同时复合吸入1%~2%安氟醚。恒速组采用速率为4~6mg·kg-1·mL-1输入异丙酚,同时吸入安氟醚。分别在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缝皮、拔管前、拔管后几个时点记录BP,HR,SPO2和,并与诱导前进行统计学比较;记录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诱导前比较,在插管后5minSBP、DBP下降明显,MAP则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入睡时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靶控组明显短于恒速组。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联合应用吸入安氟醚,麻醉效果好,能预测病人的苏醒时间,清醒质量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良好搭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七氟烷诱导术后苏醒烦躁的影响。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0例,ASAⅠ级,3~8岁,体质量15~26kg。实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2组患儿入手术室前根据改良耶鲁术前焦虑分级表评分,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后入室诱导,调节七氟烷浓度,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ng/ml,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于40~60,2组术毕前10min调节瑞芬太尼至1ng/mL,七氟烷浓度0.8%(结束时关闭)。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实验组入苏醒室5min后停用。根据小儿麻醉苏醒烦躁量表及改良CHEOPS表,对小儿烦躁及疼痛情况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小儿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术后烦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诱导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烦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术后拆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小于1岁唇裂术后拆线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肌注组(K),七氟醚吸入组(S)和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组(SN)。K组给予肌注氯胺酮5mg/kg,咪唑安定0.05mg/kg,阿托品0.01mg/kg;S组以8%七氟醚,氧流量6L/min面罩吸入诱导;SN组以8%七氟醚,复合笑气4L/min,氧气2L/min吸入诱导,患儿入睡后改为4%七氟醚,氧流量3L/min维持,吸入2min后开始拆线。术中常规监测患儿HR,SpO2。记录患儿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发生体动情况及术中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情况。结果:S组和SN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K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和SN组患儿术中体动的发生率小于K组。3组均有患儿发生舌后坠和分泌物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比肌注氯胺酮麻醉迅速,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用于唇裂婴儿术后拆线;复合笑气吸入不能缩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口腔门诊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儿童口腔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收治的患有口腔疾病的不配合儿童170 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口腔治疗,随访并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70 例患儿镇静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挣扎、哭闹,血压、心率及呼吸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缺氧、误吸、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患儿口腔治疗时间为15 ~ 60 min,术后5 ~ 10 min 苏醒.苏醒期58 例(34.12%)患儿发生烦躁哭闹;术后1 例患儿发生呕吐,立即置头部于低、侧位,及时吸清口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恢复良好;2 例患儿手术当晚出现低热症状,给予物理降温并口服抗生素后好转.170 例患儿术后随访均无异常.结论 口腔门诊采用七氟醚吸入镇静镇痛技术辅助不配合儿童口腔治疗安全、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余伊  孙强  茆梦  黄晨嘉  吴波 《口腔医学》2023,(12):1076-1080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儿童日间多生牙拔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口腔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日间门诊全麻拔牙的患儿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40例。丙泊酚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6~12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瑞马唑仑0.3 mg/kg,麻醉维持瑞马唑仑0.8~1.5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组儿童手术时长、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镇静失败率等指标。结果 R组T1-T4时刻MAP、HR高于P组(P<0.05)。R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P组(P<0.05),但拔管时间短于P组(P<0.05)。两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但R组的补救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麻醉前应用阿托品以及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麻醉诱导前随机接受阿托品0.5 mg(A组,n=32)、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1组,n=34)、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C2组,n=33)、生理盐水(NS组,n=35)作为术前用药。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术前认知功能评分、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口腔腺体分泌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变化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A组、C1组、C2组患者用药后在准备室需要吸引口腔内分泌物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C2组苏醒时间较其余3组显著延长(P<0.05),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同时其抑制口腔腺体分泌效果好,对老年患者心肺系统影响较小,是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