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骨性融合达到100%.结论对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应重点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颈椎稳定性、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监测与处理,呼吸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之一, 吞咽困难是该术式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围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重视, 为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者术后感觉障碍平面下降,植骨块无塌陷、脱出,金属内植物无移位。术后并发喉上神经牵拉伤1例、喉返神经牵拉伤致声音嘶哑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脊髓损害加重1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随访1~6年,无钛板移动、植骨块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手术风险高,护理人员通过全面掌握骨科大手术相关知识及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8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骨性融合达到100%。结论 对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应重点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颈椎稳定性、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监测与处理,呼吸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颈椎前路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逐渐被临床推广应用,但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也较多.  相似文献   

7.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9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进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术.术前重点施行心理护理、抗结核、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并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随访8~30个月,30例脊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有明显改善或消失;74例脊柱后凸恢复至5°~28°,平均16.2°,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植骨块骨性愈合率达98.96%.96例患者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理想的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静 《天津护理》2006,14(4):215-215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是目前颈椎病的常规手术疗法之一,但髂骨供骨区易出现并发症,自钛网植骨方式首次引入脊柱外科领域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供区并发症的问题。我院应用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舒适护理前于本院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舒适护理后的100例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为实验组,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Gale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神经运动功能及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降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提高其神经运动功能的评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植骨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行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给予精心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经过引流、规范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颈椎椎体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系统、科学、规范的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40-2442
探讨侧方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回顾性分析60例下肢长管状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化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侧方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不连、成角畸形、下肢短缩畸形以及愈合时间等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侧方钢板附加植骨术应用于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具有较好的疗效,骨不连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随着临床脊柱手术的开展时常出现,需起临床医师的重视.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我院2002-01~2005-12共手术治疗各类脊柱疾病患者1362例,包括颈椎的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腰椎不稳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脊柱结核或肿瘤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脊柱骨折的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等,术后发现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静脉血栓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对50例腰椎闯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1个月,手术效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4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8%。【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椎间融合并联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Smith-Robinson和Cloward 80年代开创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直接清除脊髓椎管前方的致压物,减压彻底;术后病人可早期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痛苦.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其在护理上要求较高.1996年8月~2003年5月,我院骨科(脊柱组)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6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最近十年,脊柱稳定性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更深的认识,而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关键。本文比较前路一期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39例脊柱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12例行病灶前路清除植骨融合术,27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钢板内固定术,均用三联抗痨治疗至术后12~18个月。结果患者伤口36例一期愈合,1例窦道形成,2例复发,后期脊柱后凸畸形2例。结论及时正确的手术干预及规范化的抗痨治疗是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效果的关键。彻底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并一期内固定术可以有效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46例CSM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9~21(平均16)个月的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优良率为90.47%.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CSM具有减压较彻底、植骨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485例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失败18例,失败率3.71%。其中螺钉自椎体拔出2例,螺钉切割椎体3例,螺钉进入椎间隙3例,结核病灶复发10例(伴脊柱畸形5例,单纯畸形愈合2例,脓肿形成2例,死骨形成1例)。12例采取二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4例经调整药物和卧床休息,2例行多次脓肿穿刺和注入抗结核药物。结果随访15~36个月,12例脊柱结核取得彻底治愈,6例取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遗留侧凸畸形,1例遗留后凸畸形,但未见结核再次复发、窦道脓肿形成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效。结论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虽有较多术后并发症,但能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前路手术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1].2002年10月~2005年4月,我们为46例颈前路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进行了手术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71例颈椎后入路手术患者采用HDJ-Ⅱ型三钉头架用于体位摆放,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1例,男119例,女52例;年龄19~78岁,平均(38.00±6.29)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87例,后路寰枢椎减压植骨融合术47例,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1例,椎管扩大减压颈椎间盘摘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