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膜染色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使用0.4%的靛胭脂对393例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小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处理,观察并记录腺管开口情况,对其进行分型,对发现的早期大肠癌进行内镜下直接切除或者行EMR术。结果在393例结肠镜检查出的微小病变中,发现早期大肠癌患者22例。在腺管开口分型中,ⅢL型中早期大肠癌占22.0%(9/41),Ⅴ型中早期大肠癌占40.6%(13/32),其中20例行内镜下治疗。结论黏膜染色可更清晰观察早期小病变的腺管开口分型,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内镜治疗是早期大肠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普通结肠镜与色素放大内镜(FICE系统)对结肠粘膜肿瘤样病变和非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8年3月-2008年9月择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普通结肠镜检查、FICE系统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普通结肠镜与FICE系统诊断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的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 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发现病变48个.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普通结肠镜诊断结肠粘膜诊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依次为66.7%、87.5%和83.3%;FICE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依次为83.3%、91.7%和90.0%,显著高于普通结肠内镜检查结果(P<0.05). 结论:对结肠粘膜病变FICE系统较传统结肠镜检能更好的鉴别结肠肿瘤样病变与非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3.
徐翚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1006-1007
结肠镜检查是诊疗结肠病变的最佳手段。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1],甚至可因视野不清,肠腔走向不明导致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成败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平均年龄58.8岁;临床主要表现腹痛、便血及腹泻等;病变累及左半结肠27例(75.0%),未见累及直肠、升结肠和回盲部,也无全结肠受累。结肠镜下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2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误诊为结肠癌;结肠镜确诊32例,确诊率为88.9%。根据Marston分型,一过型31例(86.1%),狭窄型5例(13.9%),无坏疽型。病理检查特征性改变为肠壁内微小血管闭塞、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经治疗均临床痊愈。其中19例在治疗后2周~2个月复查结肠镜,8例在原病变部位有轻度糜烂、血管纹理模糊或浅小溃疡,11例内镜下黏膜"正常"。结论缺血性肠炎有其特殊的临床、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气囊肿症(PCI)的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 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确诊的结肠PCI 5例,根据分布范围、大小及有无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剐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和内镜下无茵注射针刺破囊壁排气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除1例合并息肉梗阻外科切除外;其余4例内科(高压氧)与内镜下联合治疗者3例肠气囊肿完全消失,1例部分消失,部分隆起病变缩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结肠镜是检出结肠PCI的主要方法.PCI结肠镜下呈黏膜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或半透明状隆起,质软,强性感明显.对无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结肠PCI患者积极行内科(高压氧)与内镜下联合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盲肠近阑尾口病变患者10例,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位置及病灶大小,行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切除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内镜下病变组织切除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复查结肠镜,观察阑尾口狭窄及残余病变情况;随访3~51个月,观察患者胃肠道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均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病灶直径为7.7~27.6 mm。8例行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均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潴留性囊肿8例,单纯性黏液囊肿1例,脂肪瘤1例。术后6~12个月,8例患者复查结肠镜,均未发现阑尾口狭窄及残余病变;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10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结论 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正直径2 cm的息肉称为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容易发生癌变,其发生癌变风险是2 cm以下息肉的4.5倍~([1])。结肠镜是通过肛门插入内镜,进行肠道的直视检查,不但可以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还可对部分肠道病变进行治疗。目前随着内镜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行治疗的方法不断更新改进,以及人们对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结直肠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28例患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以结直肠出血为主;病因复杂,以细菌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血管畸形等较常见。结论:急诊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局灶性病变可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8~2011年间急诊结肠镜诊治的67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历资料,并对其急诊结肠镜下表现、治疗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67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均查明了出血的病因,并于内镜下成功止血;其中17例息肉出血(25.37%)、7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0.45%)均在急诊结肠镜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00%.结论 急诊结肠镜可查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能对息肉性出血和血管畸形出血进行病因性治愈;对其他出血性疾病起到临时止血,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安全,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1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后肠镜病变的转归。结果结肠镜下的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其次为出血、脓性分泌物、粗糙颗粒、结肠袋消失、息肉形成、肠腔狭窄。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慢性炎症。经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SASP)+甲硝唑+中药灌肠或+激素(重症)治疗后,病变缓解明显。内镜和病理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联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内镜表现特征及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近 5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7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 :位于盲肠占 57.1 % ,直肠占2 8.6 % ,病灶呈局限性分布 6例 ,累及肠管平均 7.6cm长 ,1例为多发性跳跃式分布 ;内镜下表现为弥漫型 4例 ,息肉型 3例 ,溃疡 2例 ,结肠镜检查 (结合病理学诊断 )确诊率达 75 .0 % ,明显高于 (P <0 .0 1 )钡灌肠诊断。结论 :本病好发于盲肠 ,其次是直肠 ;内镜下以弥漫型多见 ,病变累及范围广 ,粘膜皱褶肥厚如脑回状、病灶复合多发等表现颇具特征性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内镜活检至粘膜下、多点取材和加做免疫组化检查能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电子结肠镜对儿科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患儿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92.1%)患儿在内镜下明确诊断,其中结肠息肉63例(33.3%),慢性结肠肠炎48例(25.4%),肛周疾病17例(9.0%),炎症性肠病及其它病变共46例(24.3%)。经内镜高频电凝圈套器摘除肠息肉63例(81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率高,是诊疗小儿下消化道疾病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易患因素、体征、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7.3%(55/6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易患因素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内镜分型均为非坏疽性,未发现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浅溃疡,多呈纵行或不规则形.2周后59例复查结肠镜患者病变54例(91.5%)痊愈;5例(5/59,8.5%)患者病变明显减轻,有黏膜红斑,轻度充血、水肿;2例(3.1%)出现肠腔局部狭窄4例肠镜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未复查肠镜;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段疾病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西平  王巧民  郑邦海  贾勇  吴正祥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045-1046,1055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临床意义。方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1015例.发现回肠末段疾病118例,分析回肠末段疾病病因。结果回肠末段病变检出率11.6%,回肠末段炎最多,其次是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回肠克罗恩病、结核、淋巴瘤等;回肠末段病变同时合并结肠病变45例(占38.1%);结肠镜检查结肠未发现病变时,进入回肠末段有时发现病变;结合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作出回肠末段疾病的病因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结论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回肠末段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该院2000年以来经结肠镜确诊的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38/4388.1%),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和便秘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部痛、便血、腹泻三联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侧结肠,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增生性改变且与正常肠黏膜界限分明。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及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镜电视下全结肠检查200例体会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林月韶,谭立群,魏天伦自从纤维结肠镜应用于临床,对深部粘膜病变的鉴别诊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院应用内镜电视系统,使用日本PENTAX38FA中型结肠镜作了非X线下全结肠检查200例。成功插入回盲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2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结果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75%),男女差别不大,多数伴有动脉硬化的基础疾病(8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内镜表现主要为黏膜高度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镜检查作为目前诊断大肠黏膜病变的最佳选择,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排除可疑病变,鉴别良恶性肠腔赘生物及行电灼切除术,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及决定手术方案[2]。检查前肠道准备是保证检查和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清洁的肠道为顺利插镜、观察结肠黏膜、准确取得活检组织标本、经结肠镜切除息肉等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条件。结肠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术前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食道静脉瘤套扎器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MR-L)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例直肠NEN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后进行EMR-L切除病变。观察患者内镜表现、EMR-L操作过程及其并发症、病理结果,术后定期结肠镜随访。结果 13例患者顺利完成EMR-L切除病变,耗时10 min 36 s~52 min 21 s,平均(21.9±10.6)min。1例患者发生急性出血,予药物喷洒及钛夹封闭创面治疗后出血停止。无急性或迟发性直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内镜食道静脉瘤套扎器行EMR-L可有效、安全的切除小于1.0 cm的直肠NENs,同时治疗费用较食管静脉曲张连环套扎器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和结肠镜同步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同步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完成胶囊内镜和结肠镜的肠道内对接检查,检出病变98例,其中肿瘤性病变41例(41.8%),非肿瘤性病变57例(58.2%).36例依据联合同步检查的结果,经腹腔镜、结肠镜和(或)手术切除病灶,得到根治;其中回盲部腺癌4例(4%).结论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同步结肠镜检查在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可大大提高回盲部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