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s,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国内文献以临床研究及免疫学研究较多犤1~3犦,骨髓象研究尚少,为此我们收集我院确诊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4例,对其血象及骨髓象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80~2002年确诊的14岁以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4例,其中男292例,女212例,年龄2月~14岁(平均5.46±3.81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ITP诊断标准犤4犦。1.2研究方法重新分类计数每例患者骨髓片200个有核细胞,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学…  相似文献   

2.
骨髓象观察,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重要诊断价值,它是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我们对100例慢性ITP骨髓象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内科1980年8月~1982年3月确诊ITP,治疗前,取材、涂片、染色好的第1次骨髓涂片100例作观察。其中女性70例,男性30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持续性外周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为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它们在未成熟时即被网状内皮系统,尤其是在脾脏中破坏而引起血小板减少.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包括: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输血后紫癜、急慢性ITP和继发性ITP.  相似文献   

4.
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崔寒英 《临床荟萃》1997,12(17):805-80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血液病,国内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实验室资料介绍尚少,老年ITP血象和骨髓象资料介绍更少。我们收集1987年1月~1995年12月老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例,对其血象及骨髓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中巨核细胞明显多于文献资料,而且全部有成熟受阻特点。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病研究室确诊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例,男14例,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学改变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门诊及住院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原、幼巨核细胞及颗粒型巨核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裸核型巨核细胞数量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油镜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巨核细胞形成同时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化细胞增加的改变。结论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血小板凝血酶敏感素(TSP)、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和IgG单克隆抗体,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7例正常儿童和2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儿童巨核细胞TSP和GPⅡb/Ⅲa含量与细胞成熟程度成正比;27例患儿的巨核细胞GPⅡb/Ⅲa含量均降低,23例TSP含量减少,12例巨核细胞上IgG含量增高,且IgG增高与TSP降低有一定关系。提示,在儿童ITP的发病过程中,不仅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而且巨核细胞的成熟受阻,这种受阻可能是血小板抗体作用于巨核细胞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I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MK和BFU—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免疫功能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郭峰方法测定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20例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ITP患儿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表明ITP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血中免疫复合物增加,为临床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IT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蕾  龚旭波  卢兴国 《检验医学》2007,22(3):376-37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清楚。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发现ITP骨髓涂片易于检出巨噬细胞和被吞噬的血小板,可能与患者血小板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清楚。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发现ITP骨髓涂片易于检出巨噬细胞和被吞噬的血小板,可能与患者血小板减少有关。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139例ITP为20  相似文献   

11.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体征之一,凡出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紫癜,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尤其易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在儿童时,对什么病例需予治疗、何时给予治疗以及采用何种治疗最为合适等,都是有待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对 ITP 的自然史、病理生理学、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对一些有争议的看法进行了复习和讨论。儿童中的 ITP 是一种比较良性的疾病。此病常因广泛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ml,甚或低于1万/ml 而作出诊断。出血非常严重的病例(如颅内出血),其发生率不足1%。再者,出血即使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些病人仍能存活而并不遗下严重的神经后遗症。约有85%的儿童在诊断确定后的6—12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或病情明显改善而毋需再作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儿科临床常见的因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性出血性疾病。本病以血小板寿命缩短和检出血小板相关抗体为特征。现仅就儿童ITP(以下简称ITP)诊疗方面的有关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急性者多见,慢性者虽然起病缓慢、出血症状不重,血小板减少程度多没有急性者明显,但慢性ITP的疗效及预后往往不及急性ITP.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ITP患儿按加用/不加升血小板胶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疗效佳(P<0.05)。观察治疗组血清PAIgG经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超微结构观察梁志清,马宏敏,左声鹤,蔡志民已有文献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的巨噬细胞胞浆内有细胞碎片和吞噬包涵物 ̄[1],但其来源是否为血小板源性,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14例ITP患者外科切除的脾脏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患儿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嗜细胞中被大量吞噬,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技术对33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IP)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B19(HPVBl9)、巨细胞病毒(CM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肺炎支原体的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8例HPVB19—IgM阳性,阳性率24.2%,CMV—IgM阳性率为18.2%,对照组中,末见服HPVB19—IgM阳性病例,CMV—IgM阳性病例1例。在33例IIP患儿中,2例HBeAg和HBeAg阳性。IIP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17例,阳性率为51.5%,对照组15例中,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儿童IIP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故对难治性IIP的患儿可进行病毒学实验检查及支原体检测,给阳性结果患儿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是必要、恰当的,这为部分难治性IIP患儿提供了一个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兰娜佟莉贞何丽雅赖冬波伍劲松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巨细胞病毒(CMV)-DNA、CMV-IgM水平和T-淋巴细胞(T-细胞)转化功能,以探讨CMV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