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及影响疗效因素。方法:手术治疗122例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49例,其中单纯切骨减压27例,同时切除增厚的后纵韧带22例;全椎板切除8例;半椎板切除11例;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42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12例。结果:随访4个月-8年10个月,平均3年8个月,优良率91.0%,无无效及恶化。结论:应根据脊髓压迫来源、范围、程度选择手术进路及手术方法,手术目的明确,解除脊髓压迫彻底,有利于促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2.
王法  贾宇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12):1089-1090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环锯法或开槽法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术后平均提高9.5分。平均改善率68.9%。病程在6mo内患疗效优于1a以上(P<0.01)。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1990-01/1997-11收治的3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①眩晕、颈痛、上肢麻木和下肢无力分别占67.4%(232/344),43.6%(150/344),57.6%(198/344)和57.6%(198/344)。②改良Hoffmann征、下肢肌张力增高、颈僵、颈椎旁压痛、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分别占86.3%(297/344),68.9%(237/344),58.4%(200/344),53.4%(184/344),57.8%(199/344)和46.8%(161/34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为多症状表现症候群,主要症状为眩晕、颈痛、上肢麻木和下肢无力等:主要体征为改良Hoffmann征、下肢肌张力增高、颈僵、颈椎旁压痛、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等;其主要症状及体征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1990-01/1997-11收治的3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①眩晕、颈痛、上肢麻木和下肢无力分别占67.4%(232/344),43.6%(150/344),57.6%(198/344)和57.6%(198/344)。②改良Hoffmann征、下肢肌张力增高、颈僵、颈椎旁压痛、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分别占86.3%(297/344),68.9%(237/344),58.4%(200/344),53.4%(184/344),57.8%(199/344)和46.8%(161/34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为多症状表现症候群,主要症状为眩晕、颈痛、上肢麻木和下肢无力等;主要体征为改良Hoffmann征、下肢肌张力增高、颈僵、颈椎旁压痛、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等;其主要症状及体征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音叉震动觉检查在急慢性脊髓压迫症初步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及方法。【方法】对临床可疑患者用128Hz音叉从踝骨开始依次向上检查骨突部位,以音叉震动觉时间≤5s为异常,以上下脊髓节段支配区音叉震动觉时间相差1倍以上处为中心行MRI检查。【结果】慢性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颈部黄韧带骨化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19例,颈椎间盘突出1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均得到准确定位诊断。【结论】音叉震动觉异常可作为脊髓压迫症初步定位诊断的依据,尤其是对无感觉障碍平面的患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对其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切除4~5.5节椎板,平均4.6个节段。病变节段:连续4个节段7例,非连续4个节段5例,连续5个节段1例。结果:除1例术后3d出现症状反复,余均恢复满意。13例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7.2分,术后2周JOA评分10~17分,平均15.6分,平均改善率75.8%。优11例,良2例。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7分,平均改善率81.2%,全部评定为优。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适合于选择合理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前路减压钛笼固定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22例,并辅助以相应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头痛5天入院。头痛以枕部为主,卧位缓解,立位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及疼痛,无大小便障碍,无发热感冒病史。体检:BP112.5/75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眼底正常,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未查出客观感觉障碍,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Romberg征(-)。双侧指鼻及跟膝腱试验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0,压腹试验通畅,压颈试验完全梗阻,脑脊液无色透明,潘氏试验(++),WBC5×106/L,蛋白定量0.8g/L,糖…  相似文献   

9.
熊友生  周玉珍  殷明 《新医学》2003,34(12):739-740
目的:探讨感觉障碍平面与颈椎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型颈椎病病灶不符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感觉障碍平面与病灶不符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全部病例均存在较病灶低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64%(23/36)位于T4~T5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感觉障碍平面低于病灶水平的原因除与神经传导纤维排列有关外,尚须考虑供血的解剖学因素。临床遇到感觉障碍平面位于中、上胸段的脊髓压迫症患者需考虑颈段病灶所致,有手术适应证者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7—08~2004—12创用一种经胸骨上段前方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1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7~67岁,病程10d~2a。病变部位:C6~7、C6~T1、T1~2、T2和T3各1例,C73例,C7~T13例,T15例。病变类型:骨折4例,骨折合并脱位6例,浆细胞瘤、结核、纤维脂肪血管瘤、肺癌转移、食管癌转移和不明原发病灶各1例。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entil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ETTING: Medical school in Japan. PARTICIPANTS: Thir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SM. INTERVENTIONS: All the patients had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mild to moderate spastic limb paresi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nalysis of the 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in addition to routine spirometry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decompression. Functional assessment was made by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ale. RESULTS: The MVV (% predicte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2) from 77%+/-19% preoperatively to 84%+/-20% postoperatively. None of the other routine spirometric data (ie, vital capacity, forced vital capacity, forced expired volume in 1 second,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e, tetrapares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01) from 8.3+/-3.2 preoperatively to 11.4+/-3.0 postoperatively. The ratio of postoperative to preoperative MVV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538, P<.002) with that of the JOA score. CONCLUSIONS: MVV provides a useful measure for monitoring ventilator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myelopathy.  相似文献   

12.
背景:手术是终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理进展,改善脊髓功能的重要措施,但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系统性回顾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单纯前入路、单纯后入路及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对患者颈椎曲率指数及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资料共148例,分为单纯前入路、单纯后入路及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组,评估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单纯后入路组患者治疗前颈椎曲率指数最高(P〈0.01)。一期后前联合入路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曲率指数最高(P〈0.01),而单纯前入路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曲率指数变化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3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组患者JOA改善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治疗方式比较,一期颈椎后前联合入路的减压方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具有更可靠和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24日收治的76例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8例,短节段固定融合术)与对照组(3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Cobb角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腰痛症状改善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2年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进展,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1年1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481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riskfactorscore,RFS),比较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取出内固定。结果1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11例(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成功6例。另3例2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个月血液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同时取出内固定,感染彻底控制。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联合独活寄生汤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5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术+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术+独活寄...  相似文献   

19.
廖鑫  吕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0):12-2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 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