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科术后危重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YT  Fa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80-1482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危重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及动态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0例外科手术后呼吸机脱机困难而转入ICU的危重患者和28名同期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动态观察入ICU第1、4、7天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的变化,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及28d的短期预后。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外科术后危重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降低(P〈0.01)。人ICU第1天的HLA—DR表达率与SOFA、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无相关性。第7天HLA—DR表达率较第1天提高的患者其28d的短期预后较好(P〈0.01)。结论外科术后危重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较正常人降低;入ICU当天的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不能提示预后,而在治疗过程中,动态地观察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才能对患者的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L-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L-精氨酸组(L组),每组6条。两组动物均摸拟临床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L组除转流前于静脉内注入L-Arg100mg·kg-1后,再持续静滴L-Arg10mg·kg-1·min-1至体外循环结束,余均同C组。分别于转前,转机5min,阻断主动脉15、45min,开放主动脉15、30min取静脉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丙二醛(MD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于阻断15、45min及开放30min取股动脉及降主动脉标本做光镜检查,于转前、开放15、30min测体循环阻力(SVR)。结果 转机5min后的各时间段,L组的NO2、NO3水平显著高于C组,而血浆vWF水平及MDA水平显著低于C组;光镜检查C组各时间段血管内皮的破坏程度均比L组严重;L组SVR值显著低于C组。结论 CPB可致血管内皮细胞大量活化及严重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左旋精氨酸可有效地保护CPB中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米力农对体外循环期间胃肠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米力农对体外循环期间胃粘膜pH值(pHi)、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风心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病人,诱导后插入胃管,吸尽胃内容物,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0ml后夹闭胃管.将病人随机分为米力农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给予米力农30μg@kg-1.负荷量静注,而后用微泵0.5μg@kg-1min-1维持.负荷量后30min(To),转流后30min(T1),停机后30min(T2),术后6h(T3)取胃液在血气分析仪上测胃液PCO2,同时测动脉血HCO3,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算出pHi,取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浓度和TNF-α浓度.结果(1)pHi两组T1、T2与To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3与To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组与C组比,T0差异无显著性,T1、T2、T3差异均有显著性.(2)TNF-α,两组T1、T2、T3分别与T0比差异均有显著性,M组与C组比,To差异无显著性,T1、T2、T3差异均有显著性.(3)内毒素浓度两组T2、T3与T0比差异有显著性,T1与To比差异无显著性,M组与C组比,T0差异无显著性,T1、T2、T3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米力农通过改善体外循环期间胃肠灌注,减轻内毒素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期间尼莫地平对脑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 CPB)中尼莫地平对脑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1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 11例 ,观察组 2 0例。尼莫地平 4 0μg· kg- 1 于 CPB始缓慢注入体外循环机中 ,测定不同时期两组病人的动脉、颈内静脉上球部的血糖、丙酮酸、乳酸和乳酸脱氢酶 ( L DH) ,计算出脑糖摄取 GL U( a- v)、乳酸净剩余 ( L v- a)值。结果  CPB过程中两组动脉、颈内静脉上球部的血糖、丙酮酸、乳酸和 L DH均进行性升高 ,两组 GL U( a- v)均低于 CPB前 ,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L v- a无显著差异。结论  CPB中尼莫地平明显提高脑糖利用 ,产生较多的能量以维持脑细胞功能的正常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Plt)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PB下行心脏修补术的先心病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均以芬太尼5μg·kg-1·h-1辅助吸入0.7%异氟醚维持麻醉。P组自诱导至术毕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g-1·h-1持续泵注。两组病儿分别于麻醉前、转流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和Plt血栓烷B2(TXB2)浓度,及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凝集速率、Plt功能(PF)、快速Plt功能(qPF)值,同时测定各时段的Plt计数。结果 两组GMP-140、TXB2在转流期间显著性升高(P<0.01);Plt计数在转流期间显著性下降(P<0.01);ACT转流期间显著性延长(P<0.01),术后恢复基础水平。PF、qPF转流期间测不出,术后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和P组之间Plt各观测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1·h-1对儿童CPB中的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计数及释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CPB患者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分、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分及术后2、12和24小时进行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β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E4)及5-羟色胺(5-HT)的测定,并统计术后显著出血的例数。结果:BPC在转流期间显著下降,但仍高于50×10^9/L。G  相似文献   

7.
FDP对体外循环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CPB)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CIA)的影响。方法 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线和FDP组各12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CPB前,停机后5分钟,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红细胞C2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结果 停机后及术后24小时,NS组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对血浆原降钙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血浆原降钙素(PCT)、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16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组)和7例心包剥离术患者(对照组)被随机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前、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后即刻、手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采集静脉血,采用三明治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血浆中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组心肺转流后即刻血浆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3天恢复;血浆PCT水平于术后第1天升高并达峰值(10.62±3.51)ng/ml,术后第5天恢复。对照组呈现同样变化趋势。但两组间参数的升高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不仅促发了TNF-α、IL-6、IL-8、IL-10等促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释放,而且促发了PCT的大量产生。PCT在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是术后易出现感染性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本文就CPB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变化。方法 观察 1 5例择期心脏手术病人的红细胞形态、P5 0和红细胞内 2 ,3 二磷酸甘油酸 (2 ,3 DPG)的含量在围转流期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在CPB期间发生畸形变 ;红细胞内 2 ,3 DPG的浓度在CPB结束时较术前明显增加[(7 82± 1 5 5 ) μmol/ml对 (6 39± 1 2 7) μmol/ml,P <0 0 5 ];P5 0在转流前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尽管红细胞的形态在CPB期间有所改变 ,但其携氧能力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表分为氨茶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氨茶碱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5分钟)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其后按0.5mg/kg·h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对照组用等容量平衡盐溶液静脉注射.两组均于CPB前、CPB结束后1、8和24小时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血浆水平,同时测量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呼吸指数(RI)、右心房血/左心房血中性粒细胞比值和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等.结果CPB结束后1小时和8小时,对照组RI较CPB前和氨茶碱组明显增高(P<0.05),氨茶碱明显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抑制TNF-α和IL-8的释放,减少MDA产生,促进IL-10的产生.结论氨茶碱能够减轻炎性反应和CPB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抑肽酶用于体外循环肺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小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首次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4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1h及24h测定TNF-α和IL-10血浆水平,于CPB前,CPB结束后10min,1h测定呼吸指数(RI)。结果:CPB结束后1h及24h,对照组TNF-α明显高于诱导前及相同时点抑肽酶组的水平(P<0.05),CPB结束后1h,两组IL-10均明显增加,但抑肽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B结束后10min及1h,对照组RI较基础值及抑肽酶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抑肽酶具有抗炎及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心内直视术患儿体外循环(CPB)前后静脉血白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8例,分别在CPB前(主动脉置管时)和CPB停机时采取静脉血标本5ml,提取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获取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得到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A经提纯和片断化后与U133A基因芯片杂交。杂交后的芯片用专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仪采集荧光强度值,并用Affymerrix(r) Microarray Suite 5.0软件分析基因表达规律。结果:CPB前表达开放的基因共7023个,CPB后表达开放的基因7810个。与CPB前比较,有2873个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1390个增高,1483个降低,差异性变化在3倍以上者共有96个,本研究按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对这部分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CPB引起心内直视术患儿静脉血白细胞基因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表达,其特点与全身性炎性反应的临床认识相符,某些在功能上与肺损伤有关的基因表达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急体外循环(ECPB)在抢救心脏或非心脏危重病人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心脏病人以动脉-静脉转流法,非心脏病人则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法。结果 ECPB占同期体外循环手术3.85%(33/857)。心脏手术ECPB27例,成功19例,死亡8例;非心脏手术6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采用ECPB可挽救以往认为无法抢救的重危病人的生命或减少后遗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实验动物左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和MDA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点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呼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病儿对照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为13.75小时,而用药组为8.87小时(P<0.0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外源性PS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肺内隔离,抑制肺内趋化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MDA的产生,且病理形态学证实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监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在心肺转流(CPB)各时段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o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西京-90鼓泡式氧合器和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鼓泡式氧合器组(B组)和膜式氧合器组(M组)。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后CPB开始前(T1)、主动脉阻断开放前(T2)、CPB结束时(T3)、术后2h(T4)、6h(T5)、24h(T6)及48h(T7)取静脉血5ml用ELISA法测定sICAM-1、sE-selection及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于T2时开始显著升高,T4时达到峰值(P<0·01)。sICAM-1于T5时开始升高,T6时达峰值。sE-selection于T4时开始升高,T5时达峰值(P<0·01)。M组大部分时点TNF-α、sICAM-1、sE-selection的浓度均低于B组。结论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期间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吸入一氧化氮 (NO)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肺动脉高压取得较好作用 ,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 ,但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浆NO浓度变化报道尚少。本文测定了CPB期间及停机后血浆NO浓度的变化 ,旨在为临床应用NO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CPB10分钟、停机前及停机后 1、6、12小时和 2 4小时测量血浆NO浓度。结果 术前血浆NO平均值 ( 2 73± 0 67) μmol/L ,而CPB后 10分钟、停机前及停机后 1、6、12小时和 2 4小时分别为 ( 3 80± 1 61)、( 4 0 9± 1 3 0 )、( 3 97± 1 18)、( 3 80± 1 3 1)、( 3 69± 1 0 2 )和 ( 3 4 1± 1 2 1) μmol/L。停机前达最高值 ;停机后浓度有所降低 ,但均较术前值显著升高 (P <0 0 0 0 1) ;术后 2 4小时仍高于术前。结论 CPB可导致血浆NO浓度显著升高 ,且持续至停止CPB后 2 4小时。CPB降温和复温过程对NO有影响 ,复温期NO浓度达最高值。NO浓度升高可能与CPB过程中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对心肺转流(CPB)停机后严重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1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停机后发生严重低血压时,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负荷量0.6U及维持量1~4 U/h.记录切皮前(T1)、CPB停机后注射垂体后叶素前(T2)、注射垂体后叶素后5min(T3)及术毕时(T4)MAP、HR、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阻力(SVR)、心脏指数(CI)及每搏指数(SVI).结果 20例患者CPB停机后发生严重低血压.与T1时比较,T2时MAP及SVR显著降低(P<0.01),HR增快(P<0.01);与T2时比较,T3时MAP、SVR、CI及SVI显著升高(P<0.05或P<0.01),T4时MAP与SVR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垂体后叶素可改善CPB停机后严重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肺动脉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