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     
糖尿病属於中医消渴的范畴。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  相似文献   

2.
黄为群  周洲 《河北中医》2008,30(2):156-157
<中医内科学>"消渴"中阐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肾为主,并与肺、胃关系密切.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我们认为,<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消渴的论述难以满足现代糖尿病的中医诊疗需要,现将消渴临床辨证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尿路感染在中医学中属于淋证的范畴,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消渴合并淋证其病因病机多由膀胱湿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引起,糖尿病可能影响到膀胱神经而发生尿潴留,从而引起或加重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钟文  谢春光  高鸿  晁俊  方传明  富晓旭 《新中医》2017,49(1):196-199
中医学自古有从脾论治消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又有脾主肌肉理论及健脾生肌治法。现代科学越来越多研究肌肉与糖尿病的关系。本文旨在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的潜在机制,建立"脾-肌肉-糖调节"轴心,探索从脾论治消渴及糖尿病性肌萎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属于中医学消渴及兼症范畴。从高血糖状态与中医病机"饮食积滞"的相关性,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进行再认识,并将消法作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称为消渴脑病,属"健忘""痴呆"等范畴。目前,中医多从心、脾、肾、脑论治,但在临床上消渴脑病属肝阳虚所致的上热下寒证亦不少见,但鲜有论述,笔者针对此证,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疗效颇佳,遂将机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世界上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抑郁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糖尿病合并抑郁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糖尿病合并抑郁在中医学中应属于"脾瘅""消渴""郁证"等范畴,在"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中亦有记载。现代一些医家将其称为"消渴郁证"。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有一定优势,但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制在进一步揭示,多种因素均可致病。本文就糖尿病合并抑郁相关研究、共病机制、相关因素及中西医临床防治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名称,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致盲率较高,是目前中西医治疗的难点,中医学对之多有论述,本文通过整理中医文献,总结出津液学说、气阳学说、玄府闭塞、瘀血阻络为消渴目病的主要病机,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至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达4.25亿[1].中医根据其多饮善渴的特点,将本病归为"消渴"范畴,病因归结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2].目前西医主要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等治疗,而中医学认...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临床上常见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心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等病症。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所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就指出了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食疗是在数千年的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辨证用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本病多由素体阴虚,脾失健运,肺胃燥热所引发,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的"消渴"、"痹症"范畴。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多年来医家对本病的研究结果,提出提高中医辨证能力、统一规范中医治疗方法的必要性,使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脉络更为清晰,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人群逐年增多,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主要死因,国内外将糖尿病等同于冠心病,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主要应用降糖、调脂、抗凝等药物,疗效不令人满意。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对其大血管病变,目前中医多从病久夹瘀进行辨治,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振 《家庭中医药》2019,26(11):33-35
<正>古代虽然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但中医对糖尿病的关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把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和肌肉消瘦等糖尿病的部分典型症状称为消渴。消渴就是因渴而消瘦的意思。那为什么会出现消渴呢?是因为肾阴不足,造成虚火上炎,热灼了津液,人体津液少了,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将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但在临床上多互见,难已截然区分,所以统称为"三消"或"消渴".消渴症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通过针灸疗法和药物配合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的免疫康复,是治疗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消渴目病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五轮学说"结合脏腑辨证,探索消渴目病的诊疗方案,以期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但经临床证明,传统概念上的消渴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中医消渴的特征.例如无法通过患者是否口渴、多饮、多尿来区别所患的是糖尿病还是尿崩症,也可说明了消渴不完全等于糖尿病.若糖尿病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症状时,可以按照中医上的消渴病症诊治,但如果是糖尿病初期或者没有症状时,对如何进行治疗众说纷纭,因此制定一个对糖尿病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有关专家的论断,针对如何对糖尿病进行中医上的诊断及治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大钧  范克 《河北中医》2001,23(9):682-683
糖尿病肾病 (DiadeticNephropathies ,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脏并发症性蛋白尿 ,常显示病情加剧且不能逆转 ,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DN系在消渴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多由消渴日久 ,肝肾精亏 ,肾阳虚衰所致 ,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眩晕等范畴。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消渴兼证水肿的病因病机 ,古代文献早有记载 ,如《圣济总录》 :“消渴病多转变 ,……久不愈 ,……能为…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