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魏芬  刘剑萍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82-1483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术前定性诊断与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3/2006-03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右眼9例,左眼14例;年龄18~63(平均41.2)岁;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10例采用前路结膜切口开眶入路,6例采用前路皮肤切口开眶入路,7例采用外侧开眶入路。结果:96%(22/23)根据超声波和CT可作出术前准确诊断。70%(16/23)采用前路开眶,30%(7/23)采用外侧开眶顺利摘除肿物。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基本上可作出诊断,安全、有效地摘除海绵状血管瘤选择手术进路很重要,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大部分的病例不需外侧开眶即可顺利摘除肿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膜入路摘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经结膜入路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42例(42只眼)。结果 1例改行外侧开眶,3例改前路开眶,2例未寻找到肿瘤为保存视功能放弃手术,其余均顺利切除肿瘤。除1例视力丧失外,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微创结膜入路摘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以及术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肿瘤的组织来源、手术进路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肿瘤101例。结果前十位的眼眶肿瘤分别是:海绵状血管瘤22例(21.78%),静脉性血管瘤10例(9.9%),(表)皮样囊肿泪腺10例(9.9%),泪腺混合瘤8例(7.92%),炎性假瘤7例(6.93%),脑膜瘤6例(5.94%),腺样囊性癌5例(4.95%),淋巴瘤4例(3.96%),肉瘤3例(2.97%),神经鞘瘤2例(1.98%)。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入眶68例,外侧开眶27例,眶内容6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与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术前对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为脑膜瘤及泪腺肿瘤。  相似文献   

4.
眼眶手术1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开眶手术的种类,手术进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我院1986-1998年间十种常见的开眶手术1302例。结果:全部病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340例。静脉性血管瘤204例。静脉曲张106例,视神经脑膜瘤96例,神经鞘瘤97例,视神经胶质瘤38例,(表)皮样囊肿135例。泪腺混合瘤83例,泪腺腺样囊性癌54例,炎性假瘤149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开眶722例,外侧开眶553例,内外联合开眶7例,经额开眶7例,眼眶内容切除13例。术后6个月内出现眼外肌功能障碍355例,上睑下垂96例,瞳孔形状改变31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和手术进路设计非常重要。手术效果与病变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正确术式的选择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术后肿瘤复发频度依次为炎性假瘤,神经源性肿瘤,泪腺肿瘤和血管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5月以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15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到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1例,其中13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经结膜入路摘除的13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顺利,时间仅需15-20min,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附9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眼眶手术常用入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武警总医院眼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共做各种眼眶手术90例(92次)。结果:前路开眶27例(29次),外侧开眶30例,结膜入路26例,内侧开眶3例,眶内容摘除术4例,结论:眼眶手术入路选择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范围和术者熟练程度而定,尽可能采取术野暴露清楚。损伤小,易于切除病变和外观良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眼眶肿瘤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眼眶肿瘤的种类、手术进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眼眶肿瘤45例(45眼)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眼眶肿瘤中囊肿12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静脉性血管瘤6例,泪腺多形性腺瘤5例,神经鞘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各3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鞘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及眼眶骨瘤各1例.45例均进行手术摘除,其中前路开眶32例,外侧开眶9例,经筛窦内侧开眶2例,外侧结合内侧开眶1例,经颅开眶1例.术后6个月复查上睑下垂2例,瞳孔改变3例,眼球运动受限2例.结论 眼眶肿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大多因眼球突出而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多种形状的占位性病变,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注意手术技巧和术式的选择可以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内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OCH)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01/2021-08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CH的患者128例128眼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确定OCH在眼眶内的位置,以此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OCH发生于眼眶内的位置:肌锥内82眼,肌锥外46眼。根据肿瘤所在象限分类:外上象限24眼,外下象限38眼,内上象限28眼,内下象限12眼,中央区26眼。手术入路的选择:(1)肌锥内OCH:结膜入路53眼,外侧开眶入路22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5眼,皮肤入路1眼,鼻内镜经鼻入路1眼;(2)肌锥外OCH:皮肤入路29眼,结膜入路12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术后疗效:除1眼肿瘤残留外,其余127眼肿瘤均完整摘除。术后并发症:(1)眼球运动受限16眼,其中结膜入路11眼、外侧开眶入路4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1眼;(2)视力下降9眼:其中结膜入路3眼、外侧开眶入路6眼;(3)瞳孔散大9眼:其中结膜入路4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4)眶内出血3眼: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经结膜入路摘除肌肉锥体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结果 经结膜入路均可顺利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前准确定性,正确定位,判断粘连程度,来选择结膜入路可以安全而简便地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与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2000-01/2008-05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7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27例患者中男51例,女76例;右眼67例,左眼60例,年龄6~62(平均32)岁,临床表现主要是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59例采用前路开眶,68例采用外侧开眶顺利摘除肿物。病理检查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切面呈海绵状。随访未见1例复发。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能做出正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不同入路手术摘除的效果及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64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手术入路、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其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 经结膜入路者101例(占61.6%),位于肌锥内间隙,边界清楚且无明显黏连.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者25例(占15.2%),位于肌锥外间隙,位置浅在.外侧开眶者32例(占19.5%),位于肌锥内间隙,均有较多黏连.内外侧联合开眶者5例(占3.0%),位于肌锥内间隙,形态不规则或者有较多黏连.内侧开眶者1例(占0.6%)、位于内直肌内侧.156例患者肿瘤完整摘除,仅有2例视力丧失.另8例患者患者大部分切除.结论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成功摘除.眼眶手术入路选择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范围而定,尽可能采取术野暴露清楚,损伤小、易于切除病变和外观良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20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u ZY  Yan JH  Han J  Yang HS  Lin Z  Chen ZC  Ai SM  Mao YX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323-325
目的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术前定性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1986至2000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9例中,男86例,女123例;右眼86例,左眼123例;年龄5~68岁,平均39,2岁;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95%(199/209)根据超声波和CT或MRI可作出术前准确诊断。64%(134/209)采用前路开眶,36%(75/209)采用外侧开眶顺利摘除肿物。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基本上可作出诊断,约2/3的病例不需外侧开眶即可顺利摘除肿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眶内海绵状备管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5.
The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 managed at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Jan. 1, 1986 to Dec. 31, 2000 (n = 214)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m, 126 patients were female and 88 were male. The mean age was 39.4 years, ranging from 5.0 to 68.0 years. The left orbit was affected in 127 cases and the right one in 87 cases. No case showed bilateral involvement. A painless, gradually progressive proptosis and visual disturbance were the main clinical signs. Ninety-thre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199/214) could be accurately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based on echography and CT/MRI. The tumors were removed successfully by standard lateral orbitotomy in 35% (75/214) and by anterior orbitotomy in 65% (139/214). Anterior orbitot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 with excellent eff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外側開眶術是治療眼眶中、後部腫瘤及泪腺腫瘤的一種標準術式,本文主要討論現代外側開眶術手術方法及適應癥.方法采用標準外側開眶,"S"形外側開眶和外側結合内側開眶術三種術式共做70例眼眶腫瘤.結果采用標準外側開眶適合于視神經以下腫瘤的切除(38例),"S"形外側開眶適合于視神經以上腫瘤的切除(28例),外側結合内側開眶適合于視神經周圍廣泛腫瘤的切除(4例).均獲較好效果.結論根據腫瘤的性質,位置和範圍采用不同術式的外側開眶.包括眶上、下緣的外側開眶使術野明顯擴大,提高J手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