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初孕妇女及200例无流产史的初孕妇进行比较,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妊娠病理发生情况(孕早期先兆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两组胎儿情况(胎儿体重、畸形率、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对再次妊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3个月无症状孕妇宫颈过短(≤15 mm)和自发性流产的关系,并研究较早(<20周)发生宫颈过短是否有更高的自发性流产危险.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6月该院264例妊娠14 ~24周无症状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宫颈长度(≤15 mm、>15 mm)分组,并将宫颈过短孕妇按发现时间(妊娠时间<20周、20~24周)分层.评价指标为自发性流产孕妇例数及从检查到流产的时间间隔.结果:①宫颈长度≤15 mm、>15 mm的宫颈长度均数分别为(11±2.6)mm、(27.4±2.63.8) mm;超声检查发现宫颈过短妊娠时间<20周、20~ 24周的孕妇妊娠时间均数分别为(18.8±0.2)周、(22.8 ±0.7)周.②宫颈过短的孕妇自发性流产比例更高[妊娠<28周流产(42.6% vs.0.7%;P<0.01)、妊娠<32周流产(56.7% vs.2.5%; P<0.01)];在妊娠20周前检查出宫颈过短的孕妇比20~ 24周检查出宫颈过短的孕妇自发性流产比例更高[妊娠<28周流产(77.4% vs.30.8%;P<0.01)、妊娠<32周流产(80.6% vs.48.3%;P<0.01)],且从检查到流产的时间间隔更短(27 vs.61.5 days,P<0.01).③宫颈过短、<20周发现宫颈过短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9.126,1.471).结论:宫颈过短(≤15 mm)的孕妇、在妊娠20周前发现宫颈过短的孕妇比20 ~24周检查出宫颈过短的孕妇具有更高的自发性流产危险.  相似文献   

3.
邓梅先 《中国妇幼保健》2014,(23):3805-3806
目的:探讨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武汉市第五医院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孕妇有人工流产史,50例孕妇有药物流产史。比较两组孕妇再次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史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窒息及胎儿畸形发生率(26.00%、18.00%、30.00%、24.00%、26.00%及44.00%)均显著高于药物流产史组(12.00%、8.00%、12.00%、10.00%、8.00%及16.00%);两组流产≥2次孕妇胎盘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产1次的孕妇(P<0.05)。结论:有人工流产史以及流产次数≥2次对再次妊娠结局及分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积极做好避孕工作并尽量减少计划外妊娠。  相似文献   

4.
初孕妇女药物流产与负压吸宫流产对再妊娠影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初孕妇女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26例有药物流产史及260例有负压吸宫流产史的初孕妇女进行比较,随访其妊娠分娩结局。结果表明: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流产组明显低于负压吸宫流产组(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负压吸宫流产组(P<0.05)。提示: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低于负压吸宫流产者,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要求自愿流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进行人工流产,对比两孕妇的流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完全流产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0例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史方式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人工流产组(114例)和药物流产组(136例),另外选择我院无流产史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孕妇孕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孕期前置胎盘、先兆流产及产期胎盘粘连、胎盘残留、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流产组孕期前置胎盘、先兆流产及产期胎盘粘连、胎盘残留、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p<0.05).结论:早期妊娠采用药物流产安全性更高,会减少再次妊娠孕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HCM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抗体夹心法检测6 022名孕妇血清中HCMV-Ig M水平。结果:孕妇血清中HCMV-IgM阳性率为1.11%,其中正常孕妇为0.78%,习惯性流产孕妇为14.72%。在随访的50例HCMV感染孕妇中,妊娠结局为自然流产者占32.00%(16/50);生理性黄疸者占26.00%(13/50),显著高于其他异常妊娠结局者(P<0.001)。结论:HCMV宫内感染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尤其是自然流产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视对育龄妇女的HCMV感染的筛查,增强孕期的保健水平,在妊娠的早、中、晚期进行复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妇女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产科接诊的108例宫内早孕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早期的流产次数及是否流产分组,无妊娠早期流产史42例为正常妊娠组,复发性流产再妊娠孕妇34例为流产史组,早期流产孕妇32例为流产组。采集3组孕妇的静脉血进行不同孕周血清HCG、P水平检测并比较。结果:3组孕妇在不同孕周血清HCG、P水平比较存在差异(P0.05)。在孕4周、6周、8周、10周时,血清HCG水平正常妊娠组流产史组流产组(P0.05);血清P水平正常妊娠组和流产史组均高于流产组(P0.05),组与B组孕6周、10周P水平正常妊娠组与流产史组未见差异(P0.05),孕4周、8周P水平正常妊娠组高于流产史组(P0.05)。以3128U/L、18mg/L分别作为血清HCG和P诊断自然流产的最佳界点值,计算出血清HCG对孕早期自然流产的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较高(100%、100%),P对孕早期自然流产的诊断特异性、阴性预测值较高(76%、68%)。结论:早期妊娠流产与血清HCG、P水平有一定关系,血清HCG水平对早期妊娠流产有较高的敏感性,是预测复发性流产女性再次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绒毛膜隆起的妊娠结局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34537名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名孕妇为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及临床预后。结果早期妊娠中绒毛膜隆起检出率占0.23%(78/34537)。在78名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中,有12名孕妇要求终止妊娠,占15.38%(12/78);其余66名孕妇中,有23名孕妇为早期流产,3名孕妇为中期流产,流产率为39.39%(26/66)。在40名活产孕妇中,绒毛膜隆起平均值为(10.18±5.52)mm,在26名流产孕妇中,绒毛膜隆起平均值为(10.34±5.76)mm,活产孕妇与流产孕妇绒毛膜隆起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2,P>0.05)。在66名孕妇中,有48名孕妇(72.73%)伴有1个绒毛膜隆起,其中9名孕妇流产(18.75%);有18名孕妇(27.27%)伴有1个以上绒毛膜隆起,其中17名孕妇流产(94.44%);绒毛膜隆起1个与1个以上的孕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9,P<0.05)。结论妊娠结局与绒毛膜隆起的大小无关联,与其数量有关。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密切随访观察患者,警惕后期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血锌干预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7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除常规安胎治疗外,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检测血清锌浓度,对血锌低者予补锌治疗;B组仅予常规安胎治疗。追踪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先兆流产孕妇低血锌者占55.8%,A组孕妇最终流产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血清锌对维持正常妊娠有重要作用,血锌低可能会导致早期流产。血锌干预可改善先兆流产孕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李书卫  许琳  陈曼玲  金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60-196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孕妇进行PCOS筛查,选择129例PCOS孕前或孕早期存在胰岛素抵抗合并宫内单胎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年龄及孕前BMI相匹配的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2∶1配对,258例符合条件的非P-COS孕妇被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PCOS伴胰岛素抵抗组自然流产、GDM、PDH、早产、巨大儿等异常妊娠结局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伴有胰岛素抵抗增加了妊娠妇女自然流产、GDM、PDH、早产、巨大儿等异常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妊娠相关蛋白(PAPP-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妊娠早期流产治疗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5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72例)和难免流产组(63例),产前检查正常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ROG)、雌二醇(E_2)水平与流产及胚胎停育的相关性,为诊断胎儿发育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进行常规孕前检查的妊娠早期孕妇200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早期正常妊娠组(172例)、流产组(18例)、胚胎停育组(10例),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孕妇血清hCG、PROG、E_2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妊娠结局组孕妇血清hCG、PROG、E_2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与早期正常妊娠组孕妇比较,流产组与胚胎停育组孕妇血清hCG、PROG、E_2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产组孕妇比较,胚胎停育组孕妇血清hCG、PROG、E_2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妊娠早期孕妇血清hCG、PROG、E_2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流产组孕妇血清hCG水平与PRO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组孕妇血清激素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合适的血清hCG、PROG、E_2水平是维持孕妇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妊娠早期血清hCG、PROG、E_2水平降低与流产及胚胎停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监测血清hCG、PROG、E_2水平有助于预测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某院门诊自愿要求药物终止早期宫内妊娠的312例临床资料。患者停经天数35~60天。分析孕妇妊娠次数、子宫位置、妊娠囊大小、有无剖宫产史等与流产失败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均使流产失败发生率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妇女妊娠次数、子宫位置、妊娠囊大小、剖宫产史等与药物流产效果相关,临床应用药物流产时需掌握适应证以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二胎孕妇妊娠期精神障碍发生情况,探究其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梁平区二胎妊娠期孕妇1364名,使用调查表调查孕妇心理健康情况,分析精神障碍孕妇分娩结局及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294名二胎孕妇完成调查问卷,妊娠期精神障碍126例(9.7%)。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分娩方式、第一胎高危妊娠、计划二胎等与二胎妊娠期孕妇精神障碍发生有关(P0.05);126例妊娠期精神障碍孕妇中发生不良分娩结局38例(30.2%),年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高危妊娠、计划二胎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有关,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高危妊娠是影响精神障碍孕妇不良分娩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二胎孕妇妊娠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未产妇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130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初孕妇及130例有人工流产史的初孕妇进行比较,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 因胎盘因素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人流产组(P<0.05)。结论 未产妇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比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妊娠丢失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680例,其中早期妊娠丢失(妊娠13周内)孕妇80例,妊娠未丢失正常分娩孕妇600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孕妇妊娠丢失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妊娠丢失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80例孕妇中早期妊娠丢失发生率11.8%;有既往流产史、先天性子宫畸形、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早期病毒感染、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的妊娠丢失率高于未妊娠丢失孕妇(P〈0.05),但不同年龄孕妇妊娠丢失率无差异(P0.05);将孕妇是否发生妊娠丢失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既往流产史、有先天性子宫畸形、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有早期病毒感染、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子宫畸形、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孕妇发生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OR=4.987,4.683)。结论:各年龄妊娠孕妇均有一定的早期妊娠丢失发生几率,宫腔先天性异常和获得性疾病史可影响孕妇早期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超声的血流参数变化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妊娠结局将妊娠持续时间≥16周的孕妇作为持续妊娠组(108例),将难免流产或妊娠时间不能维持到16周的孕妇作为难免流产组(74例),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的255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的变化情况及两组孕妇不同妊娠阶段的S/D值、PI值、RI值。结果难免流产组孕妇的S/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持续妊娠组孕妇(P<0.05);且难免流产组孕妇的R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持续妊娠组孕妇(P<0.05);3组孕妇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0周时,对照组孕妇与持续妊娠组孕妇的S/D值、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0~12周时,对照组孕妇与持续妊娠组孕妇的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分别与对照组、持续妊娠组孕妇的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的S/D值、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分娩周数短于持续妊娠组,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持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重于持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超声的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可有效防治先兆流产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卢银平  曹伟  洪梅  董继华  刘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34-4335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 19(Human parvovirus B 19,HPVB19)感染与习惯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的关系。方法:建立人细小病毒B 19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检测方法,采集习惯性流产孕妇流产组织和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流产组织中HPV B 19 DNA。结果:56例RPL孕妇流产组织中HPVB 19 DNA有16例阳性,阳性率28.6%,5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织中HPVB19 DNA有2例阳性,阳性率4.0%,2组HPV B19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38,P<0.01)。流产次数与HPV 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关系(χ2=0.03,P>0.05)。结论:RPL孕妇HPV B 19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HPV B 19感染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血清中不同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旨在为血清学联检筛查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门诊常规孕前检查的孕妇400例,收集不同孕周(早期妊娠100例,中期妊娠200例,晚期妊娠100例)孕妇的外周血,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不同孕期孕妇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RO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跟踪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妊娠结局组孕妇血清各激素水平差异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400例不同孕期的孕妇中,正常妊娠结局者364例,占91%;早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流产和胚胎停育,且流产、胚胎停育孕妇血清hCG、PROG、E2水平低于早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570±6 219、5 997±1 790 vs 89430±19 689,18.36±4.58、10.87±1.42 vs 37.68±12.02,756±153、282±129 vs 1 270±220,P<0.001);胚胎停育孕妇血清h CG、PROG、E2水平低于流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997±1 790 vs 22 570±6 219,10.87±1.42vs18.36,282±129 vs 756±153,均P<0.05);中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唐氏综合征,且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清h CG水平高于中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 500±13 787 vs 43 720±16 038,P<0.01),血清u E3、AFP水平低于中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5±0.14 vs 2.94±1.41,21.69±3.29 vs 54.08±23.34,均P<0.05);晚期妊娠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h CG、AFP水平高于晚期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700±2 662 vs 25 389±8855,179.33±27.82 vs 104.15±23.10,均P<0.001);不同妊娠期各激素相关性分析中,流产孕妇中血清h CG与PROG呈正相关,r=0.660。结论:妊娠早期血清h CG、PROG、E2水平降低与流产及胚胎停育有关,妊娠中期血清h CG水平升高、血清u E3、AFP水平降低与唐氏综合征有关,妊娠晚期血清h CG、AFP水平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