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炒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可使其产生或增强止血的功效.炭药的使用约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角发"炒炭制成"血余炭"的记载.历代在品种、用途制作方法上都有发展和变化.关于质量要求,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有"烧炭存性,勿令灰过","炒令黑勿太过"等记载,最终被古人总结出"炒炭存性"的古训作为对炒炭质量的要求.这一要求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当今中药炭药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炭类中药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类中药(以下简称炭药)是一类用途较广,功效特殊的中药。早在汉代《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乱发烧灰的记载,并在桑根皮、王不留行项下分别指出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可见当时制作炭药已有相当的技术水平。中医文献中有关用炭药治病的记载较多,如蛇和蟾  相似文献   

3.
略谈“炭药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鑫  李涛 《河南中医》1999,19(1):59-60
炭药止血用于临床历史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就有“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疒有”的记载。但这一时期,炭药的应用并不广泛,炭药止血的理论尚未成型。直至金元时期,著名医家葛可久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红见黑则止”,炭药止血的理论才算有了雏形。也正是这...  相似文献   

4.
中药制炭理论之现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痏(创伤)”的记载,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标志着炒炭存性理论的形成。迨至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影响很大,使金元医家开始总结炭药与止血之间的关系。根据当时盛行的五行生克规律,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产生了“以黑胜红”、“红见黑则止”的炭药止血理论,不难看出,炭药止血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科学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只能运用五行生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炭药的作用,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有片面性。为弄清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炭止血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炭药用于临床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炭类药不断发展,并沿用至今.早期炭药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自元代葛可久提出了"血见黑则止"的炭药止血理论,炭药品种大量增加,并多用于出血类疾病,自此,炭药的应用逐步集中在止血方面.经过临床应用实践和现代研究发现,有些中药制炭后确能产生或提高止血效果,但也有些中药按传统要求制炭后,止血作用降低.这些现象说明炭药止血理论既有科学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作为炭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炭药止血理论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炙法中,有“炒炭”一法,就是将生药炒黑,使之炭化而不成灰,以加强或改变入剂后的某种或某些药性,达到最佳疗效。 在古代,早期的药炭并不都是为了提高药物的止血作用。直到元末,葛可久使用“十灰散”治吐血,并将此方记载于《十药神书》中,“炭药止血”和“红见黑止”的理论和治验才逐渐完善和丰富起来。从而使药炭发展到现代,其医疗作用中的止血,已近乎“专利”了。  相似文献   

7.
浅谈崩漏治疗中炭药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乃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古今医家于崩漏治疗时大都或多或少使用了炭药。然而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 ,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 ,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 ,即“血见黑即止” ,且最易留瘀 ,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故 ,故主张少用或不用。本文拟就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 ,以及正确使用炭药的问题 ,加以探析。1 古代文献的记述历代妇科名著 ,如《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妇人规》、《女科撮要》、《傅青主女科》、《妇科玉尺》中 ,有关治疗崩漏的炭药数目繁多。按原生药归类 ,有补阳药、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  相似文献   

8.
炭药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从《五十二病方》到清代于诸家方书、本草中皆可发现数量不等的炭类中药.炭药是中药的炮制品之一,然而现代医家大多局限于止血一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不仅将止血类药物炒炭取其收敛止血之效,还将清热类、补益类、温里类、收涩类等药物炒炭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血见黑则止”又称“红黑则止”,语出葛可久《十药神书》,意为药物炒炭后有止血之效,并列出以炭类药为主之止血名方十灰散,被后世奉为治疗出血之圭臬,医家莫不从之。笔者临证用之,确有卓效,但也遇疑惑,深探究之,略有心得,故不揣浅陋,胆呈管见,以为引玉之砖。1 探 源 炭类药虽早在《内经》即有记载。但明确提出“血见黑则止”并在临床大量使用炭类药治疗出血的却是葛可久。葛可久(1134~1229年)为元代名医。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通儒、道、医、律,以医济世,著有《十药神书》行世。本书是治疗虚劳咳血(肺结核)专书。虽篇幅很小,却相当精练。反映出当时的中医对肺痨病所致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都已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由于咯血为肺结核主要症状,故葛氏对此极为重视,认为肺痨咯血“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葛可久《十药神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并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炭技术的正确运用莱芜钢铁总厂医院(271126)吴茂富关键词中药炮制炭药炒炭焖煅炭中药炭药是一种用途广、疗效可靠的炮制品。由于其炮制工艺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炮制火候及程度不宜掌握,致使炮制品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影响临床疗效。为此,本文就常用的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的成分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淑杰  梁大雪 《中药材》1994,17(12):24-25
栀子炭药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多处记载炭药有止血功能,并强调存性。现代《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下亦有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炭化的规定,其目的是对炭药内在质量要求。对于栀子炒炭质量考察,测定方法,未见有报导。笔者在承担“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栀子饮片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栀子炒炭炮制项下,各地炒炭温度,炒炭存性标准不一,严重的影响内在质量差异较大,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炮制的样品中栀子甙、鞣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为栀子炒炭存性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制炭止血理论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规划 《中医研究》2004,17(5):15-16,18
中药制炭用于止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炭药止血理论.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成为炮制炭药的第一个质量标准,迨至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对炭药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使金元医家开始总结炭药与止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武月萍 《中医杂志》2011,52(2):98-100
张磊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老师业医60年,辨治精准,方药灵变,重视药物炮制,尤其对炭药运用,得心应手。炭药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炭药品种达27种,但作为“药材与饮片”项目单列的只有大蓟炭、荆芥炭、荆芥穗炭、血余炭、贯众炭等5个品种。其余的品种均只列在原药材的“炮制”项下,如干姜炭、干漆炭、小蓟炭、鸡冠花炭等。《名医类案》、《妇人大全良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妇科玉尺》共记载69种炭药。笔者有幸跟张磊老师侍诊学习,现总结老师应用炭药临床经验,初步整理如下。1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曾经炒炭用过的药物有200种左右,目前沿用的炭药尚有70多种,中国药典77版中收载22种。在所有的炭药中,大部分都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本文试就其止血机理作一讨论。一、古代对中药炒炭止血的论述古人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水克火即黑克红,因此有“以黑胜红”、“红见黑则止”的论述。明代李时珍认为“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清代汪昂在  相似文献   

15.
论中药材制炭“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尊华 《河南中医》2000,20(6):62-63
中药材制炭包括炒炭和扣锅煅炭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求制炭“存性”。“存性”指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制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的原形,如槐花、荆芥之类。现就炭药的制备和“存性”的意义略述己见。1炭药的制备 历代曾使用炭药近200种。虽“药典”和各地“中药材炮制规范”对炭药使用和制备都有具体规定,但由于地域性和医师用药特点,各地临床使用的炭药品种都超过了“药典”和“规范”所载品种。1.1炒炭 ①制法:炒炭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果实、根、茎、树皮类及质地…  相似文献   

16.
炭药炮制方法之管见——烫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明代《本草蒙筌》述:“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炭药的炮制,历代都是采用武火炒炭,密闭扣锅煅炭等方法制备之,其方法:炒炭:强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存性。煅炭:药材置铁锅内,上面再盖一较小的锅,密闭加热。停火凉透后开锅取之。其缺点是药物受热不匀,易造成灰化、炭化、生片;叶类药材质轻,火候不易掌握,易燃,浪费大,  相似文献   

17.
临床对于中药饮片的生品和炮制品若使用不当 ,就起不到应有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就调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生品、炭品使用混乱现象 ,简析中药炭品的处方应付问题。1 生品与炭品的疗效差异生品经炒炭后 ,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收敛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药物的选择也就有所侧重。例如 :栀子 ,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 ,是一味古老而传统的中药 ,具有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的功效。生用善于泻火清热 ,凉血解毒 ,炒炭则增强凉血止血 ,收涩的作用。《伤寒论》中以擘法用 ,《肘后方》有烧末的记载 ,《普济本事方》中有“烧存性”的…  相似文献   

18.
傅东明 《中医杂志》1993,34(10):585-587
通过复习崩漏文献,结合崩临床用药实践,对骨漏治疗中炭药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炭药用于崩漏治疗有标本兼顾的优点,并非单纯为了止血;崩漏的病因和病机,仍是炭药“存性”的作用之“的”。崩漏留瘀的原因较多,不可囿于“血见黑则止”而将崩漏留瘀完全归咎于炭药。崩漏治疗中应用炭药,仍应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才能宽炭药的用药思路,充分发挥炭药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炭类中药浅议姜秀清,李华目前炭类中药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兹不揣浅陋就“炒炭存性”、“黑能胜红”等概念,谈谈肤浅看法。1炒炭存性对于“炒炭存性”目前大致有如下两种认识:1.1通过高温炒炙改变了药物原来的质地、气味、成分,获得了新的性能,即所谓获得之...  相似文献   

20.
藏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且一种藏药往往有多种炮制品。而炭类药材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8世纪的藏医药学家字妥·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后补续)记载:“大仙谛听!上述五类药中没有讲述之有炭丹药、硬膏、药酒三种。治寒性疾病以炭丹药为佳,热性疾病可用硬膏治疗,药酒能治风病夹杂津胆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