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它与凝血酶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二者结合后可大大激活抗凝血物质蛋白C的活性,从而使蛋白C转化为活化的蛋白C,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栓调节蛋白作为凝血和纤溶的调节蛋白, 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既可以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一个标志物,又可以作为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IC组29例、DIC组34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AP、TAT和TM量,并与32名健康人对照。结果 DIC早期组与DIC组PAP、TAT、TM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DIC早期相比,PAP、TAT、T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TAT和TM是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对DIC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早期诊断方法并观察纤溶抗凝疗法的疗效。方法:详细分析60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将应用纤溶抗凝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调查28例未用纤溶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核磁共振(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早期纤溶抗凝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缓解、体征恢复、痊愈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和MRV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纤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在止血与血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既有显著的抗凝、促纤溶等抗血栓功能,又有多种促凝、促血栓成分,现分别介绍于下。 1 参与内皮细胞抗栓作用的因子 1.1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巨核细胞也可少量合成。TM是穿膜糖蛋白,MW 74 000,其分子结构均已阐明。TM是凝血酶活化蛋白C所必需的辅因子,当凝血酶与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曾凤兰  张云 《医学综述》2006,12(12):735-737
高血压易导致血栓性疾病,目前认为与高血压存在血栓前状态有关,高血压血栓前状态主要表现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凝血活性亢进,纤溶因子含量减少,血液黏度增高。研究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对于预防高血压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是纤溶酶介导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产物,其作为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D-二聚体不仅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而且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等领域有新的拓展,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它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症肝炎等疾病中都有升高,所以,D-二聚体测定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的疾病(如肿瘤,妊娠综合征),以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200例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析其对临床血栓性疾病阴性预测值评价的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作群  覃桂芳 《微创医学》2006,25(3):516-518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充分证实了D-二聚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对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冠状动脉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产科疾病等等.本文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友进  尹俊 《广东医学》2008,29(9):1581-158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又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血栓性疾病的逐年上升,对溶栓药物的需求量逐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60例患者及21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阳性率、准确率和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血浆中vWF、TAT、TpP、tPA、P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TpP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vWF、tPA、PAI、DDimer、Fg、TpP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所引起的凝血和纤溶分子表达变化.方法应用D2V感染生长良好的第2、3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观察内皮细胞在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分子变化.结果D2V可以显著上调内皮细胞的t-P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和IL-6水平,而不影响PAI-1.抗IL-6抗体抑制D2V感染对内皮细胞表达t-PA和sTM的增强效应.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是D2V的靶细胞之一,D2V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PA和IL-6并提高血浆中sTM水平,IL-6能有效地增强D2V诱导的纤溶和抗凝分子表达,高水平的t-PA和sTM可诱导纤溶亢进和抗凝效应增强,在IL-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升高的前提下,有助于DHF/DSS患者出现血浆渗漏、血容量丢失甚至出血.  相似文献   

1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为其抑制剂 ,二者均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 t- PA和 PAI是调节纤溶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它们之间的生理平衡对调节血流通畅起重要作用 ,一旦其平衡遭到破坏 ,将导致血栓性疾病等。研究表明 ,饮酒可对 t- PA,PAI产生影响 [1 ] ,我们通过对老年男性饮酒后 30 min及长年饮酒者血浆 t- PA ,PAI活性的测定 ,探讨适度饮酒对老年人血浆 t- PA,PAI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受试者 6 0例 ,均为男性退休职工 …  相似文献   

15.
王保岚  张曼华 《医学综述》2008,14(5):730-733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基化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时,二者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它们作为反映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时,二者水平显著升高。测定vWF和TM水平对早期识别DN时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DN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溶栓药物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溶栓是治疗血栓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剂有第一代链激酶(SK)、尿激酶(UK)及第二代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APSA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单链尿激酶(SCU—PA,Pro—UK)。近年来在应用上述药物纤溶栓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尤其是对心  相似文献   

17.
血浆蛋白C蛋白S及其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浆蛋白C(PC)、蛋白S(PS)缺乏会使人体的凝血及纤溶平衡受影响,使凝血亢进,从而发生血栓性疾病。许多疾病也会影响血浆蛋白C和蛋白S的含量和活性,因此血浆蛋白C、蛋白S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及观察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血浆蛋白C、蛋白S及其检测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2-antiplasmin complex,PAP),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rotein C,PC).结果:2型DR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明显高于无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R组和无DR组STM与PC呈负相关(r=-0.49,-0.45),STM与PAP呈正相关(r=0.47,0.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与DR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对于DR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一个成分,它的主要功能为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从而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PAI-1与多种血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PAI-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1 PAI-1的生化基础和基因结构 PAI-1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52kD,成熟的PAI-1含379个氨基酸。PAI-1主要由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