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纳入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发病24小时内,首次脑CT扫描出血量≥20 ml的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院当天测定FIB,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三个组.结果 纳人合格研究病例148例,患者的FIB水平范围是1.70~7.06 g/L,其均数为3.83±1.00g/L;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别(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有极显著差别(P<0.0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1HSS)评分与FIB水平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302,P<0.001).结论 中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可以较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FIB水平和异常率。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ND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比较急性脑梗死病情与血浆FIB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FIB水平及其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NDS重型亚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亚组患者(均P<0.05),而中型亚组和轻型亚组间血浆FIB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病情越严重,FIB升高越明显,高水平FIB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8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的80名健康对象(对照组)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心病患者的病变支数的增加,其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也明显的升高,组间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诊断冠心病,而且含量越高则表示病情越严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40例非感染性休克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性休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者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感染性休克组治疗后第1、3天逐渐升高,于治疗后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治疗后第5天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第3天(P〈0.05)。结论早期联合监测血降钙素原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20例的DD和FG含量。结果①D-二聚体(DD):AMI组(196.92±106.88)μg/L,UAP组(152.91±62.76)μg/L,与健康对照组(68.56±32.88)μ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113.86±52.05)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②纤维蛋白原(FG):AMI组(3.68±1.06)g/L,UAP组(3.08±0.49)g/L,与健康对照组(2.23±0.33)g/L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SAP组(2.77±0.38)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9月肛肠科就诊的42例缺血性肠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9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观察组发病后72h内及健康组的Fg水平,分析Fg水平与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g 水平为(4.26±1.04) g/L高于对照组的(2.94±0.64)g/L,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PC组Fg水平为(4.82±1.06)g/L高于SC组的(3.75±0.8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程度看U组患者Fg水平为(4.63±1.02)g/L高于NU组的(3.61±0.8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与Fg水平无相关性(r=0.01,0.02,P=0.998,0.923)。而缺血性结肠炎患病程度和患病范围均与Fg水平呈正相关( r=0.972,0.882,0.843,P<0.01)。结论 Fg水平与缺血性结肠炎发病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可作为缺血性肠炎的检测及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 《淮海医药》2010,28(3):245-24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5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C、LDL-C及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C、LDL-C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18.
纤维蛋白原及其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樱  刘树业 《哈尔滨医药》2008,28(1):50-50,53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血浆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蛋白质,血浆中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4g/L。国内外众多研究都已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心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亦有研究证明FIB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1-3],因而有关FIB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折卧床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与非骨折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了解其与近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如何。方法 选择非暴力下肢骨折入院及因非骨折因素入院患者,入院时检测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在住院期间是否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骨折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然而在骨折卧床这同一条件下,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组及高龄组中血栓形成发生率不高于同组相对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低龄组。结论 只要因下肢骨折卧床的患者,不论年龄高低及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均应给予预防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