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溶血栓制剂茴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与其他制剂相比,有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作用。与安慰剂相比,可增加AMI后一年存活率。上述结果与欧洲心脏学会第10届会议几个临床试验报告相一致。报告指出,链激酶常需冠脉内给药或长时间灌注,由于APSAC可在5分钟内静脉注入,故较其他溶血栓制剂(如链激酶)有某些实用的优点。例  相似文献   

2.
为证明钙通道阻滞剂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病人死亡率和造成的神经损伤,作者对1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治疗组病人中风发作后24小时内,每6小时口服尼莫地平30 mg(不能口服者,用鼻导管给药),连续给药28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4周治疗期间,各种原因引起病人的死亡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为8例(8.6%),对照组为19例(20.4%)。在随后6个月期间,两组中都有8人死亡。根据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以来,204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发作病人(AMI)中死亡56例(死亡率为27.45%)。死亡病例部分经救治病情出现转机,甚至已准备出院,因明显的心理因素导致心源性猝死27例。现将与心理因素有关的27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试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性19例(70%),女性8例(30%)。AMI发病24小时内死亡者11例(40%),24~48小时死亡者8例(30%),超过48小时死亡者8例(30%)。年龄自37~90岁。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比了静滴溶血栓药Alteplase加肝素与安慰剂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 5013例AMI患者,于发病5小时内随机2514例接受静滴100mg A1teplase加肝素(治疗组),2499例接受安慰剂加肝素(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7天,对照组7.9天。6个月时随访治疗组2508例,对照组2495例患者。治疗组中死亡261例(10.4%),对照组328例(13.1%),相对减少了21%(p=0.0026)。大多数死亡发生于已证实心肌梗塞者(治疗组12.6%,对照组17.1%,相对减少了26.3%)。治疗组2361例和对照组2300例幸存出院患者中,6个月时分别有108例(4.6%)与129例死亡,死于  相似文献   

5.
237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病后3~15日随机口服地尔硫(艹卓)(60mg,每6小时1次)或安慰剂。随访12~52(平均25±8)个月。全部患者中,首次AMI 1522例,包括非Q波型409例(组1),下壁Q波型664例(组2)和前壁Q波型449例(组3);有AMI史的855例(组4)。组1和2,射血分数0.52~0.54,肺充血人数10~16%;给药组心脏死亡人数少于安慰剂组。组3和4,射血分数0.38~0.44,肺充血人数24~26%;给药组心脏死亡人数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发生心脏破裂的影响。方法 以发生AMI在24h以内收入院的75岁以上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在发病6h以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t-PA18例,UK10例,SK3例)作为溶栓组。其余的55例未进行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组间临床症状、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特别对发生心脏破裂的情况进行了研讨。结果 在医院内的死亡率,溶栓组为35.5%,对照组为43.6%,溶栓组比对照组约减少20%。死亡原因,由于泵衰竭所致的死亡率,溶栓组为12.9%(4例),对照组为27.3%(15例),溶栓组比对照组减少52.7%。心脏破裂所致的死亡率,溶栓组为19.4%(6例),对照组为5.5%(3例),溶栓组为对照组的3.5倍。在溶栓组发生心脏破裂的6例中4例发生在AMI的12h以内,2例发生在溶栓过程中。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降低高龄初发AMI病人由于泵衰竭所致的住院死亡率,但需注意早期发生心脏破裂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 尽管人们怀疑抗血栓药物的有效性并关注它们的安全性,抗血栓药物还是经常被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近期用于治疗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经验表明,每日只需皮下给药一次或两次的低分子肝素可能较标准肝素更有效也更安全。方法 我们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和安慰剂对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发病48小时内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三组,各自接受大剂量速碧林组(4100AXa1U,每日两次),小剂量速碧林组(4100AXa1U,每日一次)。或安慰剂皮下注射10天。初级结果的评估方法是随机分组治疗后评价6个月内死亡或日常生活的依赖惰况。次级结果为发病10天内死亡、梗死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3个月内死亡或生活依赖情况。结果 本试验共对2750病人进行了筛选。对其中312例病人随机分组,6个月时306例病人有了结果并进行了分析。45例(45%)大剂量组病人、53例(52%)小剂量组病人,和68位(65%)安慰剂组病人死亡或成为依赖者。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在3个研究组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05)。在10天时的次级结果没有发现组间特异性。结论 对出现症状48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病人,低分子量肝素在6个月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N.Engl J,Med.1995;333:1588—9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287例.测量入院时随机血糖(AG)和禁食8h后的空腹血糖(FG).随访30d,分析AG、FG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7例(9.4%)非糖尿病患者在AMI后30 d内死亡.其中FG正常组2例死亡(1.7%),FG升高患者的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各死亡4例(9.3%)、6例(12.7%)、15例(32.0%).与正常FG组患者相比,校正后的30 d死亡的相对危险比(OR)随FG三分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为:2.7(95%CI,0.73 ~8.6,P=0.012);8.9(95%CI,3.4 ~23.8,P=0.0005);13.5(95% CI,4.7~36.8;P <0.0003).同AG、FG都正常的患者相比,FG正常而AG升高预测患者30d死亡的OR为0.70(95%CI,0.24 ~3.9;P=0.61);FG升高而AG正常者为3.8(95%CI,2.4~12.5;P =0.04);FG、AG均升高者为10.9(95% CI,4.5 ~25.9;P <0.0001).镶嵌模型比较显示:AG并不能增加F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5.3,3df,P=0.22)或预测30d心衰和死亡(x2 =4.9,3df,P=0.32)的价值.相反,FG却能增加A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 =24.9,3df,P<0.0001)或预测30 d心衰和死亡(x2 =25.2,3df,P =0.0001)的价值.结论 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30 d病死率随AG和F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G较AG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1974年至1982年,我们研究了630例经受了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病例早期和晚期结果。第1组(506例)没有重大的冠状动脉疾病,第2组(69例)有冠状动脉疾病并经受了冠状动脉旁道移植术,第3组(55例)有冠状动脉疾病但未经受心肌血管再形成手术。早期死亡率(术后30天内)第1组为6%,大大低于第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发光免疫方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入院即刻、第2、3日血浆cTnI水平,按cTnI≥0.1 ng/ml或<0.1 ng/ml将患者分为cTnI增高组和cTnI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30例UA患者中,cTnI增高10例(33%),cTnI正常20例(67%)。住院期间发生AMI 6例(20%),死亡2例(7%),难治性心绞痛5例(17%)。cTnI增高者AMI、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nI正常者(P<0.01)。结论cTnI有助于评估UA的近期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首次发作的AMI患者随机均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另选择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发病后24 h内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入院3 d后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和安慰剂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正常志愿者)血浆中可溶性酪氨酸激酶1(s 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胚胎生长因子(PIGF)的水平,以及辛伐他汀组、安慰剂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探讨s Flt-1、VEGF、PIGF水平同左心室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AMI发作的急性期内s Flt-1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逐渐升高;而游离VEGF、PIGF水平在急性期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逐渐降低。同安慰剂组患者比较,治疗6个月时辛伐他汀组患者s Flt-1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游离VEGF、PI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相比安慰剂组有下降趋势。LVEF的变化同s Flt-1水平呈正相关,而同游离VEGF、PIGF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MI患者s Flt-1与游离VEGF、PIGF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反。使用辛伐他汀可增加s Flt-1水平,降低VEGF与PIGF水平,从而有利于AMI后期左心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对6个国家中721例患者进行的新临床试验发现,及时使用血栓溶解剂——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能显著降低心肌梗塞死亡的危险。根据发病后两周的治疗结果评估,应用t-PA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为2.8%,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低51%。新试验的主要参加者——van de Warf教授说,受试患者都是在症状开始5小时内接受t—PA治疗的。不过,对那些就医迅速,且能在3小时内接受t-PA治疗的患者,其疗效尤为显著。这些患者的死亡率仅为1.1%,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低82%。比利时Garthiusberg大学医院心脏病学  相似文献   

13.
医药文摘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后不宜应用安克洛酶德国Hennerici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从蛇毒中提取脱纤维蛋白原药物安克洛酶治疗发病>3个小时的缺血性脑卒中,可使患者3个月内脑内出血(ICH)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为评价起病后6小时内给予安克洛酶的疗效,Hennerici等将1222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安克洛酶组604例,安慰剂组618例),分别给予安克洛酶或安慰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评价了口服阿夫唑嗪(Alfuzosin,AN)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BPH)的疗效与安全性。 502例BPH患者,其Boyarsky评分均>6分。AN组(每天7.5~10 mg)242例,安慰剂组260例。AN组平均年龄65.2岁,安慰剂组平均65.6岁。结果表明,治疗后,AN组患者的平均Boyarsky总评分的降低(自9.5降至5.5分)明显大于安慰剂组(自9.4降至6.4分),P=0.0004。治疗组患者的自我评分亦优于  相似文献   

15.
Sumatriptan是一种新的选择性5-HT_1受体激动剂。本文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了皮下注射本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639例偏头痛病人在行基础临床评价后,随机、双盲皮下注射安慰剂(106例)、本品6mg(423例)和本品8 mg(110例)。给药1小时后头痛未完全消失者再行第二次双盲皮下给药:安慰剂组和8 mg组均给予安慰剂,而6 mg组则给予本品6mg或安慰剂。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12月确诊为AMI,并行PCI治疗的47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及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者为A组298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B组53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C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C组10年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服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为PCI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1,P <0.05).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和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1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P<0.05),其中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31倍.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提示强化降糖治疗可能会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温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27-322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急性期、恢复期的心室晚电位(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NHE-2000型心电检测仪,对49例AMI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49例AMI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26例中急性期12例,VLP阴性8例,阳性4例,无死亡病例.14例恢复期患者中VLP阳性9例,死亡3例;VLP阴性5例无死亡病例,心内膜下心梗3例恢复期均为阴性无死亡病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中恢复期5例,VLP阴性2例,死亡1例.急性期1例VLP阴性死亡.急性期死亡率为4.76%( 1/21),恢复期死亡率为14.28%(4/28),VLP均为阳性.49例VLP阳性率为40.81% (20/49) (P<0.05).VLP阳性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猝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VLP阴性者.值得注意的是下壁心梗发生率高26例占53.06%,死亡率11.53%(3/26).结论:AMI患者VLP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警惕恢复期VLP阳性患者的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先采用rt—PA8mg静注,然后以42mg加入100ml盐水中静滴30分钟。结果发病在6h以内的老年AMI病人溶栓再通率为68.2%,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病死率分别为13.6%、27.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发病在6h以内无溶栓禁忌症的老年AMI患者以50mgrt—PA静滴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严密观察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75-67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成型加支架置入术的疗效与静脉内溶栓治疗进行对比评价。方法:对51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与同期146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介入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98.2%,其中TIMI--3级血流为96.5%。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因3例支血管病变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胸痛3例。静脉内溶栓组再通率67.1%,在院死亡1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死亡5例,反复性胸痛及再梗死128例。结论:急诊介入是抢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110例AMI患者(治疗组),于人院第5-10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并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标准十八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随访发病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I前,QTd明显延长;发病30天内,MACE发生率增加(P<0.05).经PCI治疗,AMI患者较术前QTd缩短(P<0.05).AMI患者中,MACE发生组与未发生MACE组相比,术后较术前QTd降低幅度较小(P<0.05).结论 AMI患者QTd明显高于正常人,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 QTd及其变化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