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评价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利培酮组(n=50),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8周奥氮平组、利培酮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失眠、便秘、月经紊乱等;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异常。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培酮的血药浓度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副反应的相关性及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以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在第2、4、8周末PANSS的减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但第4周末与第8周末的减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与TESS评分呈正相关(r>0.50,P<0.05),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血糖、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升高,疗效不一定增加,但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会对血糖、血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1、2、6、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的总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能快速起效,PANSS总分比较治疗第1周与第2周末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显著多于奥氮平组。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是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  相似文献   

4.
尚晓芳  倪苏琳  周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73-267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48例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与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相匹配、服用利培酮治疗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观察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阿立哌唑组有效率85.4%,利培酮组有效率87.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较利培酮组更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及内分泌影响.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较适合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庞虎  毛刘旺  张珍 《包头医学》2005,29(4):16-17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在住院前,住院第1、2、4、8周末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PANSS总减分率为52.32%,显效率为71.2%,有效率为92.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均有效的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利培酮在治疗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比43例使用过3种和3种以上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入组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大于60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观察6周,于换用前和换用后2、4、6周末进行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结果换药4周后PANSS减分率与换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2,P<0.01),副反应量表(TESS)换药前后差异显著(t=2.50,P<0.05),说明国产利培酮疗效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较传统抗精神病药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剂量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量至每2周37.5~50m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of severity scale,CGI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完成治疗观察的37例患者在治疗20周时痊愈28例(75.7%),显效8例(21.6%),有效1例(2.7%),治疗后4周PANSS减分率为7.68%,8周为21%,12和16周分别为53.14%、67.94%,20周为82.37%。PANSS总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GIS评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1例出现闭经而终止治疗。在单一应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的患者中未见显著的锥体外系症状与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李双  韩研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06-260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年轻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6例年轻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第2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PANSS阴性症状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下降(P<0.05);阿立哌唑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利培酮组为78.8%,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体质量增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月经紊乱方面利培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年轻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等同于利培酮,但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l、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以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8例,在入院时、住院第1、2、4、8周末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锥体外系副作用评定量表(ES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PANSS总减分率72.22±15.48,平均显效时间(8.5±3.2)天,显效率71%,有效率92.60h,,平均有效治疗剂量3mg/d。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嗜睡,心动过速、恶心等。结论:利培酮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的药物,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男女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利培酮、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并探讨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的关系. 方法 符合DSM-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基线和第4,8周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在治疗第4,8周末监测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的血药浓度. 结果 ①血清催乳素在时间上存在主效应(P<0.001),其中第4周末、第8周末男、女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与基线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男、女患者间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在第4周末、第8周末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男、女患者利培酮(Ris)、9-羟利培酮(9oh)血药浓度与血清催乳素存在正相关(男:4周末PRis<0.01、P9oh<0.01;8周末PRis<0.01、P9oh <0.05;女:4周末PRis>0.05、P9oh <0.01,8周末PRis<0.05、P9oh<0.01). 结论 ①利培酮能明显升高青少年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其血药浓度越高,催乳素水平也越高;②性别对血药浓度和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显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01-3002,3011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5)和利培酮组(n=35),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中、后采用磁酶免疫法检测血清催乳素(PRL)的水平。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分别为阿立哌唑组(47.21±13.34)%、利培酮组(46.78±14.13)%,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57%、88.57%,治疗前、后阿立哌唑组PR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PRL明显增高(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PRL水平的差值与PANSS减分率经相关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利培酮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阿立哌唑组(1/16,6.25%)较利培酮组(8/17,47.06%)明显为少(P<0.05)。结论:两种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阿立哌唑对PRL水平影响很少,利培酮则影响较大,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21-24
目的 探讨加味涤痰汤对降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利培酮作用下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8例长期服用利培酮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加味涤痰汤,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入组时、治疗后第4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以及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时,两组被试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PANSS总分较对照组也有所降低,其中主要是以阴性症状因子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血清PRL水平、PANSS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入组时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涤痰汤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长期服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导致高泌乳血症的泌乳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8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2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24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副反应量表(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2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2组治疗后各时间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44.26±11.41)分,(92.87±12.79)分;对照组:(44.11±10.92)分,(93.35±14.16)分,(P<0.05)],显效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组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PANSS评定在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24周末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组得到更好的社会功能恢复(P<0.05).2组药物的副反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组的静坐不能发生率早期高于口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嗜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口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P<0.05).结论 长效利培酮微球与口服非经典抗精神药物相比疗效相当,社会功能恢复好,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喹硫平(思瑞康)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分成2组,研究组53例,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54例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第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4.3%,对照组92.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治疗4周末,研究组PANS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研究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喹硫平治疗女性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小,更适合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6.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乐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0-11,61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单一药物喹硫平(96例)或利培酮(126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药物在不同治疗时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痊愈率喹硫平组略高于利培酮组(16.7%vs8.7%,P=0.045)。PANSS量表五因子分模型分析,喹硫平治疗组阴性因子分和抑郁因子分以及CDSS量表分在治疗第4、8、12周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喹硫平组锥体外系(EPS)相关不良事件如静坐不能、震颤和总EPS发生率较利培酮组更低(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疗效与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将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尤其EPS少,对体重影较小。结论:喹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8.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微波  禹华良  李惠春 《浙江医学》2006,28(4):258-260,263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合用氟西汀组32例和单用奥氮平组30例,两组均以PANSS量表减分情况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共观察8周。结果(1)奥氮平合用氟西汀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90.63%和73.33%(P〉0.05),显效率为75.00%和40.00%(P〈0.01)。(2)PANSS总分减分及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在第2、4、8周末奥氮平合用氟西汀组均优于单用奥氮平组(P〈0.05或0.01)。(3)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奥氮平合用氟西汀组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单用奥氮平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