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脂肪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L-聚乳酸成骨的特性.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MSCs),并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L-聚乳酸(nHAC/PLA)共同成骨诱导培养7 d,将二者的复合体植入大鼠体内4、8、12周,观察成骨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ADMSCs特征;将ADMSCs以含10%新生牛血清、0.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抗坏血酸、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0.01 μmol/L维生素D3的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培养,以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了解其成骨特性;以HE染色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DMSCs-nHAC/PLA体内成骨的情况.结果 在倒置显微镜下,AD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外观;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第5代ADMSCs的表面抗原分子进行检测,95%表达CD29;成骨诱导7 d,ADMSCs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胞浆呈棕黄色;ADMSCs成骨诱导14 d,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逐渐升高;成骨诱导14、21 d,ADMSCs表达骨钙素 mRNA的RT-PCR鉴定显示在280 bp段有一条单一的目的条带.ADMSCs复合nHAC/PLA植入体内 4、8、12 w,见类骨质形成;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类骨质逐渐增加.结论 ADMSCs复合nHAC/PLA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载体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阳  李起鸿  简月奎  刘雷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5,34(12):1800-1802
目的研究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性能,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方法我们将取材于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通过理化方法制作成脱蛋白松质骨载体,并对载体形态结构、组成成分、载体与种子细胞黏附及生长增殖情况以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将载体材料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生长因子植入成年山羊横突间进行组织工程化成骨融合,观察成骨情况,并通过免疫酶组织染色方法检测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的免疫原性。结果脱蛋白松质骨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Ⅰ型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免疫原性检测阴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复合rhBMP-2和MSCs植入体内后多点成骨,效果满意。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构成关节软骨钙化层有机成分中胶原蛋白类型与含量及无机成分中羟基磷灰石含量.方法 组织库获取20例自愿捐献的人体正常股骨髁新鲜标本,组织切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对胶原蛋白进行定性分析;用氨基酸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分别对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天狼猩红染色见钙化软骨层与透明软骨层一样黄绿色淡染、弱双折光性;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钙化软骨层呈强绿色荧光,潮线附近的胶原蛋白呈板层平行分布;氨基酸定量分析钙化软骨层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占组织干质量的(20.16%±0.96%);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钙化软骨层中的羟基磷灰石含量占无机成分的(65.09%±2.31%).结论 在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中,钙化软骨层是位于透明软骨层与软骨下骨之间的界面连接结构,其细胞外基质主要由Ⅱ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组成.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脱矿骨复合物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 (HA) /脱矿骨复合物骨膜下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成骨反应。【方法】在犬下颌体部及下颌磨牙区无牙颌牙槽骨顶部 ,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 /脱矿骨复合物为实验组 ,并设单独羟基磷灰石植入为对照组。经 3周、6周、12周和 2 4周后处死动物 ,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 3周即见类骨质产生 ,材料和基骨界面开始结合 ;术后 6周材料和基骨大部分结合 ;12~ 2 4周新骨增多 ,相互连接 ,充满羟基磷灰石间隙并与之结合。对照组术后 3周未见新骨形成 ;术后 6周材料与基骨始见结合 ;术后 12~ 2 4周只见新骨从界面少许形成。【结论】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 /脱矿骨复合材料较之单纯的羟基磷灰石植入可见较快的新骨形成 ,材料和基骨界面较早结合 ,较多的新骨形成充满羟基磷灰石间隙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脱矿骨复合物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脱矿骨复合物骨膜下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成骨反应。「方法」在犬下颌体部及下颌磨牙无牙颌牙槽骨顶部,骨膜下植入羟基磷灰石/脱矿骨复合物为实验组,并设单独羟基磷灰石植入为对照组。经3周、6周、12周和24周后处死动物,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3周即见类骨质产生,材料和基骨界面开始结合;术后6周材料和基骨大部分结合;12 ̄24周新骨增多,相互  相似文献   

6.
两种人工骨的构建及其在体内诱导成骨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以胶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胶原-HA-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为支架构建两类人工骨,并比较其生物学性能。方法: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吸附于两种人工骨支架体系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骨,将其埋入大鼠的肌肉内,每周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比较两种人工骨在体内诱导成骨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种人工骨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胶原-HA-CS人工骨在体内诱导成骨的程度优于胶原-HA人工骨。结论:硫酸软骨素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加速骨愈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犬齿根分歧部人工制作病损骨模型,再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以前者做对照组,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组织学对比观察,评价其骨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在根分歧部植入2种移植骨均不干扰骨愈合的生理过程,并有骨促进作用。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人工骨植入。证明胎儿-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根分歧部病变的骨移植应用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 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 18只模型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云雾状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断端骨质硬化,骨缺损区尚未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骨形成细胞集中,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网孔间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 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人工骨,治疗兔免疫骨结核,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实际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和聚己内酯复合包裹法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人工骨;通过注射结核因子建立兔右侧股骨免疫骨结核模型,对骨结核模型进行病灶清除术,在缺损部位植入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免疫人工骨,并在术后7、14、28 d检测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第4、12周,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结果:成功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骨,电子显微镜下免疫人工骨空隙基本均匀,抗结核药物分散在空隙之间。成功建立兔股骨结核模型,并形成骨结核空洞;术后28 d治疗组还维持一定的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4周结核骨治疗组患处软骨细胞增殖活跃,并出现骨性愈合;术后12周,治疗组缺损愈合完全,缺损已被抗结核人工骨诱导的骨组织修复;对照组骨损也出现愈合,但骨质愈合弱。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显示,术后12周,形成的破骨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对照组的破骨数量多于治疗组。ELISA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结论: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能够有效地治疗兔免疫骨结核,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血药浓度,成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寻求和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材料是生物材料学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移植物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本文就羟基磷灰石复合bFGF人工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改良可吸收类磷酸钙骨水泥(CPC)在犬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每只犬下颌骨取2个实验点,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分别将改良可吸收类骨水泥、单纯可吸收类骨水泥植入犬牙槽骨缺损内,于术后4、12、20周取材,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Giemsa染色、Von Kossa染色显示,术后4、12、20周实验组植骨材料降解量、成骨细胞数量、新生骨量均优于对照组;四环素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类骨质宽度明显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可吸收CPC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无排异反应,是安全的植入材料;改良可吸收CPC在动物体内具有成骨诱导活性,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使用CPC时成骨能力的不足,是良好的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 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内成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白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的体内成骨方式,研究新生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形态及骨基蛋白的表达.方法:取2月龄SD大鼠的胫骨及股骨骨髓进行培养,体外培养的BMMSCs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分别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陶瓷(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 HA/TCP)、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陶瓷加藻酸钠(alginate sodium, AS)移植入BALB/C裸鼠皮下.2个月后取出种植物,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方式及成骨类型.用免疫组化法对新生骨骨基质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MMSCs + HA/TCP与BMMSCs + HA/TCP +AS均为膜性骨发生,2个月内所成的骨为层板骨.此方法所成骨的骨涎蛋白、骨桥蛋白、Ⅰ型胶原均有表达.结论:BMMSCs通过HA/TCP以膜性骨发生方式成骨,2个月内成的骨为层板骨.所成的骨与胚胎发育的骨在骨涎蛋白、骨桥蛋白、Ⅰ型胶原的表达无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等3种天然骨骼基本成分构建成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体内生物学性能,观察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载体的效果。方法:以胶原、羟基磷灰石、硫酸软骨素及BMP-2为原料,通过化学交联和冷冻干燥的方法构建具有一定三维结构的骨修复材料。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表面能谱、X线衍射观察材料的理化性能;将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种植在材料表面,观察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生和分化;将该复合材料种植在大鼠体内,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异位成骨情况。结果:骨修复材料在植入局部保持完整的支架结构,具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多孔结构。通过肌肉埋植,在异位诱导形成了骨组织,并且随着骨组织的形成,支架逐渐降解吸收。结论:胶原 羟基磷灰石 硫酸软骨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特性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了解其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冻干猪脱蛋白型松质骨与胎兔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10d后,在无菌条件下植入30只成年新西兰兔背部肌肉内(左侧),对照组为同体单纯植入猪脱蛋白型松质骨(右侧)。于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脱钙后组织学染色(HE法)及荧光标记检测,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8周后,实验组:X线片有高密度的阴影;大体标本呈红色,质硬;脱钙组织切片示大量的类骨质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小梁结构,骨细胞位于陷窝中;荧光标记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骨小梁呈现淡绿色,类骨质呈黄色。对照组:X线片仅见植入处低密度阻射阴影;组织学检查及荧光标记检测均无类骨形成,在支架的孔洞内有大量的纤维组织长入。结论:猪脱蛋白型松质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中丝素的构象部分由无规线团或SilkⅠ向SilkⅡ转变,同时力学性能变差。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复合膜表面沉积出较多的类骨羟基磷灰石(HA),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优良的诱导类骨HA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为支架材料,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为种子细胞的复合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方法将hUCMSCs接种在PHBHHx上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诱导组为实验组,不滴加hUCMSCs组为对照组,植入裸鼠皮下,并分别于1、3、5个月取材行HE、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PHBHHx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吸附性。实验组细胞大、小形态基本保持原状,成骨特异性指标检测均为阳性;对照组细胞则不能保持原状,体积逐渐缩小至完全降解,成骨特异性指标均为阴性。结论 PHBHHx复合hUCM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具有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过软骨诱导分化植入体内形成软骨组织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新的高分子生物材料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p(3HB-co-3HH)中,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体系,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10周后取出后行HE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 HE与阿尔新蓝染色提示有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复合生物材料体内植入后能够构建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向成骨细胞分化,检测两种羟基磷灰石复合细胞成骨能力的差别.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普通羟基磷灰石和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复合情况.检测细胞与载体复合后,表达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情况.结果 在将AMSCs细胞种植于两种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向成骨方向诱导4周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有细胞存在.在两种不同的羟基磷灰石(HA)ALP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骨钙素的检测发现,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上的表达要高于普通级羟基磷灰石.结论 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可在裁体上复合生长.②AMSCs与HA载体复合后,可表达成骨细胞的特征.③诱导成骨后,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上复合表达碱性磷酸酶的量高于普通级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20.
郭庆科  唐文杰 《医学争鸣》1996,17(2):138-140
作者将钛,羟基磷灰石和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颗粒混合烧结成生物活性微孔复合种植体复合骨形成蛋白移植于20只成年杂种狗颌骨和股骨内,对1-12周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和成骨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