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青藤碱(SH)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SH脂质体(SHL),分别用季铵化程度(DQ)为20%、40%及60%的TMC包衣,再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透皮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与未包衣的SHL比较,TMC包衣SHL的粒径及Zeta电位均随着DQ的增大而增大;TMC包衣后,在体外透皮前期,透皮速率较小,呈现一定的时滞,且DQ越大,时滞越短;时滞后,透皮速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SHL,且DQ越大,透皮速率越大;包衣对SHL的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包衣后,SHL的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透皮特性均发生相应的变化,且与TMC的季铵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溴吡斯的明(PB)的阳离子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PB脂质体(PB-L),以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为包衣材料对其进行包衣,制备阳离子型PB-L,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溴吡斯的明脂质体包衣前后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最优处方为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司帕沙星(SF)为模型药物,制备耳用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F脂质体(SFL),并选用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温敏性耳用ISG(SFL-ISG),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并与司帕沙星原位凝胶(SF-ISG)进行比较.结果 SFL-IS...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季铵化程度(DQ)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促进阿昔洛韦(ACV)滴眼液眼部滞留性进行考察。方法将浓度为0.5%,DQ分别为20%、40%及60%的TMC(TMC20,TMC40,TMC60)加入ACV滴眼液中;以同浓度壳聚糖(CS)ACV滴眼液为阳性对照,以普通ACV滴眼液为阴性对照,选用家兔为实验动物,采用悬挂泡技术和束缚泡技术进行离体眼球表面接触角及解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同时在各种ACV滴眼液中分别加入0.05%的荧光素钠为示踪剂,在体研究各种ACV滴眼液在家兔眼部的滞留性。结果与普通ACV滴眼液相比,含CS及TMC的滴眼液在角膜表面的接触角明显降低,解吸时间及在体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同浓度的CS ACV阳性对照相比,TMC20促进滞留作用较弱,而TMC40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MC60的作用明显较强(P<0.05)结论 TMC可显著增加ACV的眼部滞留性,且与其DQ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促进塞来昔布脂质体(CLXL)透皮吸收的作用进行体外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CLXL,并分别制成TMC60包衣和物理混合物;对TMC60包衣前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进行了比较;以氮酮为阳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CLXL 、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穿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量及速率进行考察.结果 TMC60包衣后,形态上呈现明显包衣层,粒径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CLXL相比,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氮酮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透皮渗透量及透皮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促进作用较强,与氮酮CXC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可显著促进CLXL的体外透皮效果,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6.
溴吡斯的明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脂质体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溴吡斯的明脂质体(PB-L)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分别单剂量口服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PB的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相对于市售PB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5.131±0.244)mg·L-1,(15.430±0.512)mg·L-1和(17.596±0.484)mg·L-1;tmax分别为(4.52±0.24)h,(4.05±0.15)h和(2.33±0.28)h;AUC0-∞分别为(252.928±5.014)mg·h·L-1,(222.644±4.243)mg·h·L-1和(196.553±2.982)mg·h·L-1;TMC60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682%、101.573%,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TMC60包衣PB-L比市售普通片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P<0.05),未包衣PB-L与普通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包衣PB-L可显著提高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司帕沙星(SF)阳离子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在兔角膜的滞留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SF脂质体(SFL),用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制备SF阳离子脂质体(TMC60-SFL),再与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凝胶混合制备TMC60-SFL-ISG。采用荧光示踪法对其兔角膜的滞留时间进行考察,并与SFL、TMC60-SFL及未包衣的SFL-ISG进行比较。同时对包衣及未包衣的SFL-ISG进行眼刺激性考察。结果与SFL比较,TMC60-SFL的兔角膜滞留性无明显变化,而未包衣的SFL-ISG及TMC60-SFL-ISG在兔角膜的滞留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5),且以TMC60-SFL-ISG的延长效果最显著,与未包衣的SFL-IS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ISG比较,包衣及未包衣的SFL-ISG对家兔眼均无明显刺激性。结论 TMC-SFL-ISG结合阳离子脂质体和ISG的特点,能明显延长兔角膜滞留时间,值得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8.
乳酸司帕沙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角膜渗透性和抗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乳酸司帕沙星(SPLX)脂质体,评估其体外角膜渗透性和抗菌作用。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SPLX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药物质量比为18∶6∶1),Franz扩散池和兔角膜进行渗透实验,高相液效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渗透参数,二倍稀释法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和最小杀菌浓度(MBCs),并测定时间-杀菌率。结果pH梯度法制备的SPLX脂质体包封率为(81.61±1.98)%,明显高于薄膜分散法(11.48±0.86)%和逆向蒸发法(18.64±1.05)%(P均<0.01)。SPLX脂质体对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和膜内药物滞留量比SPLX溶液提高了1.65和4.98倍。SPLX脂质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s分别是SPLX溶液的1/4、1/2、1/1和1/17倍,MBCs是SPLX溶液的1/4、1/2、1/1和1/4倍,且SPLX脂质体对细菌的杀菌起效时间比SPLX溶液快。结论pH梯度法可以制得高包封率的SPLX脂质体,脂质体有助于提高SPLX对角膜的渗透性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剂因素对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用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对胰岛素脂质体进行包覆。以小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效果作为实验指标,用正交设计优化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组成为100IU胰岛素、200mg磷脂、4mg/ml 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1%PVPK-30、25mg胆固醇、10mg Vit E和pH5醋酸盐缓冲液。最佳制备工艺因素为以10ml乙醚为溶媒、旋转蒸发温度10℃、探头式超声0.5min后加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温度10℃、包覆时间0.5h。结论:脂质体的组成和制备因素的变化影响N-三甲基壳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效果,经优化得到的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在小鼠和大鼠口服后,最佳降血糖百分率分别为17.17%和64.75%。  相似文献   

10.
廖世棚  郭咸希  何文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0):800-802,F0003
目的 研究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对盐酸奥昔布宁(OXY)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 以含5%氮酮的OXY凝胶为阳性对照,以不含透皮促进剂的OXY凝胶为阴性对照,分别考察含3%、5%及8% TMC60的OXY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得到各组累积透过量Q,并求出稳态透皮速率J. 结果 阳性对照组及三种TMC60组的Q和J均显著大于阴性组(P<0.05),氮酮及TMC60均能较好地促进OXY的体外透皮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的TMC60促进效果明显较弱(P<0.05),而5% TMC60的促进效果与同浓度氮酮无统计学差异(P>0.05),8% TMC60的促进效果最佳(P<0.05). 结论 TMC60可以显著促进OXY凝胶的体外透皮,其中5%TMC60的促进效果与同浓度氮酮相当.  相似文献   

11.
制备方法对甲氧沙林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  夏晶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661-662,688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甲氧沙林脂质体(LMOP)体外质量的影响,从而优选较好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以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高压乳匀法、冻融法制备LMOP,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凝胶柱层析法结合HPLC测定其包封率,粒度分析仪测其粒径。结果不同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均较圆整,分布较均匀;包封率顺序为冻融法〉薄膜分散法〉高压乳匀法〉逆相蒸发法:粒径大小顺序为冻融法〉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高压乳匀法。结论该脂质体体外质量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壳聚糖包覆米托蒽醌脂质体(CL-MTO)的体外释放以及在荷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效。采用透析法测定CL-MTO的体外释放度,通过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米托蒽醌溶液剂(I-MTO)、米托蒽醌脂质体(L-MTO)和CL-MTO,考察3种制剂的体内分布特征和靶向性,通过抑瘤率评价药效。结果表明,CL-MTO和L-MTO在pH 6.0~7.4的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30.81%~16.15%和41.84%~32.51%。壳聚糖包覆延缓了脂质体的体外释放。与I-MTO相比,两种脂质体的血浆AUC显著增加,心、肾分布减少;CL-MTO的血液AUC与网状内皮系统AUC之比是L-MTO的1.70倍,肿瘤相对摄取率为L-MTO的1.74倍,且药效增强。壳聚糖包覆增加了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以及肿瘤靶向性,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丹皮酚脂质体体外透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考察其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透皮特性。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丹皮酚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丹皮酚脂质体的经皮渗透行为及皮内滞留药物量。结果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主要为单室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2.8%,平均粒径为163.8 nm。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表明,与50%的乙醇溶液相比,脂质体透皮速率较慢,但皮肤中药物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丹皮酚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能使药物在皮肤中蓄积,持续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体外释放及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性及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结合冻干工艺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曲线为预冻温度-45℃,保温4h,第1次干燥温度-30℃,保温30h,第2次干燥25℃,保温10h;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过滤-超滤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多西他赛注射液为对照,比较了体外释放、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其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85.3±4.8)nm,Zeta电位-(51.5±2.1)mV,包封率为(99.89±0.06),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8h内稳定;在1mol/L水杨酸钠-磷酸盐缓冲液中24h累积释放约85,血浆的存在使释放所有减少;多西他赛脂质体对肿瘤细胞(HepG2、BXPC-3、SK-OV-3)的IC50均较注射液低。结论:制得的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粒径均匀,稳定性良好,体外细胞毒作用较注射液强。  相似文献   

15.
汉黄芩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包封率高且粒径适宜的汉黄芩素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汉黄芩素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考察脂质体在等渗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的释放规律及血浆存在对其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制备的汉黄芩素脂质体包封率为(81.2±4.2)%,粒径为(157±22)nm。在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仅释放约40%,血浆的存在会导致释放有所增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生物利用度是溶液剂的3.48倍。结论:制备的汉黄芩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符合要求,体内外研究均表明脂质体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