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和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88.89%,革兰阴性菌占11.11%,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菌均为0.85%。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62%,表皮葡萄球菌17.95%,溶血葡萄球菌13.68%。117株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45.30%。革兰阴性菌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13%,肺炎克雷白杆菌2.56%,阴沟肠杆菌1.71%。C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4.34%,94.59%,其次为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88.68%,78.38%;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50%;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磷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低(<17%);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未产生耐药。结论该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头孢西丁等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头孢唑林耐药率较低,临床治疗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王辉  杨波 《中国医药》2014,(3):400-40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06例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反应差、体温异常、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少吃、呼吸窘迫.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2%(67/106),排名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4.5%)、大肠埃希菌(16.0%)、溶血性葡萄球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7.5%)、肺炎克雷伯菌(7.5%).耐药菌占30.2%(32/106).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均达100.0%;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0~37.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岳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50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66.0%(33/5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4.0%(22/50),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夫西地酸、万古霉素敏感率高(76.0%~10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敏感率较低(9.0%~12.0%);革兰阴性菌占34.0%(17/50),以铜绿假单胞菌(5例,10.0%)、肺炎克雷伯菌(4例,8.0%)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敏感率高(88.2%~94.1%),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低(6.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尽早行血培养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儿童53例败血症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儿童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1月53例儿童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检出率最高,占47.2%,其中金葡球菌占13.2%,表皮葡萄球菌占22.6%,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检出菌的9.4%、7.5%、7.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96.0%,其中金葡球菌高达10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80.0%,绝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其耐药性监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胞耐药现象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69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革兰阳性菌590株(82.87%),革兰阴性菌113株(15.87%),真菌9株(1.26%)。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013年100株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98.70%1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增加,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尤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均有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年来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001-2006年的我科45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65%,血培养阳性率为3.65%。2.早发性败血症占30.34%,症状重,常有并发症;晚发性败血症占69.65%,症状不典型。3.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67.46%,其他依次为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4.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及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危重症,有较多并发症。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病原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及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2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73例败血症患儿中以黄疸为首发表现最多,占32.60%。共分离出病原菌2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6株(85.51%),革兰阴性菌38株(13.77%),真菌2株(0.72%)。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66.67%~100.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66.67%~100.00%,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CNS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新生儿ICU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1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8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14.81%和革兰阳性菌69株占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61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9.63%。结论: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君  王琍琍 《安徽医药》2008,12(2):154-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9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黄疸(占29.0%),反应差(占23.2%)、咳嗽(占20.3%);其中0-7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应差,8-28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为黄疸。血培养检出细菌6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占49.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2%),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7株(占10.1%)、6株(占8.7%),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以黄疸、反应差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与药敏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启宇  贺丰  任娜芳 《医药导报》2008,27(3):340-341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以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1990~2004年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262例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反映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点。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下降,但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上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列前两位,大肠埃希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并列第3位。细菌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73.15%),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增加,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耐药性下降,尚无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近年来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日趋严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科学、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