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机制及预后。方法:对12例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中,梗死病灶8例在基底节区(单侧7例,双侧1例),2例在丘脑,1例在小脑,1例在颞叶;偏侧舞蹈症出现时间集中在发病后1h~7d;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控制良好,预后较乐观。结论:急性脑梗死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6例脑卒中致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偏侧舞蹈症患者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后基本治愈。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偏侧舞蹈症的原因之一,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偏侧舞蹈症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4例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患者的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引起偏侧舞蹈症最常见病因主要为急性脑梗塞23例(67.6%),其次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5例(14.7%),少见病因为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病毒性脑炎1例,风湿热1例;(2)急性脑梗塞中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对侧21例,多位于尾状核、壳核;责任病灶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同侧2例,分别位于尾状核、壳核;责任病灶对侧基底节区存在梗死病变者10例;(3)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双侧基底区区病变2例;(4)各类偏侧舞蹈症影像学特点不同.结论 偏侧舞蹈症多由急性脑梗死引起;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是重要因素之一;偏侧舞蹈症以对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壳核病变所致为主,双侧病变并不少见,同侧基底节区病变也可致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基底节梗死6例、内囊前肢梗死2例、丘脑出血2例、尾状核出血2例,治疗后舞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半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脑梗死所致,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岩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7+180-177,180
目的:探讨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已确诊的由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系中老年人,病变部位主要在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少数在丘脑。脑梗死16例,脑出血2例。病变范围小,很少累及锥体束。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少部分患者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氟哌啶醇,疗效显著,部分1周内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加用硝基安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基底节区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特点,探讨CT灌注成像在基底节区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诊断脑梗死的基底节区梗死病例,行16排多层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检查,测定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并与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对照比较。结果40例基底节区梗死病例CT平扫38例发现病灶,2例未发现密度异常;全部病例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相对应的低灌注区。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脑梗死具有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例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复发。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老年人多见,具有起病急、舞蹈样动作累及偏侧或双侧、神志清楚特点,控制血糖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  相似文献   

8.
葛胜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77-178
目的分析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例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结果 7例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基底节5例、放射冠1例、豆状核1例。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氟哌啶醇治疗,患者舞蹈症状均于310 d内消失,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结论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以基底节缺血较常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降低多巴胺功能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舞蹈症状,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津 《北方药学》2014,(2):118-1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资料,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跟踪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出现6例死亡患者,10例重度残疾患者,其余患者预后效果达到预期。结论:手术治疗是保证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但还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护理,以提升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史文文 《黑龙江医药》2013,26(4):677-677
目的探讨脑梗死半侧舞蹈症的发病特点;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半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50例脑梗死患者基底节病变34例丘脑12例顶叶4例,给予改善脑血循环对症治疗,42例症状消失,8例症状缓解。结论;急性脑梗死所致的半侧舞蹈症经过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分析总结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例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伴对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入院时脑出血意识分级均为4级;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定:Ⅲ级(生活部分自理)2例,Ⅳ级(卧床但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1例住院治疗后3个月自动出院。结论根据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类型、部位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基底节部位的脑出血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以保全患者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间本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28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治愈23例,死亡1例,轻残4例。结论:颅脑损伤致脑梗死并不少见,重视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早期积极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表现为言语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少数可伴发锥体外系症状,但亦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震颤等,出现偏侧舞蹈症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例脑梗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患者发病率低(占1.03%)[1]。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偏侧舞蹈症患者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以"左侧偏身不自主运动2天"入院。2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比较。方法103例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糖尿病组(57例)和非糖尿病组(46例)通过分析比较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比较。结果通过统计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在血脂异常、肢体偏瘫、重残率、基底节区梗死、治愈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差。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梅  杨桦 《河北医药》2003,25(4):282-28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型与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根据其临床和CT表现分为两型:I型(轻撤外伤型)12例,Ⅱ型(严重外伤型)6例。I型多见于小儿,外伤轻撤,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Ⅱ型多见于成人,严重颅脑损伤,多合并脑挫裂伤等严重外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脑水肿、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等。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I型多见,且好发于基底节区,CT对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波  李巧玉  王鹏  陆新宇  于强 《江苏医药》2015,(4):455-456,372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20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2级1例,3级6例,4级7例,5级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年龄21-45岁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断,本组治愈18例,好转24例,无变化2例,进展2例,死亡1例。结论:青年人脑梗死有其本身特点,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早期防治高血压、降血脂,控制体重,对于少见病因应及早做出病因诊断.以预防和控制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基底节区,临床上较少见.且大都是轻度外伤后出现,发病时间较晚,急诊CT有时不能确诊;如能对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都预后良好,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我院1991—2000年收治的23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D-二聚体数值升高与老年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间100例老年性脑梗死住院病历,整理、分析其D-二聚体检测数值;本组病例所指老年人界定年限为65岁以上。结果采用静脉血测血浆D-二聚体数值,正常范围以(0-0.55)μg/mL为标准,100例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不同程度升高,升高范围在0.56-4.02μg/mL,其中数值明显升高者38例,数值中度升高者36例,数值轻度升高者26例;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闭塞19例,基底节区35例,丘脑区24例,双侧脑室旁18例,脑干12例,小脑半球4例;病情程度:轻度者27例,中度者33例,重度者40例。结论 D-二聚体数值升高与老年性脑梗死间存在正向关系,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有否复发等,此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治疗、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