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国防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部2008年度国防生425例与新兵489例,均以相关训练与考核大纲入伍训练阶段的课目内容及标准为依据施训,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规定,对采集的训练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国防生训练伤总发生率18.1%;新兵训练伤总发生率14.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国防生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构成比为19.5%、72.7%和7.8%;新兵为45.8%、48.3%和5.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国防生训练伤发生率较新兵高,应加强训练伤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2.
冯鹏  孙珊 《人民军医》2021,64(11):1050-1053
目的:调查了解海军某部官兵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为相关的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军某部2019-2020年发生军事训练相关踝关节损伤的官兵397例,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踝关节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某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部队卫生机构病案有效资料获取踝关节骨折手术伤员的临床资料,分析踝关节损伤发生特点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2013-2018年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实地调研与查看病历相结合的方式,走访医院,汇总因训练伤住院官兵的伤情及恢复情况,收集病历信息包括一般情况(性别、职别、隶属单位等)及训练伤发生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训练伤的类型。结果:(1)获得训练伤病例共计4960例,其中骨损伤1666例(占33.6%),关节损伤1308例(占26.4%),软组织损伤915例(占18.4%),脊柱损伤571例(占11.5%),颅面部损伤215例(占4.3%),其他损伤285例(占5.7%)。(2)2013-2018年住院训练伤4960例,占同期住院官兵例数的37.2%。其中,2015、2017和2018年度的军事训练伤占同期住院官兵的比例显著高于2013、2014和2016年度(P<0.05)。结论:军事训练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训练伤类型以骨关节损伤与软组织损伤为主;加强训练过程的科学管控,是减少训练伤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明  罗俊卿  吴晓光  蒋桂秀  刘阳 《人民军医》2013,(11):1280-1281
目的:调查了解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9--2012年在某武警总队医院住院的军事训练伤329例,汇总其相关资料,分析具体发生情况及相关引发因素。结果:329例中,骨折108例、关节损伤98例、软组织损伤89例、其他损伤34例;骨折和关节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兵较老兵易发生骨折,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较易受伤;致伤训练项目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400m障碍、5km越野和擒拿格斗。结论:武警军事训练伤呈多发态势,须进一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寒区某部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摸清寒区部队训练伤的发生状况和流行病学规律,我们对某部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全训部队战士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该部队驻地位于北纬41.2°,气候干燥、多风,11~2月份平均气温-18.6~-20.3 ℃.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某部坦克乘员1028例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位、致伤科目等。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413例,发生率40.2%。其中因射击训练致伤154例,占37.3%;装填训练致伤132例,占32.0%;蹬车、通信、检修致伤分别为64例、32例和31例,分别占15.5%、7.7%及7.5%。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占95.2%;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上肢和肩背部、头部居前3位;引发训练伤的科目以射击、装填和蹬车训练居前3位。结论:坦克乘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损伤类型以碰伤为主,受伤部位以下肢和腰臀部居多,射击训练引发训练伤最多。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部队训练伤的发生 ,某部卫生部门自 1999年初 ,组织各兵种、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部队不同时期训练伤发生特点 ,编排了一套军事训练伤防护操 ,防护操运用 2年来 ,大大降低了该部队的训练伤发生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某部 1999~ 2 0 0 0年度参训士兵 9984名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5岁。1.2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将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军事训练伤防护操训练 ;另一组按常规训练方式进行 ,将两组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1.3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8.
饶南  孙金海  胡建 《武警医学》2017,28(12):1240-1242
 目的 调查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警某部534名官兵进行调查,按照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分为受伤组(观察组)195例和未受伤组(对照组)3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军事训练量、训练时的注意力、训练前的热身活动、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对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训练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训练计划的合理性、是否按纲施训、训练场地和训练鞋等对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干预,减少甚至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陆海空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军各军种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致伤原因。方法:选取陆海空三军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2447名新兵,统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陆海空三军总发生率29.4%,陆军为32.8%,海军为;28.2%,空军为25.0%。陆军与海军和空军有显著性差异,海军与空军无显著性差异。支队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陆军与海军开训后第7周为发生高峰,海军的高峰期略晚;各部位损伤中以下肢25.1%的发生率为最高(构成比为85.4%);各类型损伤中以过劳性损伤17.3%的发生率为最高(构成比为58.9%)。结论:加大训练强度可导致训练伤发生人数的增加,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内容与安排不同,训练伤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0.
某部坦克乘员下肢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坦克乘员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某部坦克乘员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致伤科目等.结果:1年军龄组下肢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显著高于2年军龄组及≥3年军龄组(P<0.05);2年军龄组与≥3年军龄组下肢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执勤任务的特性,并结合其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以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方法 以武警部队某基层中队执勤战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该中队从2015-08至2016-03军事训练伤的分布特点以及执勤任务的性质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训练计划.结果 该中队所担负的执勤任务是看押看守任务,哨位以监墙哨为主;执勤战士训练伤急性损伤占23.70%,慢性损伤占76.30%;腰部损伤占32.67%,位居首位;76.67%的战士认为一级预防是最有效的训练伤预防措施,其中执勤动作不规范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首要因素,占52.00%.结论 结合该中队执勤特性,纠正执勤动作要领以消除长期致伤因素,做好承重部位的放松及恢复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课程及制定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某部施训干部军事训练伤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善武警某部施训干部训练伤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武警某部123名基层施训干部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的KABP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前知识、信念、行为部分平均得分为:49.40分、73.92分、63.54分;干预后为:57.76分、74.11分、66.44分.知识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信念行为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施训干部训练伤病防治的知识水平;对信念和行为改变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仲柏  解宏伟  杨敏  王辉  董光兵  王正晖 《武警医学》2020,31(12):1038-1041
 目的 对武警驻寒冷地区基层部队执勤战士的训练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其执勤任务特点为下一步提出合理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查阅相关病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观察2017年入伍战士服役期间训练伤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结果 武警某寒区部队战士新训期间、服役1年及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2,P=0.10)。新训期间的训练伤类型87.3%为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服役1年与服役2年战斗班战士的训练伤类型以慢性损伤为主,分别为55.9%和64.3%,损伤部位第一位为腰部,其次为膝部。2年内不同班别训练伤的发生率,战斗班远高于后勤班(χ2=8.12,P=0.04)、(χ2=14.40,P=0.00)。训练伤程度总了解率为14.2%,其中患有训练伤战士对训练伤了解率高于未患有训练伤的战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7.09,P=0.00)。服役1年或服役2年时,训练伤发生时间均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与对训练伤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相关。结论 战士们在服役期间会出现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类型训练伤,积极做好卫生宣讲和疏导工作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磊  许文静  资力  唐烽明 《武警医学》2019,30(12):1075-1078
 目的 分析武警部队官兵膝关节MRI检查结果,明确官兵膝关节损伤情况及特点,探讨膝关节训练伤的防治措施。方法 按纳入条件收集2018-01-01至2018-12-31 就诊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并初次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武警部队官兵的基本信息及MRI检查结果,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左右膝、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015例武警官兵,男949例(93.50%),女66例(6.50%),41例行双侧膝关节MRI检查,共1056例膝。其中861例(81.53%)存在膝关节损伤,伴有膝关节良性病变的95例(8.99%),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30岁,>30岁)膝关节损伤进行对比分析(χ2 =2.19,χ =1.4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左右膝关节和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损伤≤Ⅱ级,损伤>Ⅱ级)分别对比分析(χ =4.427,χ =8.89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膝关节损伤概率更大,外侧半月板损伤程度更为严重。结论 需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膝关节易损伤部位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内容,减少膝关节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武警某部官兵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发病因素的相关危险性.方法 选择2012-01至2015-12在我院军人内科住院治疗的PU患者78例(PU组)以及同期在门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25例(对照组),分析兵龄、职务、工作性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服用史、PU家族史、吸烟史、饮食状况、作息状况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PU发生的关系.结果 PU组中兵龄2年以上的官兵、长期担负执勤任务的官兵、HP感染者、长期服用NSAIDs、既往有PU的家族史、无规律饮食及无规律作息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兵龄、工作性质、PU家族史、吸烟史、NSAIDs服用史、作息状况与PU发生密切相关(P<0.05).PU在新兵、上等兵以及中级以上士官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6.4%、12.8%与9.0%,在初级士官的发生率则明显升高,达到71.8%,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兵龄、工作性质、PU家族史、吸烟史、NSAIDs服用史、作息状况与PU发生密切相关.为减少PU的发生,重点应放在初级士官以及担负执勤任务的官兵中,特别是这些人群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为训练伤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部2020年6个新训点4150名新兵,进行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并分析新训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伤病类别等.另非随机性地选择了680名新兵进行了骨密度测定(中指骨),其中已发生训练伤340例,未发生训练伤340例.本次调查均获得...  相似文献   

17.
彭朋  薄海  王大宁  刁秋霞  秦永生 《武警医学》2012,(11):941-943,946
目的观察长时间大负荷军事训练对武警战士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23名武警战士参加为期3 d的军事训练,分别测定训练前(第1天晨)、中(第2天晨)、后(第4天晨)淋巴细胞亚群、血浆睾酮、皮质醇的变化并统计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中CD3+T显著升高(P〈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均为P〉0.05),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17.4%;训练后CD3+T(P〈0.01)、CD4+T(P〈0.01)、CD8+T(P〈0.01)、CD4+/CD8+比值(P〈0.05)、CD16+T(P〈0.01)和血浆睾酮(P〈0.01)显著降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P〈0.01),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65.2%。结论第1天训练负荷较为合理,连续3 d训练后,机体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运动性低血睾酮与高皮质醇血症有关,应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根据运动性疲劳状况干预武警新兵训练对军事训练伤预防的效果.方法在武警某全训部队将年龄、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体能成绩、反应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的120名新兵,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其中一组为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由专科医生每周筛检登记伤员,于训练前及结束时测两组新兵的3 km、100 m、立定跳远、立定投弹、引体向上等5项成绩.新兵开训后对干预组人员晨起时进行连续检测其脉搏、体位血压反射及反应时等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指标,并依据检测到的这些疲劳指标结合训练史和疲劳表现来判定其疲劳状况,采取以防止过度训练为主的干预措施:(1)根据疲劳状况对训练强度及量的合理调整并指导在周训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2)每半月进行训练伤防护教育和运动心理卫生教育(包括集体讲课和个别疏导相结合);(3)每月对班排骨干进行运动训练学基础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体能训练.以上措施由课题组人员现场指导,具体由中队干部组织实施.结果干预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28.3%,P<0.05);开训前体能成绩干预组总分(30.6±9.3),对照组总分(33.8±9.3),结束时体能成绩干预组(62.4±5.1),高于对照组(48.9±9.2,P<0.01),干预组成绩提高幅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用简易疲劳指标、训练史、疲劳表现三结合的方法判定运动性疲劳状况较客观且简单易行,根据武警新兵训练后疲劳状况来干预训练可以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并提高训练成绩.  相似文献   

19.
苏巍  任德玉  张邵军  姚栋  郭大兴 《武警医学》2011,22(4):294-295,299
 目的 分析武警军事训练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而指导军事训练,做好预防、诊断、治疗工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01至2010-06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CL损伤部队患者153例(93膝),对损伤发生率、好发项目、损伤原因及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00 m障碍训练中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篮球、擒拿格斗训练;并且反复受伤为特点.结论 为减轻及预防ACL,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反复、疲劳训练,ACL重建术应在伤后3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20.
某特种作战团2011年度训练伤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种作战部队训练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好发部位,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某特种作战团464名官兵,对训练损伤及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核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部队各级医疗记录及体系医院住院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4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官兵中,165人一年内从未发生过训练伤,占35.6%,299人一年内发生过训练伤,占64.4%,共计发生训练伤505人次,发生率为109次/100人年.发生训练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爱好数量多、入伍前劳动强度大、入伍前体育锻炼频率高、训练负担致睡眠及饮食不良、SCL-90躯体得分高,主要保护因素包括职务高、训练强度低、文化程度高、入伍前劳动频率高、SCL-90恐怖得分高、SCL-90忧郁得分高、SCL-90精神得分高、训练合理性评价高.下肢和腰背部是训练伤的主要发生部位,占73.0%.膝以下损伤最多(49.0%),其中足部占6.5%、踝关节占13.6%、小腿占7.3%、膝关节占21.6%;其次是腰背部,占20.7%.结论 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持续高强度、高难度训练是发生训练伤的主要原因,下肢和腰部是损伤的主要部位.心理因素与训练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设置训练内容及强度、提高参训人员的身心素质对训练伤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