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移植治疗心梗中移植细胞的标记与追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素霞  张雷  马洪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9):877-877,F004
成熟个体的心肌细胞属于终未分化细胞,一旦损伤只能由疤痕组织代替。溶栓、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等治疗手段可以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却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而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及心肌重构导致的心衰就成为患者的主要死因。目前的供体细胞主要有胎期心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这些移植细胞能够在宿主心肌内生长,增加了心肌细胞数量,加强了疤痕组织的弹性,限制了疤痕组织的扩  相似文献   

2.
动物实验提示细胞移植可以修补坏死心肌,增加梗死区细胞数量,改善心功能。目前候选移植细胞有心肌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现就上述细胞的移植实验研究进展及优缺点、移植途径、移植时间作简要综述并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所致心肌损伤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完整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相对或绝对减少,目前的治疗措施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细胞替代疗法有望成为治疗损伤心脏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方法。胚胎干细胞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心肌分化潜能,可作为心肌细胞替代疗法的一种细胞来源。动物实验显示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移植可作为生物起搏器起搏心脏,或提高心肌梗死后动物存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心衰的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其基础假设为:心衰的发生发展与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新的可收缩细胞来代替“死亡”的心肌细胞以提高心功能。出于试验的可行性,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被首先应用于临床试验,但其他细胞也同样受到重视,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心肌细胞移植技术可提高心功能,但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1)合适的供体细胞类型;(2)移植细胞提高心功能的机制;(3)细胞存活的最佳条件;(4)细胞移植在治疗非缺血性心衰方面的潜在益处等。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试验用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 ,因而有必要寻找治疗方法加以阻止和转复。增加心肌梗死 (MI)后生存能力和心室功能的一个比较有前途的实验方法是细胞移植 ,移植胎儿细胞可能增加梗死部位功能心肌细胞的数量 ,可作为生长因子的潜在源泉 ,能够进行以心肌为基础的基因转移。本文综述近年来细胞疗法修复损伤心脏的进展。1 胎儿心肌细胞移植1994年Soonpaa等〔1〕 报道胎儿心肌细胞能够移植并融合入鼠的正常心脏中 ,后来他们又报道〔2〕了移植后长达 10周的时间内 ,在肌营养障碍鼠和犬的心脏中有稳定的胎儿心肌…  相似文献   

6.
许多基本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会演变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尽管治疗手段已有了明显进步 ,但充血性心力衰竭仍然是一个主要并且将继续为人类关注的健康问题。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使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心肌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是金标准 ,但供体的不足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 ,就需要其它新方法来替代以挽救丧失的心肌细胞。细胞性心肌成形术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细胞性心肌成形术就是将包括自体心肌细胞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肌组织中加固其结构和改善其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均可以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其它类型细胞同样成功地在宿主受损心肌组织中存活并增殖分化 ,改善宿主心脏功能。这里对目前细胞性心肌成形术的移植细胞类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晨  王海昌  张荣庆 《心脏杂志》2005,17(3):225-228
目的:研究异体成熟心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培养异体心肌细胞并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将4×107/ml细胞悬液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对照组将同量细胞培养液注射到急性心肌梗死区。细胞移植5周后超声心动图测量活体心功能,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接受细胞移植组心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左室重构受到抑制。细胞移植区观察到被标记心肌细胞,同时电镜下观察到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联系。结论:移植细胞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并与周围组织建立联系抑制左室重构,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人类常见疾病,由于大多数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细胞,因此心肌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死亡后,心肌细胞的总数下降,而梗死区坏死的心肌细胞发生各种变化:钙化或者被没有收缩能力的纤维瘢痕组织等所代替,心肌损伤引起心功能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即心脏泵功能的下降.目前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都不能使心肌细胞数量增加,这些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缓解了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的发生,但最终心力衰竭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从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上来寻求的治疗途径有细胞移植、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 ,成熟心肌细胞不再发生有丝分裂的观点新近受到挑战[1] ,但是心肌细胞的再分裂增殖的能力是非常有限地 ,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病理过程持续存在 ,最终造成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低下 ,这是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病理基础。传统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对心肌细胞的再生无能为力 ;心脏移植等治疗技术又受到来源有限、免疫排斥和移植心脏存活率低的限制等。这些原因 ,使得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 ,进行心肌细胞补充 ,重建病损心脏丧失的心肌细胞 ,恢复衰竭心脏功能 ,成为近年来人们积极探索的课题。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  相似文献   

10.
脂肪干细胞诱导成心肌细胞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ADSCs)转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能性和最佳诱导时机。方法:取新西兰白兔ADSCs,体外培养扩增。将传代不同次数的ADSCs以不同的5-氮杂胞苷浓度诱导,探讨最佳诱导浓度和时机,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传代对心肌管样细胞数量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结果:ADSCs接种后生长迅速,呈短梭形,细胞形态单一。5-氮杂胞苷浓度对细胞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5-氮杂胞苷浓度的增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诱导剂有效浓度为69μmol/L,以终浓度为9μmol/L对第3代ADSCs诱导产生的心肌细胞数量最多。5-氮杂胞苷诱导后最早于第9天形成肌管样结构,以肌纤维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T单克隆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诱导后细胞传代导致心肌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ADSCs在体外可有效转化为心肌细胞,它可能是心肌细胞移植的良好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自体心肌细胞移植、hTERT与心肌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自体心肌细胞移植细胞来源问题的策略之一是实现心肌细胞永生化。本文对永生化的心肌细胞 :AT 1细胞 ,HL 1细胞 ,心脏干细胞以及hTERT与心肌细胞永生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再生性治疗是修复受损心肌的一种治疗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将细胞移植入受损心肌,新的细胞辅助修复并恢复心功能.Müller-Ehmsen等[1]将胎鼠或新生乳鼠心肌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观察到移植心肌细胞在梗死区存活,梗死心肌厚度增加,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但受伦理学及供体数量限制,这种方法不可能应用于临床.近十年,干细胞被广泛关注,就在于实验模型和初步临床研究均提示受损心肌组织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达到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虽然急、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均有较大的进展,但该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大量不可逆性坏死,而成熟心肌细胞属最终分化细胞,仅有极有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不能替代损伤的心肌和重新恢复收缩功能,损伤区终将被疤痕组织替代,后经左室重构,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室壁变薄,左室扩大,最终要发展成为充血性心衰之故。所以说,心肌梗死后局部存活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达到增加疤痕区心肌细胞的数量,目前有两种方法:(1)激活或增强残留或周边心肌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增加心肌细胞的数量;(2)通过移植外源性心肌或非心肌细胞来替代和补充损伤心肌细胞,从而增加局部细胞的数量。本文就后一种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以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MI模型,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BMMNCs、BMMSCs,体外进行DAPI标记后,直视下分别植入急性MI 1周后的大鼠MI中心及边缘区,移植的细胞数为2×106/只。移植后4周,进行后心功能检测,并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及血管新生。结果LSD法检测显示,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MMSCs移植组为(61.00±2.21)%、乳鼠心肌细胞移植组为(58.74±2.21)%、BMMNCs移植组为(59.87±3.05)%较对照组[为(55.45±3.05)%]大鼠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值依次为<0.05、<0.05、<0.01)其中BMMSCs组优于其他处理组,BMMSCs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抗原。结论在分别以乳鼠心肌细胞、BMMNCs和BMMSCs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MI的比较中,BMMSCs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保护机制与其血管新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TUNEL法检测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的凋亡情况。方法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肌源性心肌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后的MSCs是否向类心肌细胞转化。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细胞移植于心梗区域。移值2周后,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移植2周后,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分布比较广泛,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移值细胞表达troponinT,证明移植的M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结论移植的MSCs细胞可在缺血的心肌组织存活,并分化为类心肌细胞,但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凋亡。  相似文献   

16.
细胞移植修复损伤心肌的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骨骼肌肌母细胞移植治疗已经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已经能够被培养和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这些细胞移植到梗死的心肌组织能够有限地恢复心肌组织结构,改善心室功能,预防心肌重构。本文对骨骼肌肌母细胞、干细胞及其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心脏细胞移植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进行综述。 成年人心肌不能再生,是因为心肌细胞不能进  相似文献   

17.
心肌细胞移植的目的在于经病变的心肌重新注入细胞,使其恢复收缩能力。动物实验证实,心肌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能存活并  相似文献   

18.
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大量丧失导致心脏解剖学改变 ,促使慢性左室重构的发生并最终演化至心力衰竭。由于坏死的心肌难以再生 ,心脏功能的恢复必须依靠存活心肌的生长代偿。无论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还是药物治疗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肌细胞数量的绝对减少 ,从而难以完全遏制心力衰竭的最终进展 ,尤其对于大面积心肌坏死的患者 ,以往传统治疗更是难以奏效。故此 ,如何促进梗死区内心肌细胞再生 ,提高心肌细胞数目 ,就成为防止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和降低远期病死率的关键。细胞移植治疗就是通过向心脏组织植入外源性细胞 ,再生具有正常心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干细胞治疗心脏病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继发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仍然是医学难题之一。Soonpaa等率先尝试了心肌细胞移植,初步证实心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细胞移植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心肌梗死造成大量的功能心肌细胞丧失,引起心室重构和功能失常,导致心脏功能衰竭。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后体内移植可以“归巢”到梗死区,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改善受损心脏功能,被认为是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内移植心肌再生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