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多次在我院住院,符合黄山会议躁狂症诊断的嗜好抽烟的男性患者7例,接受碳酸锂治疗,分别在吸烟及戒烟时进行红细胞锂、血浆锂测定,并将结果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从Maggs1963年发现红细胞锂浓度低于血浆锂浓度后,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测定用锂盐治疗的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锂比率(即红细胞Li~+/血浆Li~+)。现在,这个药动学指数已为许多研究所用,但结果和解释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一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不同病期锂比率是否稳定,以及它在不同性别、病态情绪极性、临床复发病人中的差异。材料和方法:样本包括每日用碳酸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单用锂盐治疗的31例情感、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人135例次红细胞锂和血浆锂测定结果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锂与血浆锂呈正相关(r=0.8174)。同时结合临床,对二者浓度水平及其比值进行了分析。发现有5例次血浆锂超过1.2mEq/L,同时相应红细胞锂超过1mEq/L,两者比值超过0.8:1,即有4例次出现了中毒症状。提示在临床上,当达到上述标准时,要警惕有出现锂中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红细胞钙比值测定江苏省徐州市精神病防治院(221004)魏贤玉马世民张长岑李桂民王曙光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仍主要依据临床现象学,缺乏生物学标志[1],近年来许多学者用钙慢通道阻滞剂治疗躁狂症取得满意疗效[2],Carmen等认为躁狂发作与血钙升...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者在研究情感性精神病时,注意到锂在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具有一定差别,称之为锂比值(Lith—ivm Ratio)。有人认为双相与单相患者的锂比值不同;有人认为锂比值高低可以预言锂剂疗效好坏;等等。Pandey,Dorus等感到活体测定锂比值会受到种  相似文献   

6.
锂治疗的临床经验指示,血浆锂水平不一定能作为临床疗效的良好指标,增加锂剂量以提高血浆锂水平也不一定能加强临床疗效,由于正离子在红细胞和神经细胞中的转运性质相似,且药物对脑和红细胞的正离子转运过程及激活Na~ -K~ ATP酶活性可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 5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氯氮平150~600mg/d治疗8周。采用BPRS,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应,同时测定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它的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浓度。结果 血清、血浆、红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呈两两正相关,未发现血浆及红细胞内药物浓度与疗效指标相关(P值均>0.05);按疗程结束时的BPRS减分率≥30%为有效,分别取血浆氯氮平浓度最低有效阈值100ng/ml、350ng/ml、600ng/ml,相应的有效率56.9%、48%、50%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05)。结论 血清、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建议检测血浆浓度;去甲氯氮平在红细胞内分布较多,与临床效应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起效血浆浓度范围很宽,推测患者对药物疗效的反应性是影响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重要因素,采用氯氮平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实践时,应分析是否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精神病人红细胞钙比值低于正常人 ,是否缺乏生物学标志。方法 本文利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再培养的方法 ,对 10 0例精神病人与 5 0名正常人作对照 ,经过 2次培养时 ,红细胞内钙渗透到红细胞外。结果 躁狂症组钙比值 0 2 0~ 0 3 0 ,平均 0 2 3± 0 0 4;精神分裂症组钙比值 0 2 4~ 0 41,平均 0 2 9± 0 0 5 ;正常人组钙比值 0 2 7~ 0 48,平均 0 3 2± 0 0 6。躁狂症组钙比值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人组 (P <0 0 5 )。结论 利用钙离子通过红细胞膜一进一出 ,反映红细胞透钙的特性 ,说明躁狂症红细胞透阳离子特性有别于正常人 ,确实具有生物学标志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EEL450型火焰光度计测定RBC内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各种不同浓度(0.5~2.5mEq/L)的血浆锂测定的回收率在100± 5%的范围内,全血锂测定的回收率在100±8%的范围内。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血浆平均为3.4%,全血平均为7%。测定的批间变异系数,血浆平均为7.9%,全血平均为6.7%。因此,基本上可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为20.79±12.80μmol/L,低于正常对照组30.68±13.5μmol/L,存在显著性差异(t=3.393,P<0.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20.77±14.80)μmol/L低于治疗后(28.33±22.52)μmol/L,但无显著性差异(t=-1.313,P=0.203).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与年龄、病程和家族史等无相关性.结论一氧化氮(NO)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microRNA-23a/30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7月-2015月7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病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选取同期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入选者外周循环血microRNA-23a/30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入院时重型组血浆miRNA-23a/30a水平与轻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轻型组和重型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进行比较,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 治疗1周后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的非参数分析显示,血浆microRNA-23a/30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17,P<0.05)。结论 外周血miRNA-23a/30a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锂盐从尿排出,也从唾液排出.文献报导唾液锂浓度与血锂浓度有一定关系.作者为了探讨唾液中和血中锂浓度的相关性,检查了50名长期服用锂的躁狂忧郁症及周期性情绪异常的非典型精神病人.原则上是在最后一次服药后10-17小时采血浆3毫升,同时采唾液1-2毫升,用Amdisen火焰光度法分析.以血浆0.3毫升,唾液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阿片肽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关系及大剂量盐酸纳络酮对阿片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脑出血患者78例和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纳络酮组和常规药物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并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β-内啡肽值在发病后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均有下降,纳络酮组显著于常规药物组(P<0.01);强啡肽值在脑出血组有类似变化(P<0.05),但在脑梗死组中无变化(P>0.05).纳络酮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组,24小时内用药疗效优于24小时后(P<0.05).结论两种阿片肽均参与重症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并有相异的作用;大剂量纳络酮早期应用有催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癫痫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生长抑素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癫痫病人血浆和CSF中生长抑素(SS)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7例癫痫病人和12例正常对照组之血浆和CSF样品。结果癫痫病人血浆和CSF中SS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3天内有癫痫发作病人血浆和CSF中SS浓度明显低于3天内无发作病人(P均<001)。结论癫痫病人血浆和CSF中的SS改变与癫痫的发作和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HCH、30例高血压(HTN)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空腹血浆ET-1的水平.结果 HCH组及HTN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分别P<0.01、P<0.05); HCH组血浆ET-1水平高于HTN组 (P<0.05); HCH组血浆ET-1与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见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ET-1可能为HTN及HCH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参与和影响了HCH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心钠素含量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了6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6例健康者的血浆心钠素(ANP)含量,发现脑出血组急性期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组急性期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ANP可能是CVD急性脑血循环障碍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膜锂转运机制包括锂-钠逆向转运(LSC)、锂-钾同向转运(LPC)及锂被动扩散(PLD)。70年代起陆续对这些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情感性疾病中,这些系统的活性下降。本文探讨了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锂转运机制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在27名精神分裂症、27名情感性障碍及18名对照受试者中进行。精神分裂症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9~48岁。抑郁症组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24~52岁,其中单相18例,双相9例。诊断采用DSM-Ⅲ-R标准。患者均无严重的内科疾病史,女性无口服避孕药史。对照组18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19.
戴晓灵 《上海精神医学》1992,4(1):74-75,34,38
锂是一种碱金属元素,在医学中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碳酸锂可用于精神科治疗,但锂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故监测血锂浓度就显得非常必要。另一方面,用锂作内标亲测定钾、钠,可缩小火焰光度计因燃气或压缩空气及火焰温度等波动所引起的误差。因此,从临床检验工作出发,现将锂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方法测定76例癫痫患者(隐源性癫痫组13例,症状性癫痫组63例)和65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D含量,并对症状性癫痫组中3组不同发作频率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隐源性癫痫组血浆D-D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症状性癫痫组血浆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癫痫非频发(NFE)组血浆D-D值与癫痫频发(F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癫痫持续状态(SE)组血浆D-D值显著高于NFE和FE组(均P<0.01).结论血浆D-D水平对区别症状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可帮助判断癫痫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