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毒素与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72年Cardis首次对晚期肝病患者用鲎试验检出内毒素以来,关于各种肝病时内毒素血症(ETM)已有不少报道,证实了ETM和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就有关内毒素对肝脏的影响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病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研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密切相关,各种损害肝细胞的因素均可使肝脏降解内毒素的功能发生障碍而诱发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和生物活性又可加重肝损害,两者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血症(ETM)与肝脏疾病间关系的密切性已日益为临床所重视,因肝脏病变可诱发ETM,而ETM也可导致肝脏病变的病情恶化。长期以来检测内毒素的方法主要依靠操作繁琐、敏感性低的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鲎试验(limulus test,LLT)方法的改进,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引起注意。但国外报告多为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和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本文仅就ETM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症肝炎(下简称重肝)及其肝外并发症的关系以及ETM的诊断和治疗,对国内外文献加以综述如下。病毒性肝炎的ETM发生率肝炎时,ETM发生比例较高,特别以重肝为突出(附表)。国外报道: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中(Fumi-  相似文献   

5.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各种肝损伤均可发生内毒素血症,肝病内毒素血症主要见于各种重症肝炎,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50%,慢肝为73.3%,亚急性重症肝炎为66.7%,急性肝衰中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达58%~100%,而内毒素血症的存在往往使肝病患者病情加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病所致内毒症血症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病例作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定量检测及丽珠肠乐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并观察丽珠肠乐治疗肝病合并ETM的转阴率.方法应用偶氮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方法检测11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ET)水平,并选择80例慢性肝病合并ETM患者,随机分丽珠肠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重症肝炎最高.重症肝炎组血清胆红素>342μmol/L、白蛋白<30 g/L及PT活动度<30%时ETM发生率为100%,ET水平高于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TB<342 μmol/L)、白蛋白>30 g/L及PT活动度>30%的患者.慢性肝病腹水患者腹水与血清ET水平均升高,分别为(315±80)与(342±83)ng/L.服丽珠肠乐治疗后,慢性肝病合并ETM组的转阴率较对照组为高.结论慢性肝病患者ETM发生率高,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丽珠肠乐能有效地减轻或清除ETM.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的凝血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7例肝病患者进行多项凝血和抗凝血指标、血浆内毒素及纤维蛋白连接素测定,发现肝病的凝血异常为多因子性,不仅有多项凝血因子的改变,也有抗凝血酶Ⅲ的降低;提示内毒素血症(ETM)可经内、外源途径激活凝血链反应,ETM可能是加重肝病凝血功能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肠源性内毒血症(ETM)与肝脏疾病有密切关系,已引起临床重视。我们采用国产鲎试剂和显色基质Boc-Leu-Gly-Arg-PNA,建立了改良的鲎试验基质显色法,对肝脏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改良鲎试验基质显色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临床应用证明,该法可作为研究肝病中ETM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对象包括183例各种肝病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各种实验性肝损伤均可发生内毒素血症.肝病内毒素血症主要见于重症肝炎,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内有素血症发生率为50%,慢重肝为73.3%,亚急性重症肝炎为66.7%,急性肝衰中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高达58~100%。‘’J肝病病患者发生内毒素血症后,既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又可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液动力学紊乱,参与种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预后,形成恶性循环。门为此,广大中西医学者在探讨内毒素所致肝损伤机理以及寻找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内毒素血症(ETM)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解毒化瘀汤治疗ETM患者30例,并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76.67%)(P<0.05),且清除血浆内毒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善肝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汤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血症(ETM)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ETM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F)的发生而导致死亡[1-2].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的来源结构和生物活性及中药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毒素有多种生物活性,进入人体血液可造成内毒素血症(ETM),而引起许多严重疾病。筛选研究治疗内毒素类疾病的有效药物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发现肝病患者常发生内毒素血症,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肝脏病变的损伤程度和范围相平行,与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有关。肝病的凝血障碍属多因子性,不仅有凝血因子的改变,也有抗凝血酶Ⅲ的降低。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揭示: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与Fn,凝血因子异常和AT-Ⅲ的变化显著相关(P<0.001),其中以HPT、FⅡ、AT-Ⅲ、Fn、ⅧR:Ag与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提示在引起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诸因素中,不可忽视内毒素血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血清TNF-α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军  王宇  张忠涛 《北京医学》2002,24(6):388-39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和sIL2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患者(黄疸组)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改良显色基质法鲎实验测定内毒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夹心法(ELISA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及sIL-2R水平.结果黄疸组TNF-α、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组(ETM组)TNF-α、sIL-2R水平较无内毒素血症组(NETM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血中内毒素水平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血清TNF-o水平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内毒素可能通过TNF这一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的产生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溶解后的一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每当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后或肠道内毒素增加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损时,内毒素进入血液,即可发生内毒素血症(Endotoxeamia,ETM)。ETM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多项止凝血实验指标和鲎试验对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血浆内毒素水平和ⅧR:Ag均增高.其他凝血因子和ATⅢ减低.纤维蛋白连接素减低.结果提示:(1)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内毒素血症(ETM)并存,并与疾病的进展密切有关;(2)ETM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的程度有关;(3)ETM和止凝血功能异常的动态观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龙骏  李佳  周安蝉  胡平  王攀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4):355-355,357
目的观察并比较慢性肝病的胃粘膜病变情况.方法 56例慢性肝病患者分3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期)、慢性重型肝炎(乙型)分别行胃镜检查.结果 3组胃粘膜病变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粘膜病变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发病机理与门脉高压、粘膜缺血、内毒素血症、肿瘤坏死因子、高胃泌素血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22例用综合疗法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18例病人还检测了血浆血栓素B_2(TXB_2)和内毒素。治疗前病人全血比粘度(高切)、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低切)及血浆TXB_2均升高;治疗期间均降低。18例病人中有13例发生了内毒素血症(ETM)。提示本疗法对改善重肝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疏通微循环似有一定作用;TXB_2、ETM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重肝时微循环障碍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血症对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各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静媛  兰孟冬 《河北医学》2001,7(10):878-880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以便协助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方法:收集86例住院病人血浆内毒素及腹水内毒素检测结果。内毒素检测方法采用鲎试剂与合成基质(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样品中微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分别统计内毒素血症(ETM)阳性和ETM阴性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损害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86例被检病人中,ETM(+)者50例,ETM(-)者36例,ETM发病率51.8%。血浆与腹水中内毒素同时阳性者40例。ETM(+)组,病人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TM(-)组(P<0.05)。肝性脑病、DIC的发生率也高于ETM(-)组。同时,ETM(+)者,肝损害程度重,黄疸程度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下降,预后不佳,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易发生ETM。内毒素的来源除肠原性因素外,腹水腹腔感染时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也是重要原因。ETM(+)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同时又进一步使肝功能损害加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通过血浆内毒素的测定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积极控制腹腔感染可以减少ETM的发生,控制ETM有助于控制肝损害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loy,HE)的机制存在众多学说,其中血氨增高的理论普遍为医学界所接受.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反复长期内毒素升高可引起肝脏持续损害,加速肝病的恶化.本文研究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智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