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角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六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六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肿块情况等.结果 静脉穿刺疼痛感与进针角度呈负相关,且从静脉上方进针明显优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1);从静脉上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引起的输液肿块与进针角度有明显关系(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出现的输液肿块越多;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肿块明显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出现肿块均与进针角度无明显关系(均P>0.05). 结论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乙型肝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对440例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对照组220例)和45°静脉穿刺(试验组220例),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结果: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或接近45°进针,较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40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法)、进针角度为20°角穿刺,观察组采用新穿刺法(非握拳法)、进针角度为35~45°角直刺血管穿刺,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非握拳方法35~45.角直刺血管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美成  雷少琴 《广西医学》2009,31(3):408-409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对老年患者痛感及皮下瘀血的影响。方法对300例住院需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分别采用30°角(A组)、45°角(B组)和60°角(C组)进针法行静脉穿刺各600例次,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失败及皮下瘀血发生情况。结果疼痛反应发生率A组(6.0%)高于B组(2.1%),C组(4.8%)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皮下瘀血发生率分别为5.5%、4.0%、5.0%,一次穿刺失败率分别为2.0%、1.1%、1.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角进针具有皮下瘀血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300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桂莲  黄萍  温新兰  熊晖云 《中外医疗》2010,29(29):154-154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进针角度方法对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疼痛感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神志清楚的老年住院患者3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前1d用常规法穿刺,后1d采用改良法穿刺。比较2种穿刺方法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手臂自然下垂法及握拳法两种静脉充盈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手臂下垂法优于握拳法。采取较大的进针角度,静脉穿刺疼痛感减轻,成功率越高。结论改良组静脉穿刺法能增加静脉充盈度,以利于穿刺成功率。且以50°角进针较传统20°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疼痛轻,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丽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83-2584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角度与进针疼痛的关系。方法200例进行静脉穿刺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与增大静脉穿刺角度的方法,对2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静脉穿刺增大进针角度(40°~60°角)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患者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尖经皮下进入血管的距离和时间是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角、因人而异进行大角度穿刺,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损伤、保障静脉穿刺获得成功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00-100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照组42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角度(20°)行静脉穿刺,实验组44名学生采用40°-45°角进针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6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5.2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时,增大穿刺角度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吴惠玲  余日霞 《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目的观察比较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时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选择患者血管上方为进针点穿刺,进针角度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血管深浅而定,针头穿过皮肤直刺血管;B组选择患者血管的侧面为进针点穿刺,针头穿过皮下后,再对血管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价、脱针及液体渗漏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发生率、脱针及液体渗漏、局部出血、瘀血情况与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选择血管上方为进针点进行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利用率,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是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疼痛轻、成功率高的最佳分散患者注意力方法和进针的方法.方法选择意识清晰,能准确配合,无血液系统疾病,血管充盈、弹性好的内科系统5个病房住院进行输液治疗4d以上,年龄在40~50岁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以35°~40°角配以关键点分散注意力法(即在进皮和进血管时分散注意力)和输液全程分散注意力法进行穿刺1次.比较4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结果两种分散注意力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感觉比较,χ2=7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进针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感觉比较,χ2=1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分散注意力法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8%、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两种进针方法对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4%、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采用从静脉上方进针,配以关键点分散注意力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时的技巧,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方法 216例意识清醒的老年患者,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试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采用5号半针头,操作者左手与患者呈半握拳同时示指从掌面向上抬高所选血管,从静脉血管上方以30°~45°角轻柔快速点刺进针,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4.
吴明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5-3986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病区285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45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常规方法,对照组采用"找准血管,进针慢,松止血带轻,巧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找准血管,进针慢,松止血带轻,巧护理"的方法能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瘦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因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0月,对40例消瘦老年患者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传统绷紧皮肤方式,三段式进针法;观察组采用患者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自感疼痛。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自感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寻找一种无痛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在静脉穿刺中,采取提高穿刺角度,使针头与皮肤呈35°~45°角在静脉上方穿刺,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快速进入血管,在血管腔平行进针少许后再固定。对200例在我院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穿刺后疼痛反应对照。第一天,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第2天采用新方法穿刺。结果:新方法穿刺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1或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提高穿刺角度,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进入血管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马海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19-2320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采用两种不同角度进行穿刺对患者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观察组采用与皮肤成30°-40°进针,观察2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痛输液技术对输液患者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这段时期在我院输液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穿刺技术,实验组患者给予无痛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配合程度、穿刺疼痛情况、穿刺一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配合度、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穿刺过程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输液技术能够显著减轻输液患者穿刺的疼痛感,提高了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缩短了进针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英  吴秀荣 《当代医学》2012,18(16):129
目的将两种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进行对比,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门诊输液室3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静脉上方穿刺(A组160例)和静脉侧方穿刺(B组160例)进行成功率对比。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率、血管重复利用次数、病人疼痛及穿刺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静脉上方(A组)穿刺的160例患者,无一穿刺失败,成功率100%。采用静脉侧方(B组)穿刺的160例患者中32例患者穿刺失败,成功率为80%。结论采用静脉上方穿刺法穿刺时,针尖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血管,穿刺成功率高。采用静脉侧方穿刺时,针尖在皮下沿静脉的侧面潜行刺入,静脉易随针尖来回移动,不易一针成功。静脉上方穿刺明显优于侧方穿刺,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雪梅  苏红霞 《中外医疗》2009,28(30):20-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方法改进。方法5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方法,进针角度为20度。观察组采用输液袋平放法,进针角度为35~40°角,针头斜面进入皮肤后。将输液袋平放在与穿刺静脉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松开输液夹,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比较2组静脉输液成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提高了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输液袋平放法可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