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秀娟 《当代医学》2013,(23):105-106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免疫疗效。方法临床组新生儿在注射乙肝疫苗基础上加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只注射乙肝疫苗。结果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联合免疫处置其母婴阻断率为99.09%;单一应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处置其母婴阻断率为97.14%。结论新生儿加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其HBV母婴阻断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两种用法与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法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孕期(治疗组A)和婴儿期(治疗组B)注射,监测婴儿的0岁、1岁乙肝感染率,比较两种用法的预防效果,对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种注射方法用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A中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9.5%、85.7%,治疗组B中1岁时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6.1%、91.9%,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A比治疗组B的HBsAg阳性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比对孕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较为经济有效,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宋亚飞  魏莉延 《当代医学》2016,(27):147-148
目的:分析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观察组在孕妇28周开始予以宫内阻断,临产时进行抽血复查患者HBVM,接着胎儿出生后肌肉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基因免疫。观察和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和1周岁时HBVM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9例(20.0%)和HBV-DNA阳性率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例(60.0%)、16例(35.6%),HBsAb阳性率25例(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HBsAg阳性率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7.8%),HBsAb阳性率42例(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86例孕检的孕妇HBsAg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2周、36周肌肉注射HBIG共4次,每次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共4次;对照组在同时间、同剂量单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乙肝两对半,采用核酸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HBV-DN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测率69.89%(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42/93)。治疗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8%,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注射HBIG的治疗,对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 5 8名HBsAg阳性孕妇分成两组 ,预防组 31例 ,自孕 2 8周起 3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与乙肝疫苗 (HBVac) ;对照组 2 7例 ,不予免疫注射。结果 预防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 ( 3.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5 .9% ) ,P <0 .0 5 ;预防组新生儿抗 -HBs阳性率 ( 38.7% )显著高于对照组 ( 7.4% ) ,P <0 .0 1。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与乙肝疫苗 (Hep -B)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作用 ,我市2 0 0 1年开始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成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和 1个对照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检测HBsAg和抗 HBs。 结果 通过 2年的阻断效果观察 ,实验组IHBsAg携带率为 0 ,实验组Ⅱ的HBsAg携带率为 8.33%。实验组和对照组 HB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X2 =0 .0 2 4 ,P >0 .0 5 )。结论 联合免疫阻断效果较好 ,今后还需扩大样本对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效果的长期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乙肝孕妇60例,使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照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两组乙肝五项检查指标、宫内传染率和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HBV宫内感染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6.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乙肝疫苗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在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68例检查发现的HBsAg阳性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与所生新生儿不作特殊乙肝预防处理,观察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干预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保障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9.
文亮  高丽 《中国医学创新》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针对乙肝免疫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的临床研究,通过进一步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来探索出一条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查阅病患者临床资料病历的统计分析方法,从中选取了我院近两年所收治的乙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00例,其中包括50例行接种乙肝疫苗治疗病例、50例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的病例,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新生出婴儿宫内感染了为8.00%,对照组新出生婴儿宫内感染了为20.00%;观察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抗病毒预防方法,免疫阻断效果显著。结论:通过此次临床研究表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干预乙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临床诊治护理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单纯注射乙肝疫苗的婴儿乙肝病毒预防策略,该方法的抗病毒阻断效果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HBsAg(+)和/或HBeAg(+)孕妇在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只读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各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2=39.7,P<0.05,Meta分析的OR值为0.32,95%可信区间为0.23~0.46。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提高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方法 将94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4组,单纯HBVac治疗组29例,单纯HBIG治疗组19例,左旋咪唑涂布剂加两者联合应用13例,未治疗组33例,均在孕26周起开始注射,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采用ELISA法。94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治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5.26%,联合治疗组为0,未治疗组为21.21%。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0,行择期剖宫产者为10.5%,经阴道分娩者为16.9%。结论 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6例HBsAg( )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46例,不用HBVac和HB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Ab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其机理可能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14.
陈凡金  齐振标  王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51-1452,1455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HBIG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研究提高阻断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携带产妇和婴儿应用HBIG的情况按照HBV-DNA水平分层,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对阻断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2针次与1针次的阻断成功率没有差别;HBV-DNA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球蛋白可以提高阻断成功率。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对阻断成功率没有影响。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球蛋白3针次的阻断效果好,HBV-DNA阴性孕妇产前可以不注射乙肝球蛋白,而只在儿童出生后注射乙肝球蛋白,阻断效果即可达到最佳。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对婴儿是安全的,不增加乙肝感染率。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1针次就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联合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钟娜莲 《河北医学》2006,12(5):426-428
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6例HBsAg( )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对照组46例,不用HBVac和HB 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与26.1,10%与34.8%)均<0.05;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与8.7%)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 IG和HBVac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其机理可能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1 0 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6 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 ,每次2 0 0IU ;对照组 4 0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 2 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 0 0IU一次 ,注射乙肝疫苗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 ,HBeAg和抗 -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 ,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IG预防组孕妇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婴儿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HBV -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围生期传播的影响因素,为防制HBV围生期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1∶1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4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液相关指标,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HBV围生期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配对四格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文化程度、一级家族史、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系统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窘迫及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为一级家族史、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系统治疗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对肝功能异常的HBsAg阳性妇女孕前进行积极正规治疗,规范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以降低HBV的围生期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5 0例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30例 ,分别自孕 2 8周、32周、及 36周肌肉注射HBIG2 0 0IU ,分娩后 2 4h内再注射HBIG 2 0 0IU 1次 ;对照组 2 0例 ,不用HBIG。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 2 4h内肌肉注射HBIG 10 0IU 1次 ,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 ,HBeAg和抗 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 ,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实验组婴儿血清HBsAg和HBV 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婴儿抗 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 ,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